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E-钙黏蛋白(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4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E-cad在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9.04%(77/157),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9.69%(87/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ER表达、分子分型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肿瘤分期、是否绝经、HER-2及Ki-67表达情况无关。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三阴性乳腺癌组中E-cad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优于E-cad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其亦可成为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或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158例,其中原位癌26例,浸润性癌132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ATB1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ATB1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4/50),原位癌组织中为42.3%(11/26),浸润性癌组织中为70.5%(93/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表达与乳腺浸润癌患者的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有关(P<0.05),而与年龄、绝经情况、病理分型、激素受体及HER-2表达均无关 (P>0.05)。结论 SATB1表达可能与维吾尔族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酶(DNMT)3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15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疾病组)和同期162例健康女性(对照组)DNMT3b基因rs6119954、rs4911107、rs4911259和rs2424913位点多态性分布情况,采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DNMT3b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同时分析以上位点多态性与临床病理参数(年龄、肿瘤大小、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绝经状态、乳腺良性病史及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疾病组和对照组rs6119954、rs4911107、rs4911259和rs2424913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两组DNMT3b rs4911107和rs4911259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DNMT3b rs6119954位点的GG、GA和AA型分布频率及DNMT3b rs2424913位点的TT、CT和CC型分布频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3b rs4911107和rs4911259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关(P>0.05)。DNMT3b rs6119954、rs2424913位点上,携带突变等位基因者的乳腺癌风险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3b rs6119954基因型分布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DNMT3b rs2424913基因型分布与TNM分期及乳腺良性病史有关(P<0.05)。结论 DNMT3b rs4911107和rs4911259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有关,且其突变基因型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唑来磷酸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多发骨转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唑来磷酸联合卡培他滨组(治疗组)及单用唑来磷酸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镇痛效果、生存质量改善评价、骨转移灶治疗效果评价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骨痛的镇痛效果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转移灶治疗效果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乏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卡培他滨对乳腺癌骨多发转移较单用唑来磷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23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均以腋窝肿块为首发表现,7例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转移性腺癌。23例均行同侧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均予辅助化疗和放疗。结果术后随访平均7.3年,术后5年生存率为64.5%。9例患者因远处脏器转移而死亡。结论腋窝淋巴结活检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式以改良根治术为主并辅以化、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ER、PR、Her-2、nm23、MDR、LRP及ki-67蛋白表达在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患者间的异同。方法维吾尔族和汉族乳腺癌患者按发病时的年龄及肿瘤分期进行1∶1配对,共收集83对病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分别检测ER、PR、Her-2、nm23、MDR、LRP及ki-67蛋白在两民族乳腺癌患者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ER、PR、Her-2、nm23、MDR、LRP及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9%、55.4%、28.9%、93.3%、3.6%、44.4%、65.1%,汉族乳腺癌患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62.7%、39.8%、97.6%、7.5%、46.5%、76.7%,两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4、0.330、0.139、0.277、0.496、0.438、0.061)。维吾尔族和汉族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669)。结论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患者ER、PR、Her-2、nm23、MDR、LRP及ki-67蛋白表达不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BRCA1/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临床病理特征对遗传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2005-01-01-2011-01-0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74例。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RCA1/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收集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年龄、遗传背景、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亚型、肿瘤细胞分级和临床分期),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74例乳腺癌患者BRCA基因未突变者中,共发现24例BRCA1/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2.43%(24/74)。其中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25.68%(19/74),BRCA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76%(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47,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χ2=15.927,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χ2=20.490,P<0.001)、临床分期(χ2=39.589,P<0.001)和分子分型(χ2=15.093,P=0.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子分型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36和2.181。结论 BRCA1/2启动子甲基化不是影响遗传性乳腺癌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分子亚型为HER-2过表达型和临床分期晚的遗传性乳腺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 BMI 对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1061例诊断为乳腺癌并经规范化治疗的患者肿瘤分期、绝经状态、年龄、民族、免疫组化结果、身高、体质量等资料。随访时间2~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分析 BMI 变化对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结果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 BMI 变化(1.2375±0.8804)较未复发转移患者(0.7042±0.5338)有显著差异(t=8.092,P=0.000),BMI 上升趋势、平坦趋势和下降趋势之间差异显著(P=0.000),BMI 上升趋势的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风险大。结论 BMI 持续增高增加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风险,维持合理的体质量有助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防治。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PBL和传统教学方式在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优劣.方法 选取相同教育背景及有可比性的本科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分别在临床实习第2周末和第4周末进行乳腺专业相关考核,调查学生理论及综合能力,同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第2周末的理论考试成绩对照组优于实验组(P<0.05),但在第4周末的理论考试成绩则无明显差异(P>0.05);与之相反的是第2周末的患者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第4周末的患者评分则差异不显著(P>0.05);第2周末综合能力考试成绩实验组则较对照组高(P<0.05),第4周末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PBL和传统教学模式在乳腺专科中均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具体实施仍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新据维、汉民族乳腺良恶性组织中Anexelekto(Axl)及其配体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6蛋白(Growtharrest specific gene6,Gas6)的表达及其临床病胖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Ⅰ~Ⅲ期可手术且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252例及乳腺良性增生21例,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Axl及其配体Gas6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作乳腺痛组织中Ax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0.05);Gas6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47.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组、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分子分型组间Axl和Gas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xl和Gas6蛋白的刚性表达率随着肿瘤T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红淋巴结有转移纰的Axl和Gas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56.3%,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的50.9%和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脉管有浸润组的Axl和Gas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无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汉民族良恶性病变组织中Axl、Gas6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T分期、纰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