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监狱结核病防治纳入结防规划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为了解直接面视下的短程化疗(DOTS)对服刑肺结核病例的治疗效果,现将汉阳区结防所2003年1月—2005年12月登记管理的服刑人员肺结核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构建地乌药材基原物种系统鉴定体系,并对全国16个产地的地乌药材进行综合品质评价,为地乌药材产地选择及临床用药安全奠定基础。方法:使用传统鉴别方法结合DNA条形码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分子鉴定技术快速鉴别地乌药材真伪,并基于HPLC-UV对地乌药材中5个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1%三氟乙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传统鉴别及DNA条形码快速鉴别技术均能准确鉴别地乌药材真伪。BLAST比对分析发现,16个产地地乌药材均与林荫银莲花Anemone flaccida具有最大相似度;基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表明湖北恩施板桥镇的地乌药材中5个三萜皂苷类成分含量之和最高(10.59%),其次为贵州毕节赫章(6.28%)和湖北长阳都镇湾(5.64%)。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作为地乌药材传统鉴定技术的有效补充,该鉴别体系可保障地乌药材基原准确及临床用药安全。HPLC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产地中,湖北恩施、长阳、五峰,贵州毕节和重庆金佛山的地乌药材质量较优,可作为地乌药材的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3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中医"寒湿疫"范畴,其病机演变大致遵循伤寒六经传变规律,病位首在肺卫,继犯肺气、少阳三焦,并随着正气、脾胃虚损而内陷太阴、少阴。《伤寒杂病论》主要针对寒湿立法,在新冠肺炎的诊治中可以合理使用经方。邪在肺卫,当重视宣散,根据兼证不同选择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葛根汤等;邪入气分,应调畅气机,分别选用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栀子豉汤、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等;疫毒内陷,要重视脾胃,随证选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桂枝人参汤合人参败毒散、理中丸合藿香正气散等;疾病向愈,宜肺脾同调,以炙甘草汤、桂枝汤加黄芪合六君子汤加减。附验案4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4.
衰老机制及灸法延缓衰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43例胃癌患者的新鲜癌手术标本及血清标本、36例十二提肠溃疡患者(对照组)的胃窦粘膜组织及血清标本入本组研究,分别采用PCR及血清学试验检测其Hp感染状况,两项检测均为阳性者即确立为Hp感染,结果:(1)43例胃癌中,Hp阳性30例,阳性率69.77%,36例十二指肠溃疡中,Hp阳性30例,阳性率83.33%,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Hp耻性患者中,胃癌及对照组cagA基因阳性分别为24例、25例,阳性率分别为80.00%、83.33%,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43例胃癌中,高中分化腺癌组Hp及cagA检出率分别为62.50%及70.00%,低未分化癌组Hp及cagA检出率分别为74.07%及85.00%,但两组Hp及cagA检出率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Hp感染及cagA^ 菌株感染不是胃癌发生的唯一或必须因素。(2)胃癌的分化程度与Hp及cagA^ 菌株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对比法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沙丁胺醇喷雾剂吸入及特布他林口服联合中药穴位敷贴(中药采用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射干等),敷贴天突、膻中、大椎、定喘等穴;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沙丁胺醇喷雾剂联合特布他林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发病次数及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冬病夏治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作间隔及缓解症状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中药制剂儿泻暖脐膏抗腹泻机制,对其抗腹泻,胃肠功能、镇痛及抗炎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儿泻暖脐膏能显著抑制小白鼠蓖麻油性及番泻叶性腹泻;显著抑制小白鼠小肠推进运动及皮下注射新斯的明的小肠推进运动;显著促进小白鼠胃排空运动;显著增加大白鼠血清D-木糖含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白介素-24(MDA-7/IL-24)基因联合阿霉素杀伤肝癌细胞HepG2,并逆转HepG2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为实验对象,使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比较Ad.mda-7联合阿霉素处理组与阿霉素组、Ad.mda-7组对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差异.阐明MDA-7/IL-24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的机制.实时定量PCR检测MDR-1、STAT-3、BCL-2、BAX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gp-170、stat3、P-stat-3、PKB、bcl-2、hax蛋白的表达的变化.结果 低浓度的Ad.mda-7联合正常肝细胞半抑制浓度浓度的阿霉素(1.5 mg/L)使得细胞抑制率从阿霉素组的17.46%上升到79.5%,生长抑制逆转4.55倍(P<0.05).联合化疗组MDR-1mRNA相对表达量从16.49±0.11下降至5.48±0.05.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从13.17±0.08上升至21.57±0.11.BCL-2及BAX表达与其他实验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实验组P-170蛋白的表达量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KB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磷酸化stat-3蛋白的表达量增加.结论 Ad.mda-7具有逆转肝癌细胞HepG2多药耐药的作用.其在下调MDR-1mRNA表达的同时,通过抑制PKB蛋白和活化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降低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9.
多柔比星联合羟基喜树碱杀伤肝癌细胞HepG2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多柔比星抑制肝细胞癌转移机制. 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正常肝细胞LO2为实验对象, 使用噻唑蓝(MTT)法比较多柔比星处理组、HCPT组及多柔比星联合HCPT组对肝癌细胞HepG2和正常肝细胞LO2的作用差异.荧光定量PCR检测E-selectin、VEGF、MMP-9、Bcl-2及Bax mRNA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E-selectin和MMP-9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MTT实验表明作用48 h后, 1.5 mg&#8226;L-1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抑制率为16.58%, 2 mg&#8226;L-1HCPT为39.92%, 而HCPT(2 mg&#8226;L-1)联合多柔比星(1, 1.5 mg&#8226;L-1)组分别为66.61%和74.47%.Real-time PCR检测表明E-selectin mRNA相对表达量多柔比星组为(52.13±0.58), 联合组为(93.41±8.43)、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多柔比星组为(26.49±0.11), 联合组为(6.48±0.05).联合组Bcl-2及Bax表达与其他实验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 HCPT杀伤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优于多柔比星, HCPT联合多柔比星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效应更加明显.HCPT联合多柔比星可以明显降低HCPT及多柔比星的药物浓度, 减少这些药物对肝脏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功能指标为参数,探讨其中医证型演变规律。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389例,检测肺通气功能FEV1.0%、FEV1.0/FVC%、MVV%值,肺容积指标RV/TLC%值,弥散功能DLCO%值;并按照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结果①肺气虚证多见于COPD I级,肺脾两虚证多见于Ⅱ级,肺肾虚证多见于Ⅲ级,而肺脾肾虚证多见于Ⅳ级;以COPD分级标准为参数,经Ridit分析,R肺气虚证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