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3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49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3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60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晚期卵巢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意义。方法①对56例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采用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加以铂类和(或)紫杉醇为主的化疗组(A组):术前给予1~3个疗程以铂类和(或)紫杉醇为主的化疗,途径为静脉+腹腔或静脉化疗,每3周1次,56例患者共施行新辅助化疗109次;②49例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传统肿瘤细胞减灭术加以铂类和(或)紫杉醇为主的化疗组(B组);A,B两组均按卵巢癌手术原则行最大限度减瘤术,部分患者进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后1周左右开始化疗,均采用联合化疗6~8个疗程,方案和剂量同新辅助化疗。结果A组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CR+PR)为85.7%,胸、腹水控制有效率为93.6%。A组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残瘤最大直径〈2cm)80.4%,减瘤术(术后残瘤最大直径≥2cm)19.6%;B组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51.0%,减瘤术4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为术后化疗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轻,可以耐受。5年生存率A组为35.7%,B组为1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有可能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创造手术条件,提高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定量分析血浆EBV DNA水平在监测鼻咽癌复发、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检测360例根治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水平,并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比较。结果 360例患者中87例血浆EBV DNA检测阳性,273例阴性。在87例检出阳性者中,25例证实为临床复发,45例证实为远处转移,故其预测肿瘤进展阳性预测值为80%(70/87)。在273例血浆EBV DNA检测阴性患者中,共有17例复发和4例转移,故其阴性预测值为92%(252/273)。总计91例肿瘤进展患者中70例血浆EBV DNA阳性,其中复发42例,25例血浆EBV DNA阳性;转移49例,45例血浆EBVDNA阳性。269例临床缓解患者中17例血浆EBV DNA阳性,故其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77%(70/91)、94%(252/269)、6%(17/269)、23%(21/91)、90%(322/360)。复发患者、转移患者、肿瘤进展患者和临床缓解患者EBVDNA阳性率和中位拷贝数分别为:60%,4700 copies/ml;92%,425000 copies/ml;77%,38000 copies/ml;6%,〈500copies/ml。复发患者与转移患者比较、肿瘤进展患者与临床进展患者比较,血浆EBV DNA阳性率和中位拷贝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浆EBV DNA水平的检测是监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3.
P-gp、GST-π、TS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宫颈癌组织及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gp、GST-π和T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gp、TS蛋白均不表达,GST-π蛋白高表达4例(44.44%)。51例宫颈癌组织中,P-gp、GST-π和TS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5.10%、62.75%和43.14%。宫颈癌组织中P-gp、TS蛋白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0.05)。宫颈癌中P-gp和GST-π蛋白共表达率为29.41%,GST-π和TS蛋白共表达率为29.41%,P-gp和TS蛋白共表达率为19.61%,3种耐药蛋白共表达率为13.73%。P-gp、GST-π和TS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化和临床分期均不相关(P>0.05)。结论P-gp、GST-π和TS蛋白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根据奥沙利铂 5-FU CF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变化,判断每个胃癌患者对该方案的敏感程度,评估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并指导术后的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方法胃癌患者40例,分为低分化(含未分化)、中分化、高分化3组,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同一患者化疗前、后自身肿瘤细胞凋亡率(AI)的变化。结果低分化组、中分化组、高分化组在新辅助化疗前的AI分别为5.24%、12.5%、15.6%,而化疗后AI分别为31.3%、27.9%、26.5%,各组化疗后AI与化疗前AI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部病例化疗前的AI为12.6%,化疗后为27.2%,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对肿瘤细胞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胃癌的分化程度与对化疗的敏感性成反比;奥沙利铂 5-FU CF这一化疗方案对低、中、高分化胃癌的疗效是确切的,我们可以用患者化疗前后凋亡率的变化程度判断患者对该方案的敏感,从而指导下一步化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5.
王琦  文建忠  杨小敏  熊振凯 《江西医药》2008,43(12):1376-1378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全麻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ev组和Pro组。Sev组采用循环回路诱导,在静脉注射2μg/㎏芬太尼1min后,再将准备好的呼吸回路上的面罩放在病人面前,保持密闭,让病人做深呼吸,吸入7%的七氟醚。Pro组则先静脉注射2μg/㎏芬太尼,1min后以30~40s速度静脉注射2.5㎎/㎏异丙酚。观察患者入室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为基础值。记录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所需时间(T1)、插管即刻BPS、DBP、HR、停止麻醉用药至苏醒拔管所需时间(T2)和术后24h躁动、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Pro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较Sev组显著缩短(P<001);2组患者插管即刻BPS、DBP、HR之间比较及与入室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停止麻醉用药至苏醒拔管所需时间、术后24h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二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具有麻醉诱导迅速、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快速完全等临床特点,是一种较为安全和理想的吸入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96.
