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5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福建沿海地区人群心血管活性肽apelin水平与血压的关系。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福建沿海地区30~79岁人群1031人,男性416例,平均年龄(55.1±10.9)岁,均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及血浆apelin水平检测。1031人根据美国最新高血压治疗指南(JNC7)的高血压定义分组:高血压组(n=496),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Hg或已开始服降压药者;正常高值血压组(n=314):未服用降压药物收缩压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正常血压组(n=221):未服用降压药物收缩压<120 mmHg且舒张压<80 mmHg。1031人根据apelin四分位水平分为四组,Q1组(n=258):<164.8ng/ml,Q2组(n=258):164.8~<220.0 ng/ml,Q3组(n=258):220.0~283.1 ng/ml,Q4组(n=257):>283.1 ng/ml。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趋势检验、协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血浆apelin与血压的相关性。
  结果:1031人中男性血浆apelin水平[(220.57±78.87)pg/ml]比女性[(232.06±81.17)pg/ml]降低,正常高值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组比较,apelin水平均降低(P<0.05)。Q2、Q3组与Q1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均降低, Q4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不包括Q2组和Q3组)与平均动脉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整了性别和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在apelin四分位组间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apelin水平存在负相关,在调整了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后,这种相关关系仍然存在。
  结论:apelin水平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提示心血管活性肽apelin水平与血压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42.
白藜芦醇对内皮细胞CD40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内皮细胞CD40途径活化后CD40和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白藜芦醇(10μmol/L)预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以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10μg/m1)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CD40分子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E-选择素和CD40基因的转录。结果:sCD40L诱导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CD40基因的显著转录和表达(P均〈0.01),白藜芦醇显著抑制E-选择素和CD40基因的转录和表达(P〈0.05~〈0.01)。结论:结果提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CD40途径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代谢、主动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5组:A组喂普通饲料,B组喂高脂饲料,C、D、E组喂高脂饲料的同时分别给予白藜芦醇4mg/kg.d、8mg/kg.d、16mg/kg.d进行干预。于12周末取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MMP-9、TIMP-1水平。取完整胸主动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主动脉PPARγ、MMP-9、TIMP-1mRNA的表达。结果:病理对照组(B组)TG[(2.46±0.32)mmol/L∶(0.42±0.23)mmol/L]、TC[(30.19±3.98)mmol/L∶(1.07±0.22)mmol/L]、HDL-C[(1.74±0.50)mmol/L∶(0.63±0.30)mmol/L]、LDL-C[(16.82±1.95)mmol/L∶(0.53±0.15)mmol/L]、PPARγ[(0.78±0.07)∶(0.59±0.05)]、TIMP-1[(91.80±9.23)ng/ml∶(68.49±9.04)ng/ml]、MMP-9[(341.96±9.94)ng/ml∶(164.04±7.08)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组)(P均0.01);随着白藜芦醇剂量的增大,血清TG、TC、LDL-C水平,MMP-9及其mRNA表达,和MMP-9/TIMP-1比值显著降低,HDL-C、TIMP-1及其mRNA表达显著升高,在中、高剂量组(D、E组)更为明显(P0.05~0.01),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白藜芦醇可改善兔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代谢紊乱,通过降低MMP-9/TIMP-1比值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44.
某省属医院与基层医院高血压病用药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调查某省属医院(三甲)与基层医院(二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分析比较各自用药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某省属医院与基层医院2007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病例各300例,统计分析其用药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抗高血压药物均以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为主。省属医院组利尿剂使用率低于基层医院组(10.3%VS25.7%,P〈0.0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30.0%vs1.3%,P〈0.05)、新型复方制剂使用率(4%vs 0,P〈0.05)则高于基层医院组。联合用药是主要的降压手段;省属医院联合用药比例高于基层医院(57.3%vs46.7%,P〈0.05),血压控制率亦高于基层医院组(68.7%vs54.7%,P〈0.05)。结论ACEI、CCB是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省属医院抗高血压治疗更多地选用新型药物(ARB、新型复方制剂),而利尿剂使用相对不足;基层医院仍较习惯选用传统的降压药。省属医院联合用药比例较高,血压控制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5.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大多数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涉及多种病理生理学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心室重构、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其发病率、病死率、反复住院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时诊断、规范的治疗及长期预防有助于延缓HF的发展、改善预后。生物学标志物能够反映HF病理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及不同方面的变化,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高危人群筛查及评估进展。本文就近年来HF的生物学标志物在临床诊断、风险评估、指导治疗、预后评价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心室重塑是指心力衰竭进程中,由于适应心脏负荷的增加,多种体液因子共同参与,心肌细胞与细胞间质细胞在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形方面所出现的适应性、增生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心肌僵硬度变大,顺应性下降,影响心肌的舒张和收缩功能。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多蛋白复合物,参与炎症反应,并在心室重塑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NLRP3炎症小体与心室重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背景:神经前体细胞的免疫原性各家研究结果不一,尤其是体内移植后的机体免疫反应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体外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组成型及诱导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情况;体内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大鼠脑缺血组织后局部免疫细胞活化情况,探讨神经前体细胞的移植排斥可能性及模式。方法:自pCX.hrGFPES.D3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前体细胞,流式细胞术体外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II类分子表达及Y-干扰素诱导前后表达变化。实验分3组,磷酸盐缓冲液组、神经前体细胞组分别于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经侧脑室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及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假手术组不造模。免疫组化法观察纹状区ED1+、CD4+、CD8+细胞浸润情况;淋巴细胞再刺激增殖实验观测神经前体细胞诱导移植大鼠颈部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结果与结论:神经前体细胞组成型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类分子,几乎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I类分子:经Y-干扰素诱导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类分子进一步上调,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I类分子亦有轻度上调,提示神经前体细胞有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移植实验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磷酸盐缓冲液组及神经前体细胞组均表现强烈的ED1+、CD4+、CD8+细胞浸润(P〈0.05),说明脑缺血损伤本身能导致局部免疫细胞活化;神经前体细胞组比磷酸盐缓冲液组有更强的ED1+、CD4+细胞浸润(P〈0.05),提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可能导致局部免疫更进一步活化,且以CD4+细胞反应为主。磷酸盐缓冲液组及神经前体细胞组神经前体细胞诱导下的增殖指数值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但前两组增殖指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脑组织局部炎症导致颈部淋巴细胞增殖性增加,而离体神经前体细胞不足以单独刺激致敏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联用胺碘酮与培哚普利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6例。常规治疗组予以胺碘酮复律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 mg/d。观察两组4周内的转复率及平均复律时间。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4周转复率明显升高、平均复律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胺碘酮与培哚普利可显著提高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转复率并缩短复律时间。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128例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86例)和非冠心病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冠脉病变数目和血清Hcy值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P<0.01),冠脉病变数目与血清Hcy值之间相关系数r=0.667 (P <0.01).表明冠脉病变数目和血清Hcy值成正相关.结论:血清Hcy水平和老年冠心病存在明显相关性,是老年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24例),维持原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联合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胺碘酮(可达龙)200mg,1日3次口服,治疗1周,测定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NR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INR较华法林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胺碘酮会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治疗过程应注意监测INR,以调整华法林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