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8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刺有三变”语出自《灵枢·寿天刚柔》篇:“黄帝问曰:余闻刺有三变,何谓三变?伯高答日: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黄帝问日:刺三变者奈何?伯高日: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黄帝问日:刺寒痹内热者奈何?伯高日:刺布衣者,以火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  相似文献   
82.
83.
《辽宁中医杂志》2013,(4):800-802
目的:探讨电针"风府""太冲"穴治疗帕金森病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2 mg/kg,溶解于葵花油,浓度2 mg/mL)法制备PD模型,1次/d,连续28 d。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不含鱼藤酮的葵花油。电针组:造模成功后大鼠,取"风府"、"太冲"两穴,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A,通电20 min,1次/d,连续14 d。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喂养。对各组进行行为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区COX-2及PGE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的PD行为学改变,中脑黑质区COX-2、PGE2的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降低中脑黑质区炎性介质COX-2、PGE2的表达,减少炎性反应,对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在针灸海外发展日益繁荣的当代,研究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地域的针灸发展现状将对于中国针灸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结合前期对于澳大利亚针灸行业发展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并通过对澳大利亚针灸行业最新信息的整合,对澳大利亚的针灸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蛋白聚糖诱导的小鼠关节炎模型骶髂关节滑膜细胞BMP-2、Cbfα1及Smad1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从分子水平探讨丹皮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理。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丹皮酚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采用完全弗氏佐剂+蛋白聚糖腹腔注射建立蛋白聚糖诱导的BALB/c小鼠关节炎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丹皮酚对滑膜细胞BMP-2、Cbfα1及Smad1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BMP-2、Cbfα1和Smad1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的BMP-2、Cbfα1和Smad1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丹皮酚组的基因mRNA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皮酚能显著抑制强直性脊柱炎病理性骨化,且这种抑制作用与下调滑膜细胞BMP-2、Cbfα1和Smad1基因表达,从而阻断BMP/Smad成骨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按压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为顽固性呃逆患者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按压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西药山莨菪碱(654-2)肌注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起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饮食积分、睡眠积分、精神状态积分的改变。结果 /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按压和药物组均能够有效的缓解膈肌痉挛,但治疗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饮食、睡眠、精神状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从股四头肌线粒体形态和功能方面探讨电针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的机制。方法:8周龄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16只、模型对照组(B)16只、模型+电针组(C)8只、模型+假穴电针组(D)8只。A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B、C、D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造胰岛素抵抗模型。造模成功后,C组按"标本配穴"法取"关元""中脘"、双侧"足三里""丰隆"穴,D组选择C组所取经穴旁1~2mm处、穴位所在经络外非穴区的4个部位,均予电针治疗。通电强度1mA,频率2Hz,每次15min,每周5次,共8周。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活性,用磷钼酸比色法检测肌肉组织中ATP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B组大鼠体质量较A组显著增加[(401.63±109.81)g vs(305.88±62.72)g,P0.05],线粒体形态结构受损,出现肿胀和变形,ATP合成酶活性降低(P0.05),股四头肌组织中ATP含量也明显降低(P0.01);C组大鼠体质量[(294.13±53.78)g]较B组显著降低(P0.05),受损线粒体得到恢复和彼此融合,三磷酸腺苷合成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ATP含量上升(P0.05);D组大鼠各指标较B组无明显改变。结论:"标本配穴"电针能促进胰岛素抵抗大鼠受损线粒体结构的恢复和彼此融合,从而增强线粒体的氧化能力,降低体质量,提高三磷酸腺苷合成率。  相似文献   
8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较为常见的痴呆类型。心主神明,肾精充养元神,心肾两脏与神经系统疾病紧密相关,其功能失调可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亦是AD发生和发展的基础。结合AD的病理表现和临床诊疗特点,秉持前期"益肾调督"思想,在AD的治疗中理应重视调心。主要从心肾角度,阐述心肾两脏与神经系统之间的经络循行、藏象关系、相关病理,在此视域下梳理中医药治疗AD的证据并探讨防治AD的相关策略,为临床治疗AD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90.
<正>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是国内第一个集预防、治疗、养生保健及康复于一体的中医导引“非遗项目”,可帮助现代人强健体魄、增强免疫力。随着社会对中医传统文化及养生健康的重视与发展,针对中医导引学在专病、慢病领域的临床探究和应用也更加广泛。本文通过学习易筋经的动作要领及其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功效作用,整理归纳归纳了近年来易筋经导引法在不同领域的临床应用,明确中医导引养生法对人体生命的认知和防治疾病的疗效与不足,以期为中医导引法的进一步研究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1易筋经导引法概述1.1释名“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即变化之“易”,也即变易阴阳,是探索改变生命规律、追求健康长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