卡培他滨加腹腔化疗治疗37例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波涛 《江西医药》2007,42(12):1142-1143
目的 观察口服卡培他滨加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卡培他滨用量2500mg/m<'2>,分早晚两次餐后半小时口服,服药14d停药7d为一周期.腹腔灌注化疗方案DDP60-80mg/次(或卡铂200-400mg/次)、5-FU500-1000mg,次.结果 其中CR3例(8.1%),PR 18例(48.64%),NC 9例(24.32%),PD 7例(18.91%)总有效率56.75%,中位生存期12.2个月.1年生存率51.1%.结论 口服卡培他滨加腹腔化疗,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晚期患者能适应.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益气清毒化瘀法组成中药三蠲抑瘤汤口服,配合华蟾素和爱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探讨该法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以三蠲抑瘤汤口服每日一剂,加华蟾素注射液和爱迪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连用3~4个疗程。结果:该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稳定肿瘤病灶,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对晚期肿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估多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为子宫颈癌筛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子宫颈癌高发区江西省修水县大桥乡妇女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对已登记的2499名年龄为30~49岁农村已婚妇女分别做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新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TCT)、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LI)以及电子阴道镜检查。全部检查方法均以独立、双盲方式进行。对VIA、VILI及电子阴道镜三项检查中任何一项存在子宫颈可疑病变的妇女行子宫颈活检;对以上三项检查均未发现可疑病变,但子宫颈脱落细胞HPV阳性或TCT结果阳性(ASCUS以上级别)的妇女,2周后给予子宫颈活检。观察HPV、TCT、VIA、VILI、电子阴道镜等筛查方法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进行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宫颈组织病理诊断均经国际癌症研究所病理确诊。筛查时将病理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级(CINl)纳入阴性结果,将CIN2以上(包括CIN2)病变纳入阳性结果。宫颈细胞学按TCT(thinprep cytology test)标准制片,细胞学诊断按照2001年TBS(The Bethesda System)细胞病理分类标准判读诊断。结果2499名受检妇女中,2432名纳入研究(67名妇女因HPV或TCT阳性未行活检故未列入统计),其中HPV阳性妇女387例;TCT阳性妇女153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共检出CIN及子宫颈癌99例,其中CIN237例,CIN359例,宫颈癌3例。HPV、TCT、HPV+TCT、VIA、VILI、VIA+VILI、阴道镜检等筛查方法的敏感度分别为96.67%、89.47%、97.98%、56.57%、36.36%、63.64%、39.39%。特异度分别为85.00%、96.91%、86.97%、94.60%、96.23%、92.97%、98.14%。结论HPV+TCT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度高于其他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ING1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8例膀胱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抑癌基因ING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癌周组织中ING1mRNA均阳性表达;32例膀胱癌组织中ING1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织降低(32/38,84.2%),其中无表达2例;癌组织表达强度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其低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及淋巴转移有关。结论ING1mRNA表达在膀胱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ING1mRNA可能是膀胱癌患者潜在的恶性判断指标及诊断、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的肺癌脑转移瘤的局控率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04年6月法国HOPITAL ST ANNE和HOPITAL TENON收治的79例运用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瘤.通过临床数据和影象学数据分析颅内肿瘤局部控制率、颅内区域控制率和生存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统计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是14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4.5%、35.6%.多因素分析表明KPS评分(P=0.04)和有元颅外肿瘤病变(P=0.03)是显著的生存预后因素.1年实际局部控制率是86.3%,脑转移瘤的大小(直径<1.8cm)与局控率密切相关(P=0.013).另外,颅外肿瘤病变是影响颅内区域控制率的因素(P=0.01).结论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是有效的安全的治疗脑转移瘤的方法,KPS评分和颅外病变显著影响生存情况,转移瘤的大小明显影响颅内局控率,颅外肿瘤病变是影响颅内控制率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