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84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67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新的稳定偶氮胂Ⅰ试剂测定血清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的稳定偶氮肿I试剂,用于测定血清镁的含量。方法 采用贝克曼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终点法测定,并与UVP2450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 ①测定波长,570hm为主波长,700hm为次波长;②稳定性,显色后30分钟内稳定;③线性范围,在0.25~2.41mmol/L之间线性良好,回归方程Y=1.006X 0.03,r^2=0.9971:④回收率,98~101%之间;⑤精密度,批内3.1%,批间1.1%;⑥方法学比较,与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相比较,Y=1.05X-0.06,r^2=0.9900。相关良好。⑦在钙离子浓度为0.80~6.40mmol/L范围内.不受干扰;⑧稳定性,开盖后至少稳定3天。结论 应用新的稳定偶氮肿Ⅰ试剂进行血清镁的全自动分析测定,其抗干扰性、络合镁特异性、反应的灵敏度、精密度均良好。且试剂安全、稳定,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同步热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同步放化疗,观察组给予同步放化疗结合热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7%和8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和56.5%(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步热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肿瘤治疗有效率和局部控制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对接受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52例复杂性肾结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肾盂单发铸形结石31例、多发性结石17例、肾窦内肾盂肾盏均有结石4例,结石体积约3×7×4-6×2×5cm3,采用B超定位,B超动态下肾穿建立经皮肾镜操作通道,钬激光碎石机用于粉碎结石。结果52例患者均为单通道取石,一期取净结石31例,二期取净结石13例,除1例脓尿、糖尿病患者一期取石术后,2周后切除患肾,其中肾盂单发铸形结石一期取净结石28例,结石取净率90.3%(28/31),余下3例行ESWL治疗,1月后结石排净。所有患者均解除了肾盂梗阻。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与方式。方法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2例,根据患者病症发生到手术治疗时间,随机分为三组, A组65例为超早期手术组(出血后7 h内), B组53例为早期手术组(出血后8~24 h内), C组44例为延迟手术组(出血24 h后);然后根据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分别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除骨瓣减压术、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结果通过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价方法对三组患者术后2年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 A组1级、2级、3级比例明显高于B组与C组,4级、5级及死亡率比例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5)。结论想要有效的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要对患者尽早的进行手术干预,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清洁灌肠的有效方法,改善灌肠效果。方法将60例需清洁灌肠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清洁灌肠法,比较2组患者的灌肠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减轻患者不适反应、灌肠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清洁灌肠法,具有省时省力、减少不适反应、灌肠液无外流,灌肠无强烈排便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4月~2014年3月本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10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放疗+热疗联合组(治疗组)50例采用CT定位适形放疗,肿瘤放疗剂量45~70 Gy,同期体外高频热疗,设定温度41~43℃,热疗时间40~60 min/次,患者在放疗后60 min进入热疗室,每周配合放疗进行2次热疗,2次间隔3 d,不同肿瘤按放疗剂量不同给予8~14次热疗。单纯放疗组(对照组)50例给予单纯放疗,其放疗方法及剂量同治疗组。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及肿瘤退缩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肿瘤病灶变化情况、各种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0%,对照组为5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放疗中及放疗后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单纯放疗组好,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单纯放疗相当。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静脉局部麻醉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肢体受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处理,观察组采用静脉局部麻醉处理,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及麻醉剂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肢体受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静脉局部麻醉见效更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幽门螺杆菌与胃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在现代社会中,胃肠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在这些胃肠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中,细胞免疫调节因子IL-8、IL-18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性地阻断IL-8、IL-18以及受体,有望成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方法.本文就IL-8、IL-18的特点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移动缝线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本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为常规组40例、丝裂霉素C组40例和缝线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丝裂霉素C组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缝线组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移动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变化,术后半年滤过泡情况、术后早期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和缝线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眼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和缝线组患者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患者术后早期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组患者术后早期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丝裂霉素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结膜瓣漏、黄斑水肿、眼内炎、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丝裂霉素C组患者正常前房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和缝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术中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移动缝线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眼压,合理控制缝线的拆除数目及时间,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TCA)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所有在本院就治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66例,对其进行64排螺旋CTCA检查(实验组)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64排螺旋CTCA与CAG对轻度及以下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等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检查结果为判断标准,64排螺旋CTCA检查的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8.4%,准确度为98.1%。结论 64排螺旋CTC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发展及相关病变情况与CAG检查结果基本相符,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