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62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659篇
预防医学   28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36篇
  2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61.
目的探讨冠延长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牙科治疗的60例患者(62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冠延长术和固定义齿修复进行治疗,以62颗患牙为修复组,患牙同颌对侧的健康牙齿作为对照组,观察患牙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恢复情况,并与对照组健康牙齿进行对比。结果修复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牙龈沟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牙龈沟出血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的牙龈沟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62颗患牙)进行固定义齿修复后,均未发生松动、断裂等情况,固位效果理想且边缘密合度较高,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冠延长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有效、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62.
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存在高凝状态,以肾小球内纤维蛋白沉积和微血栓形成为特点,故临床上常采用抗凝治疗。传统肝素治疗容易引起出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近年临床药理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LMWH)以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少为优势。国外逐渐采用LMWH替代肝素抗凝治疗[1,  相似文献   
63.
不同切口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切口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194例21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三组。A组69眼,为上方角巩缘大阶梯切口,切口长度为11mm弦长(约120°弧度);B组71眼,为上方巩角膜切口,切口长度为5.8mm弦长;C组72眼,为距角巩缘3mm的反眉弓形巩膜遂道切口,遂道宽度示为5.8mm。晶状体核处理:A组采用双手压迫法将核娩出,B、C组均以碎核器将晶状体核分为两半后再用晶状体圈匙捞出。三组均为同一术者并用同种人工晶状体及逢线,术后处理也基本一致。术前、术后1周、1月、3月查视力及应用角膜曲率计观察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前A、B、C组平均角膜散光为0.81±0.33、0.84±0.30、0.79±0.29D。术后1周、1月、3月平均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远视力≥0.5的眼数分别是:A组:4.31±1.37、3.56±1.24、2.46±1.18D,36眼,49眼,60眼;B组:3.54±1.05D,3.03±1.03D,2.35±1.01D,42眼,55眼,65眼;C组:1.72±0.43D,1.36±0.41D,0.88±0.36D,56眼,61眼,70眼。经t及χ2检验,三组间以上二种参数分别进行比较,术后1周及1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时,A组及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组与A、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巩膜遂道切口,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4.
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重要的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的目的 是使血常规检验在检测中获得更为稳定、可靠、准确的有效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中出现错误的判断.在实验室检验中,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急性腹部闭合性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损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肠管及其系膜血管损伤的CT表现特征,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结果9例空肠及系膜血管损伤,2例横结肠及系膜血管损伤,4例乙状结肠及系膜血管损伤,3例十二指肠降部破裂,12例回肠及系膜血管破裂。CT表现:17例腹腔积血,9例腹腔积气,5例肠系膜血肿,8例肠系膜及肠间间隙液性密度影,3例肠管聚拢、肠间间隙模糊,6例肠管扩张,4例盆腔积血,腹肌肿胀、模糊3例,3例无明显异常。腹部透视仅4例气腹,肠管扩张6例。结论急性腹部肠管及肠系膜闭合性损伤行CT检查是首选方法,且优于X线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征象,并且可同时发现实质性器官损伤情况,为临床术前诊断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微波技术在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中的疗效。方法对88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进行微波烧灼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鼻甲无不良反应。随访3~6个月,总有效率为95.9%(43/45),显效率为83.3%(40/48)。结论微波烧灼下鼻甲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近期效果良好,操作简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恢复期SEP危险因素,并评估预后.方法 对133例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进行随访,恢复期SEP患儿21例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特点,分析恢复期SEP高危因素.结果 试验组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癫痫持续状态、脑脊液HSV-1 IgG检出率、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为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高危因素为急性期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根据病情、病程对观察组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绞痛知识、饮食知识及用药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宣教满意度、态度满意度、操作满意度及结果满意度等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颈肩腰腿痛病人的物理康复方法.方法 选取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四组,每组各50例.四组分别采用中频电疗法、中医疗法、中频电疗联合中医疗法、热敷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钙(Ca)、磷(P)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中频电疗联合中医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中频电疗法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中医疗法和热敷法的88%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从物理康复方法后30 min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看,中频联合中医疗法的应激反应指标CRP、ALB最高,Ca、P最低,和其它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方面,患者对中频联合中医疗法的满意度最高,占98%;中医疗法占92%;中频电疗占90%;热敷的满意度最差,占68%.结论 推荐使用中频联合中医疗法对颈肩腰腿痛病人 进行物理康复.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根据病情、病程对观察组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绞痛知识、饮食知识及用药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宣教满意度、态度满意度、操作满意度及结果满意度等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