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川崎病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川崎病(KD)已成为小儿常见病之一,多见婴幼儿,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血管炎,临床特征为发热、粘膜炎、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和肢端改变,其心脏病变早期包括全心炎,冠状动脉炎及动脉炎,后期表现为心肌梗塞及缺血性心脏病,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主要的原因之一,发病率超过风湿性心脏病[1]。本文就川崎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病因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各国学者尤以日本学者根据试验室及临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学说:(1)感染学说:英国的HarndenA等[2]提出其病因为基因易感性患儿在感染因素的作用下致病。感染因子中以溶血性链…  相似文献   
72.
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烫伤大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烫伤大鼠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影响,了解严重烧伤机体免疫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不麻醉,不造成烧伤,于实验第1天活杀取血,检测NK细胞活性;休克期切痂组(30只):造成背部30%TBSAⅢ度烧伤,依照Parkland公式腹腔内注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于伤后第6小时将焦痂完全切除,辐照氟银猪皮覆盖,四周缝合打包固定,分笼喂养,分别于伤后第1、5、9天各活杀10只取血检测NK细胞活性;常规治疗组(30只):动物模型制作同休克期切痂组,伤后创面外涂碘酊,2次/d.至伤后第4天手术将焦痂完全切除,辐照氟银猪皮覆盖,四周逢合打包固定,分笼饲养,于伤后第1、5、9天各活杀10只取血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1)休克期切痂组、常规治疗组两组大鼠烫伤后其外周血NK细胞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2)休克期切痂组伤后第5、9天两时相点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至第9天基本接近正常。结论:烫伤后大鼠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休克期切痂有助于烫伤大鼠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73.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morhage 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都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病,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ICH后引起机体和脑组织局部一系列病理反应,其中脑水肿(edema)是自发性脑出血后最重要的继发性病理变化之一,也是患者病情变化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炎性因子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IL-1、IL-6、IL-10是三个重要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应用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PDA、ASD及VSD患者55例临床资料。5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33例,ASDl6例。VSD6例)均在X线透视及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及VSD。术后分别于1~3d复查超声心动图,随访1个月~3年。结果 PDA封堵成功率94%,ASD封堵成功率88%,VSD封堵成功率100%。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24h、1个月~3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和并发症,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左、右心室功能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应该成为PDA、ASD及VSD治疗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75.
1 病例介绍 患,女性,45岁,农民,江西进贤人。因反复多饮多食消瘦10年余,双眼视力下降,双下肢浮肿,外阴瘙痒1年于2005年3月1日入院。患lO余年前无显诱因出现多饮、多食、消瘦,体重下降10kg余,在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大于12mmoL/L.诊断为糖尿病,但一直未服药正规治疗,未监测血糖,一年前,患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双下肢浮肿.外阴瘙痒,1周前感口干、多饮、多食症状加重而来我院。体检:体温36.2℃,心率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体型消瘦,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至膝关节重度浮肿。  相似文献   
76.
表皮干细胞及其在烧伤创面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面愈合问题对于烧伤来讲,早期主要是封闭创面,防治感染和挽救生命;后期主要是防治瘢痕过度增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大面积烧伤后迅速采取有效的方法,恰当使用理想的材料封闭创面,成了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器官功能损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极其重要的措施,也是长期以来国内外烧伤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近三十年,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探寻组织工程化皮肤创面覆盖物的“种子细胞”的研究又趋活跃。  相似文献   
77.
中药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或死亡信号触发,在基因调控下引起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肿瘤不仅是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的疾病,也是细胞凋亡异常的疾病。加强对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其机理的研究,无疑会给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研究证实,中药可在不同程度上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本文就中药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8.
DNA错配修复系统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结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涉及到一系列遗传学改变。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存在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胃癌等当中,MSI是错配修复基因的异常造成的。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可以解释90%以上的HNPCC,少部分的HNPCC肿瘤和散发性MSl 的肿瘤可由其他途径所致,比如基因的甲基化。  相似文献   
79.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s),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细胞粘附分子中的一员。主要表达于神经系统,在正常神经元轴突的生长、突触的可塑性、神经纤维的成束及学习和记忆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将NCAM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南昌市东湖区老年人生存质量抽样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南昌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生存质量评价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南昌市东湖区195名老年人进行生存质量测量。结果(1)老年人生存质量平均得分(71.80±13.67)分,其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以及环境4个领域得分分别为(77.36±11.50)、(75.50±10.96)、(69.25±10.33)和(67.66±10.36)分;(2)62.1%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居于前三位的慢性疾病及患病率分别是高血压23.1%、心脏病10.8%和糖尿病8.7%。结论南昌市东湖区老年人生存质量属于中等水平,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慢性疾病、经济收入、医疗保健水平、社区服务、居住环境等。了解南昌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采取措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