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目的:探讨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Fat)与精准频率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Special)应用于手部MRI扫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1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行手部MRI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行MRI手部扫描时分别结合Fat、Special两种不同的脂肪抑制技术。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各自独立对两组图像的磁敏感伪影控制、脂肪抑制效果进行定性评分,并测量和比较两组图像的大鱼际的信噪比(SNR1)、小鱼际的信噪比(SNR2)、第三掌骨远端掌骨头的信噪比(SNR3)、大鱼际与第三掌骨远端掌骨头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定性分析:Special图像的磁敏感伪影控制效果优于Fat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的脂肪抑制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定量分析:Special图像大鱼际SNR、小鱼际SNR、第三掌骨远端掌骨头SNR和大鱼际CNR与第三掌骨远端掌骨头的CNR均大于Fat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Fat相比,Special对磁敏感伪影的控制效果、图像SNR和CNR更佳,Special更适用于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内耳的解剖及发育特点,初步建立规范化的内耳多排螺旋 CT (MSCT)测量标准。方法回顾性的对81例正常头颅 MSCT 的原始数据进行内耳区放大重建,利用多层面重建(MPR)实现内耳各测量径线最佳显示后保存图像并测量。各测量值不同侧别间、性别间用 t 检验,不同年龄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内耳各测量值不同年龄组间、性别间、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半规管的走行不全都是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管径以后半规管最大,前半规管最小,高度以后半规管最大,水平半规管最小,宽度以前半规管最大,水平半规管最小。结论初步建立了内耳的 MSCT 测量规范;头颅 MSCT 原始数据后处理后可以清晰地显示内耳的主要结构。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肺磨玻璃结节(GGN)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分型,探讨其对肺腺癌病理分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获得病理结果的92例GGN患者(100个GGN)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48个)、微浸润性腺癌(MIA)组(30个)、浸润性腺癌(IAC)组(22个)。根据GGN与周围血的关系分为4型,即Ⅰ型、Ⅱ型、Ⅲ型、Ⅳ型。结果本研究中,浸润前病变组GGN大小为(7. 99±3. 18) mm,MIA组GGN大小为(8. 75±2. 87) mm,IAC组GGN大小为(13. 47±4. 48) mm。浸润前病变组、MIA组分别与IAC组GG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浸润前病变组与MIA组、浸润前病变组与IAC组、MIA组与IAC组比较,周围血管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含有不同比例磨玻璃成分的GGN与血管征分型的关系比较发现,A类与B类、A类与C类、B类与C类的周围血管征分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1)。结论GGN周围血管征对鉴别诊断肺腺癌病理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合GGN的大小及其内所含磨玻璃成分比例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比较基于胸部CT建立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模型与放射科主治医师分类磨玻璃结节(GGN)中的浸润前病变(PIL)与浸润性腺癌(IA)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86例经病理确诊PIL或IA患者的胸部CT,共1 214枚GGN,按9 ∶ 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组(n=1 092)及验证组(n=122)。对训练组数据进行各向同性预处理和3D图像块随机采样和填充,建立CNN分类模型,将训练组GGN分类为PIL或IA,并于验证组进行验证。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医师1和2)对验证组GGN进行分类,鉴别PIL与I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NN分类模型与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对验证组进行分类的效能。结果 ROC曲线显示,CNN分类模型、医师1及2鉴别PIL与I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6、0.742及0.769;CNN分类模型诊断敏感度(84.81%)显著高于医师1(67.09%,χ2=11.352,P<0.001)、2(74.68%,χ2=18.473,P<0.001),而特异度与医师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NN分类模型鉴别GGN中的PIL与IA的效能优于放射科医师。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D-fMRI)技术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及外关时大脑皮质功能激活区的分布情况,并初步探讨针刺的神经作用机制。 方法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针刺左侧合谷和外关组块模式的BOLD-fMRI检查,运用SPM8等软件处理后,观察脑功能激活区分布情况,重点观察运动相关脑功能区激活情况。 结果针刺健康志愿者左侧正激活脑区中左额中回、额下回有明显激活区,左岛叶有大量激活区,此外在左小脑、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左顶下小叶、左额内侧回、左楔叶、左前扣带回、左屏状核亦见少量激活区分布。右侧正激活脑区主要分布在右额中回和右额内侧回;此外右顶下小叶、右中央前回有部分激活区,右颞中回、右颞上回、右岛叶、右额下回、右中央后回有少量激活区分布。负激活区主要位于两侧边缘叶海马回、海马旁回及扣带回,左颞极颞上回、颞中回及右额中回亦见少量负激活区分布。 结论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和外关除引起对侧初级运动区部分激活外,双侧次级运动区可见明显激活,同侧小脑亦可见部分激活,可能是其作为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治疗取穴的神经病理学基础。