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30篇
内科学   161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623篇
预防医学   23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10篇
  2篇
中国医学   377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杨彩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00-4001
目的 总结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8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 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19.58%(37/189),异常血压节律者占80.42%(152/189).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选用合理的降压药物及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992.
张斌  张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8):1910-1910
对胺碘酮中毒伴肺癌l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6岁.因频繁室性期前收缩在当地服用胺碘酮治疗.1次200 mg,3次/d,共服用28 d后出现饮食欠佳、恶心呕吐、偶有咳嗽无痰,持续2d入院.既往体健,无咳喘史,无心脏病史.查体:T 36.5℃.P 50次/mln,BP 110/70 mm Hg,神情,查体合作,心律齐无杂音,肺无啰音,腹平肝脾未及.辅助检查:血钾4.3 mmol/L,血钠141 mmol/L.血氯化物102 mmoU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可见QTu现象.u波高于T波,ST-T未见异常.心脏超声检查静息状态下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胸片左肺下叶外侧结节状阴影,查胸部CT左肺下叶外侧见一个结节状阴影,轮廓清晰,边缘毛糙,密度均匀,大小约18 mm×18 mm,肺门及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影.CT诊断左肺下叶周围性肺癌.临床诊断:胺碘酮中毒;肺癌.立即停用胺碘酮,给予输液等对症治疗,1周后病情稳定转胸外科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未发现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术后未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993.
临床上腺垂体功能减退多见,是因不同病因引起腺垂体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而引起性腺、肾上腺、甲状腺功能的不同程度减退,实验室检查提示垂体激素水平LH、FSH、ACTH、TSH降低或正常,但TSH反常增高的不多,其中伴TSH动态变化的更是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置管肝段染色在精准肝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需肝切除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开腹后行门静脉置管,B超引导肝段染色确定切除范围后行精准肝切除.对照组应用常规肝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门阻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门静脉置管肝段染色指导精准肝切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995.
推广普通话是职业学校文化教育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它跟语文课有着"骨肉相连"的关系。目前,职业学校的现状是语文课不被重视,普通话课程开得不足甚至不开。而普通话水平测试又是每名学生都需要面对的。因此,不妨把普通话和语文这两个密不可分的课程"合二为一",这样既能提高语文课的"实用性",又不会因为普通话开设较多课时而影响专业课,还  相似文献   
996.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是由于妊娠晚期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而发生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剖宫产手术比例的升高,手术中发生SHS的比例也逐渐增加,严重者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甚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SHS发生的病理基础、原因、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且分析了剖宫产术中SHS的易发因素,提出了剖宫产术中防治SHS的措施,以减少剖宫产术中SH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与进VI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进口组35例患者给予进口氯吡格雷治疗,国产组35例患者给予国产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进口组患者总有效率蛆29%;国产组为91.43%;进口组发生心肌梗死、心衰等心血管事件6例次,发生率为17.14%;国产组发生7例次,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眭(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以达到进口氯吡格雷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CT区域定位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McCullock标准作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神经根走行,通过区域定位确定受损神经根被压迫部位,入组患者87例,男54例女33例,根据患者志愿,分为微创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微创组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治疗,保守治疗组采取休息、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腰椎JOA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优良率。结果术前微创组VAS评分为(7.1±1.6),术后12个月平均为(1.7±0.9),术前与术后1周和3个月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微创组优良率91.8%,保守治疗组为42.1%。结论按"区域定位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准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定位精准、治疗优势互补,使治疗效果最大化,为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和传统神经刺激器定位闭孔神经阻滞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1 年7 月- 2012 年11 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48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 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组(U 组,n=24) 和神经刺激器组(N 组,n=24)。膀胱肿瘤位于单侧或双侧闭孔神经支配区域,其中17 例需行双侧闭孔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前后分别测定阻滞侧大腿内收肌力量。记录每侧闭孔神经阻滞穿刺尝试次数、操作时间及两种闭孔神经阻滞方法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U 组均为1 次尝试,N 组有18 侧为1 次尝试,13 侧为2 次尝试以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U 组闭孔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少于N 组(P < 0.05) ;两组闭孔神经阻滞前后测定的阻滞侧大腿内收肌力量及阻滞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术后闭孔神经支配区域痛性感觉异常及闭孔神经损伤等情况。 结论 与传统神经刺激器定位比较,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定位准确,试穿次数少,操作时间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5例DVT患者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及临床分期标准分为急性期组45例,亚急性期组34例和慢性期组36例,另选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LP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浆样本中LPA的水平。结果(1)治疗前,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以及慢性期组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治疗8d后,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慢性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0d后,DVT各组和对照组血浆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A在DVT患者血浆中显著升高,尤其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中更为明显,宜作为DVT早期诊断及预防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