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81.
82.
目的:比较选择性冠脉内抗栓溶栓治疗与冠脉内血栓抽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0)。比较2组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及支架置入成功率,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支架置入成功率及更低的无复流,慢血流和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冠脉内抗栓治疗较血栓抽吸具有更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家属,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利用宣传资料,口头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基本掌握了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结论医师对脑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介入与静脉溶栓之后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9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直接介入治疗,观察组行静脉溶栓之后介入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T段的下移率与胸痛显著缓解率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手术前后IRATIMI2级所占比例比对照组高,且术后4周LVEF与发病到IRA至TIMI3级血流时间均比对照组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之后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和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及HBV e抗原(HBeAg)的相关性。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型、HBV DNA、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HBeAg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型HBV感染者间HBV DNA、ALT、AST、TBIL、ALB、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HBV感染者HBeAg水平高于B型HBV感染者(P0.05)。结论 C型和B型HBV感染者间HBV DNA、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无差异,但C型HBV感染者HBeAg水平高于B型HBV感染者。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配置浓度对奥美拉唑滴注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使用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对奥美拉唑静脉滴注进行不同浓度的配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p H仪对不同浓度的奥美拉唑滴注液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奥美拉唑经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经8h连续观察发现,不同组别滴注液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并未出现显著的变化,不同组别滴注液的p H随浓度增大逐渐降低,并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未发现有颜色上的变化发生。结论使用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对奥美拉唑进行配制,浓度在0.08-0.8g/L范围内,时间在8h内,含量、p H值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即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TC、TG、LDL - C、HDL - C、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 LMT 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TC、TG、HDL - C、LDL - 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 TC、TG、LDL - C 均低于对照组,HDL - C 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 - CRP、Hcy、颈动脉 LM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hs - CRP、Hcy、颈动脉 LM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大小便形状次数改变、肝区不适、明显肌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各项水平,但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近期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与胰岛素泵用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23例与胰岛素泵组22例。观察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有效率100%,胰岛素泵的有效率为86.36%。经χ2检验两两比较,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的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胰岛素泵, P=0.042。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无论是治疗时间还是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泵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5、0.031和0.043)。结论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对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功能恢复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期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85例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对感染者抗菌药使用率、种类及联合用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785例患者入院后201例使用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6%;其中59例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率为7.5%;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分别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脂类和喹诺酮类,使用方法多能按要求执行,但用药频度前10名的药物中6个药物利用度>1,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需预防与控制高危因素降低感染率,并针对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加巴喷丁对难治性胸背痛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胸背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3例。常规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治疗第4周疼痛程度、加巴喷丁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39/43),高于常规组的72.09%(31/43)(P<0.05);实验组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治疗第4周疼痛程度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实验组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治疗第4周加巴喷丁使用剂量较常规组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6/43),与常规组的20.93%(9/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难治性胸背痛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加巴喷丁使用剂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