BOLD-fMRI成像技术可直观显示生理状态下针刺的神经效应,亦可为研究病理状态下针刺的神经效应提供基础及对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螺旋桨(MR-Propeller)技术在消除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运动伪影及改善图像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85例在常规踝关节MRI检查中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其中80例在矢状位T2WI扫描出现伪影,83例在横断位PDWI扫描出现伪影),加用Propeller扫描。以显示踝关节各部分的清晰程度将所有图像质量分为四个等级。结果 85例踝关节常规序列扫描中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中,矢状位T2WI序列及横断位PDWI序列的Ⅰ、Ⅱ、Ⅲ、Ⅳ级图像分别为0、37、34、9例及0、32、41、2例。用Propeller技术扫描后,矢状位T2WI及横断位PDWI序列的Ⅰ、Ⅱ、Ⅲ、Ⅳ级图像分别为55、18、5、2例及53、19、8、3例,Propeller技术使用前后,图像质量等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图像运动伪影消除较明显,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显著增高,图像质量明显提高,能够更清晰显示关节病变。结论 Propeller技术对踝关节常规扫描中产生的运动伪影有明显的改善,可广泛用于踝关节MR检查中。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梗死后健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区在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纹状体内囊区脑梗死(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周内(初期)、1个月及3个月时,在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FE)任务下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健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SMC)区激活情况,再根据健侧大脑半球SMC区激活强度及时程将观察组分成3个亚组。通过Xjview软件对观察组健侧SMC区激活进行观察并同对照组行动态比较,同时对亚组感兴趣区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UL),分别于发病1周内及发病1、3个月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前,对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1)BOLD-fMRI显示:对照组受试者在一侧手指被动FE运动时,可见对侧大脑半球SMC、辅助运动区(SMA)、双侧下顶叶及同侧小脑激活。根据健侧大脑半球SMC区激活强度及时程将观察组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健侧SMC区即存在明显激活,发病后1、3个月,随着患肢的康复,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减低,其成像模式逐渐趋于对照组;组2共5例,发病初期健侧SMC区无明显激活,发病后1、3个月时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增强;组3共6例患者,于发病初期、1个月及3个月时均未见健侧SMC区明显激活表现。发病1周内FM-UL评分3个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时患者FM-UL评分3个亚组间,以及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发病3个月时,观察组1与组2患者FM-U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观察组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健侧大脑半球SMC区参与了皮层下脑梗死后的运动功能重组,其激活时程同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阐述脉冲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原理及其应用。方法:通过对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仪结构及原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实际应用来验证其作用。结果:证明了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仪可以直观地了解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同时还可以了解掌握各种脉冲序列原理及图像重建的数学处理方法,以及各种伪影产生机理和脉冲参数设置对图像的影响,一维二维三维成像研究等。结论:脉冲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为从事MRI相关人员提供了对MR成像原理及基本技术一个最直观的认知途径。  相似文献   
29.
<正>腹部CT在阑尾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1]),然而对伴有炎性肿块或脓肿的急性复杂阑尾炎的治疗策略尚未明确~([1-4])。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52例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CT特征,探讨CT对治疗方案选择的价值。1临床资料回顾2013年1月1日—2018年1月10日我院收治的手术成功治疗的52例急性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男30  相似文献   
30.
【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检查中自由呼吸法所测肺腺癌渗透性参数与屏气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中,26例(A组)在术前行自由呼吸法DCE-MRI检查,15例(B组)行屏气DCE-MRI检查 。两位观察者独立测量DCE-MRI渗透性参数各两次(时间间隔为1个月),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液回流速率常数(Kep)、细胞外间隙对比剂容积分数(Ve)和血浆内对比剂容积分数(Vp)。比较不同成像方法之间渗透性参数测量值的差异,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观察者间及观察者两次Ktrans测量值的一致性。结果:A组中肺癌病灶的Ktrans、Kep、Ve及Vp测量值分别为(0.600±0.232)min-1、(1.318±0.316)min-1、0.517±0.120和0.060±0.019;B组中相应测量值分别为(0.497±0.190)min-1、(1.258±0.260)min-1、0.521±0.114和0.058±0.024;各项参数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45、0.528、0.914及0.791),两种成像方法中观察者间隔一个月两次测量的肺癌Ktrans值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CC为0.908~0.972,95%置信区间为0.792~0.990),两种成像方法中观察者间Ktrans测量值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CC为0.820~0.925,95%置信区间为0.639~0.987)。结论: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中采用自由呼吸法测量的肺腺癌渗透性参数值与屏气法的测量结果相近,此方法可推广运用于临床检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