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院内+居家续贯式康复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内+居家续贯式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功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在降低全麻介入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专案小组,对2020年9月至10月156例行全麻介入手术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制定解决方案.对2020年11月至12月148例行全麻介入手术患者(观察组)采用护理专案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获...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思维的临床能力培养方案在急诊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实习的90名护理实习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名.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带教,观察组基于循证思维对护生进行临床带教,共干预2个月.比较急诊科实习结束时两组护生的急诊临床能力水平、评判性思维、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和临床带教满...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究结局描述式教育联合促排尿护理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28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结局描述式教育联合促排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大于对照组,膀胱剩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排尿完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局描述式教育联合促排尿护理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排尿功能的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结合冷热交替灸对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KOA)积液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确诊为合并有关节积液的气滞血瘀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热交替组和热灸组,每组各32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及随访2个月时比较两组间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超声评价积液量、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15天及随访2个月时,两组的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冷热交替组WOMAC评分低于热灸组(P0.05);超声评估冷热交替组积液量、滑膜厚度均较热灸组降低(P0.05);两组的血清VEGF表达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冷热交替组VEGF表达水平低于热灸组(P0.05)。随访2个月时,冷热交替组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为3.13%(1/32),热灸组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为15.6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5,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刺结合冷热交替灸能有效改善KOA功能,同时可以减少关节积液、抑制滑膜增生、降低VEGF水平和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肝细胞癌和肝血管肉瘤患者的预后,并基于肝血管肉瘤患者人群建立并验证影响其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计算机检索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搜集病理学诊断确诊的肝血管肉瘤患者及肝细胞癌患者资料,检索时限为2004~2016年。将肝血管肉瘤患者和肝细胞癌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1∶3匹配后,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两组的预后。在肝血管肉瘤人群中,按6∶4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依据训练组样本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分别计算C指数,评估模型拟合效果。结果最终纳入肝细胞癌患者630例,肝血管肉瘤患者21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三年生存率为18.4%,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肝血管肉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7%,中位生存时间为1个月。肝血管肉瘤组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肝细胞癌组(P<0.001)。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751,外部验证C指数为0.737。结论肝血管肉瘤组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肝细胞癌组,依据年龄、性别、种族、转移情况、手术方式和有无化疗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表现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为预测肝血管肉瘤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受纳入患者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总结5例携带非半胱氨酸NOTCH3基因错义突变的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基因突变的潜在致病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经基因检测发现携带非半胱氨酸突变且病理确诊的5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分别为5个无关家系的先证者,均进行了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和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经基因检测发现5例患者共有5种不同的NOTCH3基因突变,分别是:p.R75Q、p.D80G、p.V237M、p.S1418L和p.R1761H。前3种突变位于胞外域EGFr区,后2种突变位于跨膜结构域附近。5例患者皮肤活体组织检查均显示嗜锇颗粒沉积。5例患者发病年龄为22~58岁,其中3例合并脑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包括偏头痛1例,脑卒中3例,情感障碍4例,认知障碍5例,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癫痫发作分别只占1例。5例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显示皮质下白质病变和腔隙性脑梗死,白质病变累及颞极、外囊分别占3例。根据Mui?o等提出的非半胱氨酸NOTCH3突变致病性的评估标准,该5种突变均具有潜在致病性。结论非半胱氨酸NOTCH3基因突变的CADASIL患者也可表现出典型CADASIL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非EGFr区的NOTCH3突变也可能具有潜在致病性,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监测目标导向治疗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机械取栓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前循环AIS 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重症监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rScO2目标导向治疗。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NIHSS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RS评分及GOS-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转化、脑血管再闭塞等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观察组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ScO2监测目标导向治疗能有效缩短前循环AIS机械取栓术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究凹槽式功能枕早期良肢位摆放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脑卒中肢体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入医院EICU治疗的150例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凹槽式功能枕早期良肢位摆放干预。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价患者脑损伤程度、肢体张力以及肢体痉挛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GCS、MAS、MT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GCS、MAS、MTS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ICU意识障碍患者早期康复中应用凹槽式功能枕辅助良肢位摆放可降低脑损伤以及肌肉张力,且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0.
背景 “互联网+医疗健康”在我国蓬勃发展,各类新兴的信息技术在全科医学实践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国内关于“互联网+全科医学”的研究并不多,远远落后于专科医疗实践。目的 整理信息技术在国外全科医学实践中的典型应用与研究主题,揭示全科医学信息技术相关的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以期为我国全科医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JCR SCI Primary Health Care子类影响因子排名前10位的期刊为文献来源,通过“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nternet、Web 2.0、Social Media、Online Health Community、Online Support Group”共7个关键词检索并收集文献,应用归纳法及比较法总结信息技术在国外全科医学实践中的典型应用及研究热点。结果 信息技术在国外全科医学实践中的典型应用包括: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数据深度利用、全科医生辅助决策系统、在线视频等非面对面虚拟问诊、全科医学团队内外部协作、院外数据采集、全科医学服务团队宣传与展示等。研究主题包括:典型信息技术应用的有用性分析、全科医学服务团队及患者的技术接纳与持续使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患者健康宣教与全科医学教育、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患者数据深度利用、信息技术在全科医学中应用的伦理问题等。结论 建议借助国家支持全科医学发展及电子病历建设的契机,积极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布局全科医学服务生态系统的建设。利用5G等加强远程医疗实践及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打造医联体服务建设,落实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全科医生“守门人”角色。以评促建,各医院对标卫生健康委员会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9级评级标准,逐步建立统一的电子病历数据库;加强患者数据的连续性及完整性建设,积极利用机器学习等大数据算法提高全科医学的诊疗决策等服务。鼓励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全面促进我国全科医学实践及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