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基于眼动技术的VR认知训练在卒中后右脑半球损伤注意障碍患者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40例右脑半球损伤脑卒中后注意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眼动技术的VR认知康复训练替代常规治疗中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MoCA评分,数字广度测试,字母删除测验,凝视时间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MoCA评分,数字广度测试,凝视时间均明显提高(P<0.05),而2组字母删除测验中错误删除数、总治疗时长治疗前后和组间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字母删除测验中正确删除数、数字广度测试顺背数字和倒背数字、凝视时间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眼动技术的VR认知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卒中后右脑半球损伤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  相似文献   
22.
姚新苗 《康复学报》2024,(2):97-102+109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增龄性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且易骨折的代谢性骨病。该病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和中老年男性,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骨折后才被确诊,造成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消耗。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姚新苗教授研究团队基于“肾主骨”“肾气虚损”等基础理论,创新性提出了OP“亏瘀致痿”的致病理论,认为OP的病机是亏虚瘀互结、夹杂致痿。在该理论指导下,认为应采用“补肾健脾活血法”对OP患者进行辨证论治。补肾健脾活血法主要包括虚瘀同治;补肾为本、健脾为要;筋骨并重3个方面。该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研究,从不同角度阐释“亏瘀致痿”理论指导下OP康复策略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配合电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方法:将62例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卒中后抑郁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电针灸治疗,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周后及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并于干预4周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干预2周、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干预4周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时间点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分组、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配合电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卒中后抑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右脑卒中后左侧空间忽略患者的远空间忽略特点和评定。方法2021年1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30例右侧脑卒中后左侧空间忽略患者(n=30,患者组)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匹配的健康人(n=30,对照组)行近空间和远空间线段划销测验、星星划销测验、线段二等分测验。方便抽取对照组25例于第二天同一时间行远空间线段二等分测验。结果对照组近空间和远空间漏划线段数和百分比、漏划星星数均为零;患者组二等分测验偏离中点长度和百分比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4.319,P<0.001);患者组远空间除二等分测验的偏离中点长度显著大于近空间测验外(t=-4.994,P<0.001),其余指标与近空间测试无显著性差异(|Z|<1.638,t=-1.282,P>0.05)。二等分测验重测ICC>0.462(P<0.01)。结论左侧近空间忽略脑卒中患者可同时存在远空间忽略,二等分测验可以用于远空间忽略的评定。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解语丹治疗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解语丹的化学成分,并借助UNIFI数据库和文献进行结构鉴定。借助SwissADME网站对成分进行代谢参数筛选后,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预测筛选成分的靶点为解语丹的药物靶点。挖掘GeneCards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的中风相关疾病靶点。Venny网站取得解语丹治疗中风的靶点。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挖掘高置信度作用靶点。R软件对靶点进行GO(基因本体)功能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结果:共检测出解语丹化学成分102种,包括氨基酸、寡糖类、香豆素类、山酮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和生物碱等,筛选分析得到48种活性成分和562个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97个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STRING得65个高置信度靶点,富集分析得到3209个GO功能进程和190条通路,GO进程主要涉及创口与炎症、血管管径变化及血压调节等GO生物过程类、细胞粘着和细胞凝聚等GO细胞组成类、肽类激素内切酶活性及血红蛋白等GO分子功能类。KEGG通路主要有花生四烯酸代谢、补体和凝血级联、血小板激活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脂质代谢、凝血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等与中风密切相关的通路。结论:解语丹可能是以调节脂质代谢与凝血功能、改善粥样硬化等途径治疗中风,表明解语丹通过多成分介导多靶点,作用于多进程和多通路协同治疗中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明确山茱萸新苷是否可以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细胞浸润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方法 Lewis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组以及山茱萸新苷组,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制作EAE模型。每天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当症状达到高峰期时处死所有大鼠,比较各组大鼠脊髓炎性病灶数以及VCAM-1 mRNA、VCAM-1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组以及山茱萸新苷组大鼠第14d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分别为0分、(3.83±0.98)分、(0.67±0.82)分、(1.67±1.75)分,脊髓炎性病灶个数分别为0个、(8.75±2.23)个、(2.33±1.03)个、(4.83±1.47)个,VCAM-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602±0.761)、(37.762±4.560)、(17.143±1.521)、(28.042±3.147),V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958±2.265)、(22.433±1.829)、(15.725±1.338)、(18.625±0.874)。与模型组比较,山茱萸新苷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较低,脊髓炎性病灶个数较少,VCAM-1mRNA相对表达量及VCAM-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P0.01)。结论山茱萸新苷可以改善EAE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抑制免疫细胞浸润EAE模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VCAM-1 mRNA及蛋白质表达。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肌肉能量技术对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梨状肌综合征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共治疗4周。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李氏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价,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2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的回访调查。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对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效果,但结合肌肉能量技术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功能,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精准中医康复管理在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某康复医疗中心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心肺康复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心肺康复科患者疾病管理中实施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心肺康复科患者疾病管理中实施精准中医康复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情志状态调摄、运动养生保健、四时序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等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情志状态调摄、运动养生保健、四时序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等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的疾病管理中,对其实施精准中医康复管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质量,可以对患者生活质量起到更大改善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疾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分析对比 MRI与 CT在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 从我院PACS影像工作站中找取最近55例腰椎间盘病变患者,55例患者共有64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诊断,并得到临床手术证实,均行MRI与 CT腰椎间盘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准确率。结果:MRI检查的准确率为96.36%,CT检查的准确率为87.27%,分析比较以上两种诊断效果,两者准确率并无显著的差异性(P> 0.05)。结论 MRI与 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都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影像表现特征各有特色,均可准确的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相互结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性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