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旴江医学流派,萌芽于先秦,分布于江西境内旴江(抚河)流域的16个县市。通过对旴江医学史的新近考证,证实从西汉迄民国旴江流域有医药家2016人、医籍815种。明代有名医326人,医籍275种。旴江流域孕育了旴江医学流派、杏林文化、建昌药帮、樟树药帮。旴江流域是道教的诞生地,亦是儒释道的兴盛地,道教的兴起促进了旴江医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儒释道的兴盛促进了旴江医药的繁盛。旴江医学流派有八个地域医学鲜明特点:道教传道施医是旴江医派的起源特点,医道医药兼通相传是旴江医派的传承特点,道家医学风格是旴江医派的学术特点,杏林春暖为医精诚是旴江医派的医学文化特点,旴江流域气候湿暖药源繁茂药材道地药业繁盛特点,三面环山温热难散易发热病是旴江流域的发病学特点,寒温统一辨治热病是旴江医派的诊疗学特点,辨证论治是旴江医派的临证思维特点。纵观旴江医学流派发展史: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黄老修行施药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南北朝隋唐五代、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因政治中心南移而兴盛于明代、因药业兴达而繁盛于清代、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政府重视而繁荣于当代。旴江流域,名医代出,著作宏富,学说纷呈,流传域外,远播寰宇,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创新、走向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温清饮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医发展史上,江西抚河流域名医辈出,其中明代龚廷贤被誉为“医林状元”,其《万病回春》所载方剂备受后世习用。如温清饮一方,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治妇人经行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萎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本方实际由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而成,具有养血清火、调营解毒之功,  相似文献   
23.
目的:挖掘江西省肿瘤中医治疗名家熊墨年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组方用药规律,促进名医传承工作更好地实施及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整理熊教授门诊收治的59例乳腺癌患者的353首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其组方用药特点,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处方用药在四气方面以寒热均占;五味方面则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味、辛味;归经方面,以归肝、脾和肺经为主。常用药物有白术、甘草、九节兰、白花蛇舌草、重楼、当归、消节散、金蝉花、半枝莲、生晒参、灰树花、金荞麦、黄芪、柴胡、鳖甲和首乌藤。结论:熊教授治疗乳腺癌总以益气、清毒为治疗原则,选用补气类药与清热解毒类药物为主,使用补气类药的同时多配伍白术健脾益气,注重脾胃之气的调护;而对清热解毒类药物的选择,则是根据乳腺癌的特点并结合现代医学药理研究结果,选用已被证实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同时,根据女性乳房的生理特点,又酌情配伍入肝经的理气药物柴胡、陈皮、木香、香附等。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NKG2D、DAP10在胃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20例胃腺癌患者的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KG2D、DAP10的表达水平及差异,分析它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率、表达强度及相互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NKG2D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55%vs100%,P〈0.01);且胃癌组织中NKG2D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DAP10的表达率虽然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00%vs90%,P〉0.05);其表达强度明显强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NKG2D与DAP10的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r=-0.42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KG2D的表达下调,而DAP10的表达上调,提示胃癌组织中NKG2D/DAP10信号途径存在明显紊乱,可能与胃癌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针刺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防治作用及其对TGF-β1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针刺组选取足三里和肝俞穴进行电针刺激。实验结束后检查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情况,对肝纤维化损伤进行分级评分,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应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评分(P<0.01),降低ALT,AST,HA,LN,PCⅢ,CⅣ水平(P<0.01),抑制肝组织中TGF-β1的活化(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和肝俞穴具有抑制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6.
明代医学家李梴,字健斋,明朝江西吁江地域南丰县人,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约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早年因病学医,博览群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行医于江西、福建两省.晚年,将其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学术心得,撰成《医学入门》九卷,于明万历三年(元1575年)刊行问世.  相似文献   
27.
万红  陈丽兰 《中外医疗》2008,27(14):76-77
目的 探讨吗丁啉对晕动病中的疗效. 方法日常生活中晕动病较多,严重困扰着人们生活,本人在临床工作中对其病因及治疗方法的分析. 结果 实例124例,治愈116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8.54%,无效率为6.45%.吗丁啉应用在晕动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吗丁啉在晕动病中的应用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1与癌基因cyclinD1在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6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2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21、cyclinD1蛋白在膀胱移行癌Ⅰ,Ⅱ,Ⅲ级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1.8%,62.5%;71.8%,80.8%;46.7%,83.3%。在Tis-T1期,T2~4期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1.6%,83.3%,73.3%,30.0%。结论:P21与cyclinD1蛋白在膀胱移行的细胞癌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实施新农合的乡镇卫生院采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按照既定的临床方案行短小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需行短小手术的患儿共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27)和对照组(n=85).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嗣术期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不同年龄段的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苏醒时间、留室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围术期的各时段HR、RR、SPO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患儿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比对照组术中追加的麻醉药量少、苏醒快、留室短(P均<0.05).结论 采用氯胺酮一异丙酚为主、芬太尼一地塞米松一纳洛酮为辅的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方案安全有效易操作,可充分发挥乡镇医疗资源,帮扶带教乡村医护人员,更好地服务新农村.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小针刀疗法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10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疗法治疗组与针灸推拿治疗组各5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40例,好转8例,无效2例,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讨论:小针刀治疗冻结肩方法疗效显著,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