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并分析患者医疗费用.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至2008年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7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以无创正压通气加药物治疗;对照组62例,以药物治疗为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肺部啰音和动脉血气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检查费、药费、无创呼吸机通气费、总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呼吸频率、心率、肺部啰音、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16.1 d)较对照组(22.3 d)短,治疗组的住院费、检查费、药费、总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同时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其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多模式磁共振(MRI)指导下不同时间窗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病12h内脑梗死患者行头颅MRI检查,符合静脉溶栓标准126例,治疗前MRA显示血管TIMI分级≤2分患者95例,其中4.5h组64例,4.5~12h组31例,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的情况,分析血管再通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后24h复查MRA显示4.5h组再通42例(42/64,65.62%),4.5~12h组19例(19/31,61.29%),两组患者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再通与梗死部位有关,颈内动脉再通1例(1/5,20%);大脑中动脉M1段再通6例(6/12,50%);M2段及分支再通45例(45/61,73.77%);椎基底动脉再通9例(9/17,52.94%);血管再通组和未通组90d NIHSS评分及临床结局有显著性差异。3例症状性脑出血,治疗前NIHSS评分平均16分,TIMI分级均0级,患者平均年龄75±3.6岁,大于总体平均年龄69±10.2岁(P0.05)。结论多模式MRI指导下的脑梗死将时间窗扩大到12h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血管再通良好;血管早期再通可改善临床预后,血管再通的情况将来可作为监测预后的指标;症状性脑出血更可能发生于高龄、血管闭塞严重病情较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骨盆牵引治疗,治疗组在骨盆牵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敷。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13例,有效3例;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热敷加牵引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痛症状,治疗过程中须加强相关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的X线造影和CT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24例(mGDST)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15例同时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分别采用双盲阅片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生长方式、黏膜表面溃疡情况及CT增强模式等影像表现。结果 mGDST发生在胃底贲门部15例,胃体3例,胃窦2例,十二指肠4例。病变主要分为3种类型:黏膜下型9例,肌壁间型9例,浆膜下型6例,肿瘤最大径5cm有14例、分叶17例、有坏死15例,黏膜破坏及溃疡形成6例、不均匀强化14例,转移1例,X线造影和CT检查的定位正确率分别为93.3%、100%,综合两种检查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为75.0%(18)。结论 mGDST具有一定影像特征,表现为病灶体积较大、有分叶、中心坏死、黏膜破坏及溃疡形成、不均匀强化、转移等,淋巴结肿大少见。CT结合钡餐可提高mGDST判断正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经阴道彩超与病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36例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经阴道彩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经阴道彩超对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7.5%、90.0%及80.0%.通过经阴道彩超对内膜回声、厚度的观察测量,有助于临床对萎缩性内膜炎、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的诊断及用药,可避免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增厚内膜的低速低阻血流的存在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重要作用,而根据内膜与肌层之间低回声带的中断与否进行内膜癌的肌层浸润评估对手术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经阴道彩超对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一些具有交叉重叠性的声像图需加以临床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中采用延长链接固定治疗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3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PLIF术后发生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延长链接固定PLIF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上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等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7.9个月;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平均500 mL。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分别由术前26.96°±5.03°、(6.80±0.87)mm改善至末次随访时37.58°±1.50°、(11.04±0.6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PLIF中采用延长链接固定治疗腰椎椎间融合术后ASD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随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化疗预后主要影响因素。方法7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均接受联合方案化疗,共完成450个周期,中位周期数3个(范围1-7个),随访时间1.2-108月。生存率、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7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总有效率45.8%,中位生存时间10.2月。Logrank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治疗前血Hb水平、化疗是否有效、化疗周期数、疾病进展时间(均P=0.000),以及是否采用综合治疗是明显影响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患者是否采用综合治疗、疾病进展时间、治疗前Hb水平(均P=0.001)是影响化疗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化疗前纠正贫血、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能够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养阴汤口服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益气养阴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便秘症状积分、结肠传输试验72 h标志物排出数量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便秘症状积分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99.
乳腺疑难肿块的超声图像与病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乳腺疑难肿块超声图像的分析,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经超声检查手术病理证实乳腺肿块共203例其中38例声像图难以确认其良恶性,对照手术病理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块声像图误诊为良性病变的原因是在肿块的边界、形态、后方回声及血流方面有交叉重叠性;良性肿块误诊为恶性的病理结果往往不是单一的良性病变,故导致声像图错综复杂,易出现错误。乳腺导管内癌超声易漏诊;乳腺病则由于病理类型不同而和癌肿难于鉴别。结论非典型乳腺肿块超声图像易混淆,采用提高仪器分辨率、局部放大技术、结合临床触诊、推动肿块等检查手法,有助于提高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但仍有部分病例难以明确诊断,需进一步结合三维超声等其他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0.
顾哲  蒋晓真  顾佩莉  周斌 《上海医学》2005,28(4):325-327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治疗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等的影响。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和磺脲类治疗组,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 周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INS)、E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体重指数(BMI)。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PG、P2hPG、FINS、P2hINS TC、TG、E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治疗组治疗4 周后FPG、P2hPG、FINS、P2hINS、TC、TG、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0.05),IAI则明显增高(P<0.05)。磺脲类治疗组治疗4周后除FPG、P2hPG明显降低外(P<0.01和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增加IAI、显著改善内皮功能、降低ET,因而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