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朝鲜族青、老年人汉-朝双语语义启动效应的特征。方法:采用汉-朝双语联想词汇作为语义启动实验材料,选择出生后一直生活在汉-朝双语环境的朝鲜族人群为对象,分为青年组(n=40)和老年组(n=40)。在视觉刺激条件下实施双语目标词汇的词汇判断任务,比较回答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结果:青年人汉-朝双语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老年人(P<0.01),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老年人(P<0.01);朝鲜语弱、无联想强度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汉语(P<0.01),老年人回答朝鲜语的正确率也显著高于汉语(P<0.01)。结论:青  相似文献   
32.
葛伟  欧阳钢  徐小梅 《河北中医》2011,33(7):1096-1098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X综合征,是腹型肥胖症、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群集出现,并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观察干涉低周波治疗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方法127例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两组,单纯牵引组40例,干涉低周波加腰椎牵引组87例.腰椎牵引首次牵引重量为病人体重的一半,以后根据病情适当增加,采用间歇牵引方式.干涉低周波治疗仪强度为120Hz(基本频率为1KHz),最高温度为65±5℃.结果单纯牵引组治愈显效率42%;干涉低周波加牵引组治愈显效率为71.3%,两组治愈显效率相比P<0.01,有极显著差异.治疗一疗程干涉低周波加牵引组有效50例,单纯牵引组有效15例,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干涉低周波同时具有中频与温热功能,可增强腰椎牵引的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等热卡消耗的情况下不同运动方式对糖尿病患者代谢因素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以利于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制订.方法:13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活动平板和功率车两种运动方式,使用气体代谢分析仪器进行等热卡消耗运动方案,监测运动中血糖、心率、血压及气体代谢等指标.结果:在热卡消耗相等的情况下,两种方式运动前后患者血糖均显著降低,血糖下降差值无显著性变化;VE/VO2、VE/VCO2和运动中靶心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等热卡不同方式的运动降糖效应和心血管效应相似,运动方式并不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扶他林乳胶剂超声波药物透入治疗软组织疼痛的优越性。方法将48例软组织疼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扶他林治疗组、超声波治疗组和超声药透组,每组16例,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测痛;用改善率评价疗效。(结果超声药透组与另两组比较,治愈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0.00,P<0.001)。结论扶他林乳胶剂超声波透入(对软组织疼痛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7.
基底核卒中对执行功能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核卒中执行功能损害的特征及学习能力受损的状况,为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底核卒中患者17例, 其中左侧基底核卒中组8例,右侧基底核卒中组9例。同期住院的非脑部疾病的患者或无任何疾病的健康者10例。采用汉诺塔(TOH)、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连线测试(TMT)和音素言语流畅度(PVF)分别对左、右侧基底核损伤患者和对照组进行连续3d的测试。结果:基底核卒中组在学习前TOH时间、WCST错误率、完成分类数、TMT-A和TMT-B测试时间显著差于对照组。左、右基底核比较显示学习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35例患者运用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10min;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混合组35例患者先予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再行针刺常规治疗。结果?4周后,①混合组总有效率94.1%,治疗组85.7%,对照组73.3%。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混合组优于治疗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起效时间,混合组和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混合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时间,混合组短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和混合组在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混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即时疗效,并且可以缩短疗程,有效地改善椎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与非OSA患者咽部形态进行比较,了解咽部形态与脑卒中OSA的关系。 方法 发病30 d内的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夜间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后分为脑卒中OSA组及脑卒中非OSA组,两组患者均行咽部MRI检查并测得腭后距离、舌后距离、软腭长度、舌长、咽侧壁软组织的厚度、高口咽区面积、低口咽区面积、咽部最小面积等相关数值,将两组患者咽部测得相关值进行比较,将腭后距离与其他口咽测量指标、AHI、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年龄、病程、BMI、颈围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将腭后距离作脑卒中OSA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 结果 脑卒中OSA组患者腭后距离较非OSA患者的偏小(P=0.002),脑卒中OSA患者腭后距离与舌后距离呈相关(R=0.502, P=0.017);脑卒中OSA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较非OSA患者偏高(P=0.049);脑卒中OSA患者腭后距离与AHI值呈负相关(R=-0.873, P=0.000),腭后距离对脑卒中OS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腭后距离对于脑卒中OSA有中等程度的诊断价值。 结论 咽部形态学改变与脑卒中OSA相关,腭后距离对脑卒中OSA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腭后距离与脑卒中OSA严重程度有关;脑卒中OSA患者的洼田饮水分级较非OSA患者高,脑卒中患者OSA可能与吞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针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雌二醇、生长素和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60只3月龄SD健康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手术组40只,假手术组2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复制成质疏松大鼠模型,造模3个月后经双能X线法检测BMD,手术组大鼠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表明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从假手术组选取10只大鼠设为对照组,从手术组选取3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雌激素组,每组10只。其中,针刺组给予电针刺激,雌激素组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连续干预3个月后行骨密度(BMD)检测,然后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生长素等指标。 结果血清生长素:针刺组[(399±163)pg/ml]和雌激素组[(276±92)pg/ml]与模型组[(546±98)pg/ml]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血清雌二醇:针刺组[(128.02±62.28)pg/ml]和雌激素组[(182.89±42.01)pg/ml]与模型组[(72.10±19.83)pg/ml]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腰椎骨密度:针刺组[(0.212±0.019)g/cm2]和雌激素组[(0.231±0.021)g/cm2]与模型组[(0.191±0.012)g/cm2]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针刺组对生长素和腰椎骨密度的作用不及雌激素组(P<0.05)。 结论针刺疗法能明显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腰椎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的水平,下调血清生长素的水平,但整体作用不及雌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