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1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26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87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818篇
内科学   364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313篇
综合类   2085篇
预防医学   32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00篇
中国医学   183篇
肿瘤学   2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524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人vWF-A1区蛋白的表达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进一步研究血栓形成的机制,开发抗血栓药物。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vWF-A1区蛋白,经过纯化、复性,获得重组蛋白(rvWF-A1),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vWF-A1与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 GP)Ib的结合能力,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rvWF-A1对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结果: 重组表达载体pQE-31-vWF-A1在大肠杆菌M15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Ni-NTA agrose柱纯化后,其纯度为95%,经复性的rvWF-A1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它可与血小板模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结合,阳性率为78.6%;它可以抑制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84.7%。结论: 在原核细胞中可以成功地高效表达人vWF-A1区蛋白,该重组蛋白有可能开发为有效的抗血栓药物。  相似文献   
62.
目的:以WT1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的功能片段为研究对象,探讨增强子构建在质粒的不同位点对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WT1基因增强子的功能片段分别插入在已含有WT1基因启动子的质粒,pEWP的不同位点(MCS中的BamH I、EGFP 终止密码后的Not I和SV40polyA位点后的AflⅡ)中,将重组质粒转染慢粒白血病红白急变细胞株K562细胞、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和人类胚胎肾转化细胞株293细胞,通过检测转基因细胞中EGFP的平均荧光强度来评估增强子对启动子的转录促进作用。结果: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分别构建了含有WT1基因启动子的载体,即pEWP,和含有WT1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的载体,即pEWPE、pEWPD和pEWPA。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的平均荧光强度,发现pEWPA在293细胞和K562细胞中能够增强WT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而pEWPE和pEWPD则无增强作用。3者均不能在MCF7细胞中增强WT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论: SV40polyA位点后插入增强子能够有效地增强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且具有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将体外转染了人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小鼠骨髓细胞,移植给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小鼠,观察该基因对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经5-Fu预处理的供体小鼠骨髓有核细胞,体外转染由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多药耐药基因MDR1,然后移植给经85Gy致死剂量照射的同系受体小鼠,以紫杉醇(Taxol)、长春新碱(VCR)、柔红霉素(DNR)筛选,观察小鼠血象、生存期和生存率变化,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人多药耐药基因在小鼠中的整合与表达。结果:致死剂量辐照后,移植组小鼠造血功能逐渐恢复,未移植组15d内全部死亡。腹腔注射紫杉醇或静脉注射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后,实验组生存率和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MDR1基因能保护骨髓细胞,并且具有体内选择和富集作用,PCR分析提示,实验组外周血、骨髓、肝、脾组织中均检测到原病毒整合,RT-PCR与FCM检测到MDR1基因表达。结论:人MDR1基因修饰的小鼠骨髓细胞,能有效重建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小鼠造血功能,一定程度上保护骨髓免受化疗药物所致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4.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是新型基因工程抗体 ,在疾病诊断、治疗上有巨大临床应用潜力。目前已有较多各种双特异性单链抗体成功构建的报道。本文对其概念、制作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微环境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is considered as a preleukemic course, characteristic of hypercellular marrow and pancytopenia.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defects occur in the heamtopoiet-ic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MDS. Recently, many abnormal changes in apoptosis, proliferation, ability of hematopoietic support, cytokine secretion, clonal origin of stromal cells and angiogenesis have also been re-vealed in the bone marrow mieroenvironment of MDS patients.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经颈前路建立内镜微创入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对手术器械的要求。方法:使用Metrx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共对5具C3-7椎体间的10个间隙进行内镜辅助下的颈椎前路减压操作。通过颈右前外侧约2cm的皮肤切口,经血管鞘与内脏鞘间放入直径18mm的工作套筒并将其通过可曲自由臂固定在手术床边。内镜固定在工作套筒上。在内镜辅助下行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后缘骨质刮除术。结果:未发现手术入路周围重要软组织结构的损伤;使用环锯、垂体钳、刮匙减压的5个间隙及单纯使用垂体钳、刮匙减压的5个间隙的间盘组织切除均较干净。由于工作套筒过长,垂体钳、刮匙等减压器械的可操作空间较小,环锯组椎体后缘有明显骨赘形成的6个椎体,3个发现有部分的骨赘被刮除,其余3个椎体的后缘骨赘无改变;单纯使用垂体钳、刮匙组,椎体后缘有明显骨赘形成的8个椎体仅3个发现有部分的骨赘被刮除,其余5个椎体的后缘骨赘无改变。未发现硬膜囊损伤。结论:内镜下的颈椎前路减压是可行的,工作套筒及用于减压的器械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7.
标准位X线片上胸腰椎椎弓根轴线的放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标准正位X线片上T9~L5椎弓根轴线的放射学表现。方法:10具T9~L5脊柱标本,解剖成单个椎体。直视下沿椎弓根轴线置入导针。测量分析下列数据:标准侧位X线片显示导针达到椎体后壁及椎弓根中段时,标准正位X线片导针在椎弓根投影内的距离与椎弓根投影最大横径的百分比。另选4具T9~L5脊柱标本,根据上述数据,X线分步监测椎弓根螺钉植入。结果:标准正位X线片导针位于椎弓根中段时的百分比为(49.16±1.84)%~(51.83±2.53)%,各节段及左右侧椎弓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针位于椎体后壁时的百分比为(61.13±6.09)%~(74.68±6.13)%,左右椎弓根之间、T10 ̄T12之间、T9与L1 ̄L5之间差异分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10 ̄12与T9、L1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植入72枚螺钉,68枚位于椎弓根中心,4枚穿破椎弓根,穿破率5.56%。结论:标准正位X线片导针在椎弓根投影内的比值能间接表达椎弓根轴线,可为经椎弓根手术确定正确的进针轨道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68.
P2 7Kip1属广谱CDKI家族 ,是一种细胞周期的负向调节剂 ,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人类肿瘤中P2 7基因的改变极为罕见 ,但P2 7蛋白表达的改变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近年来的诸多研究表明P2 7蛋白表达对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69.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是Ⅱ类错牙合畸形中较常见的一种。矫治时因其前牙闭锁复牙合较深,常造成下前牙托槽粘接困难或频繁脱落,影响固定矫治器作用的发挥。本文将前牙平导活动矫治器与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联合作用,充分发挥两种矫治器的优势,使内倾型深复牙合的治疗简化,疗程缩短,取得了较好的矫治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经临床检查和X线头影测量选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6岁。深复牙合均达8mm以上。5例伴严重拥挤拔牙矫治,余均为不拔牙矫治。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并辅助上前牙平面导板进行矫治。平导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 3-H1基因产物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 ,对 76例大肠癌标本进行CD44v6和nm2 3-H1基因产物测定。结果 CD44v6基因产物的高表达和nm2 3-H1基因产物的低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1)。大肠癌CD44v6和nm2 3-H1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 ,但CD44v6阳性表达伴nm2 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 CD44v6和nm2 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两者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联合检测对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