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共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nous endothelial ceils,HUVEC)与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nlan umbilical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HUASMC),初步探讨观察共培养的HUVEC的形态和增殖特性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再狭窄的机制。 方法:用共培养装置将体外同时培养在一个培养孔中的HUVEC和HUASMC分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单独培养和共培养HUVEC的生长状态和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法标记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强度和细胞周期。 结果:共培养的HUVEC逐渐转变为长梭形;单独培养的HUVEC仍保持鹅卵石样。单独培养的和共培养的HUVEC处于细胞周期GO/G1期和G_2+s期的百分率为:(70±3)%和(81±5)%:(22±4)%和(14± 4)%。二者均有Cyclin D的表达,但后者的表达显著低于前者。结论:共培养的HUVEC低血清干预48h形态逐渐变为长梭形,更接近于在体形状;而单独培养的HUVEC仍保持原鹅卵石状。此外,前者的增殖活性也显著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中药易喘平胶囊对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4 mg·kg-1·d-1)以及易喘平胶囊高剂量(20 mg·kg-1·d-1)和低剂量组(5 mg·kg-1·d-1).用卵白蛋白致敏法制备哮喘模型,检测各组小鼠不同乙酰甲胆碱(mACh)浓度时气道压力峰值-时间指数(APTI)的差异,并比较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哮喘模型小鼠不同mACh浓度时的平均APTI值和BALF中ET-1和NO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高剂量、低剂量易喘平胶囊组和地塞米松组的APTI值以及BALF中ET-1和NO含量均明显下降(P均<0.05);高剂量易喘平胶囊组表现出比低剂量组更强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特性;高剂量易喘平胶囊组与地塞米松组的APTI值以及BALF中ET-1和NO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易喘平胶囊对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气道上皮细胞分泌ET-1和NO是这种作用发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3.
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beamCT,EB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在冠心病早期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445例患者应用ImatronC-150型电子束CT进行平扫记录其钙化分数,分别按各个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的个数进行分组,分析和比较各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暴露组的冠状动脉钙化率(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incidence,CAC率)分别为52.2%,62.0%,79.5%,48.9%,45.9%,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score,CAC积分)分别为1(28),3(84),45(193.8),0(20.62),0(10),均高于非暴露组冠状动脉钙化率(22.9%,31.2%,35.5%,38.5%,34.9%)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0(3),0(2),0(9),0(4),0(9)(P<0.05);冠状动脉钙化率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随危险因素个数增加而增加。0~6个危险因素的冠状动脉钙化率分别为16.75%,25.3%,41.6%,42.6%,55.9%,79.5%,100%,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0(0),0(1),0(6.5),0(4.345),1.03(29.925),35(218.73),604.5(952.015)(P<0.001);高龄组冠状动脉钙化率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高于低龄组。<60岁、60~80岁、≥80岁年龄组的冠状动脉钙化率分别为36%、63.5%、100%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0(2),131(365.125),658.5(833)(P<0.001);男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相似文献   
34.
陶惠人  王全平  李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250-3251,i002
目的:建立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诱导的破骨细胞培养系统,并观察其特点。方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后,用0,20,50,100ng的PTHrP刺激,第6天时观察生成的破骨细胞数目。用PTHrP 50ng刺激,观察培养后4,6,8.10,14d时破骨细胞生成数目。结果:破骨细胞数目随PTHrP剂量的增高而增加。培养后4d有破骨细胞形成,6—8d破骨细胞数达到高峰,14d时几乎消失。结论:PTHrP可诱导破骨细胞形成,破骨细胞形成数目与甲状旁腺素相关肽呈剂量依赖,破骨细胞寿命少于两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细胞间粘附因子 1(sICAM 1)水平的影响及心脏保护机制。 方法 :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 42例服用培哚普利的CHF患者、42例常规治疗CHF患者治疗前后及 30例健康者血浆中sICAM 1水平。 结果 :① 84例CHF患者血浆中sICAM 1为 ( 5 87.6± 15 2 .1) μg/L ,较健康者 ( 16 7.4± 34.6 ) μg/L显著增高 ( P<0 .0 0 1) ,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CHF培哚普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中sICAM 1浓度〔分别为 ( 5 91.8± 15 5 .2 )、( 332 .1± 115 .8) μg/L ;( 5 80 .0± 134.4)、( 4 2 3.1± 118.1) μg/L〕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且培哚普利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中sICAM 1降低更为明显 (P <0 .0 1)。 结论 :培哚普利具有抑制CHF患者sICAM 1水平的作用 ,从而减缓心室重塑的进程 ,保护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和分析高龄老年患者原发性高血压(EH)分期和不同控制状态与血浆血管活性物质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8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Ⅰ,Ⅱ,Ⅲ期,血压控制理想组与不理想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ET)、心房钠尿肽(AN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血脂采用酶试剂法,免疫浊度法。结果:EHⅠ期AngⅡ显著升高,EHⅡ期ADM,ET,ANP显著升高,NO显著降低。EHⅢ期ADM,ET,ANP,AngⅡ较Ⅱ期显著升高,NO较Ⅰ,Ⅱ期显著降低。理想组NO,ANP,AngⅡ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理想组较不理想组ADM,NO,ET,ANP有显著差异。血脂指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可作为临床分期与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7.
王露 《当代医学》2012,18(12):132-133
目的总结新时期背景下心内科护理方法的改进与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接受治疗的600例心内科患者实施新改进的护理方法,并实施整体护理。结果在600例心内科患者中,有595例心内科患者对改进的护理措施及方法表示满意,有5例患者由于对新设备操作不够理解,因此存在异议,无一例出现差错或者出现护理纠纷事件。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确保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树立人性化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促进心内科患者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8.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挽救生命,改善预后。再灌注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本文就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9.
PTCA支架后冠脉再狭窄全身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治疗冠脉缺血性心脏病是冠心病内科治疗的新进展,五年内的疗效显著高于药物治疗。但支架后冠脉再狭窄(RS)率达10%~15%,PTCA为30%~45%,已引起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普遍关注[1,2,4]。近年已初步阐明RS发生的机理:1冠脉局部炎症反应;2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平滑肌(SMC)促生长因子;3冠脉SMC的迁移、增生和基质改建;4冠脉病变的类型和程度;5支架两端的剪力等物理刺激因素;6冠脉弹性回缩及重构;7冠脉的血流速度和类型;8全身影响因素[9,10]。前七种因素已有许多研究报道,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先天性腭裂修补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腭裂修补术的患儿40例,年龄2~14岁,体重8~30kg,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R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F组以异丙酚泵注,每隔15~20min按1!g/kg缓慢静注追加芬太尼。分别记录患儿诱导前、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后2min、手术开始后10min时的MAP、HR、SpO2,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苏醒拔管时间。结果:诱导后R组MAP、HR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平稳,而F组MAP、HR均显著下降,波动明显(P<0.05或P<0.01);两组SpO2无显著差异。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R组显著短于F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镇痛作用强,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