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4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40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337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92篇
药学   100篇
  16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4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TBhsp)和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刺激表位(MT)在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单克隆抗体(mAb)制备过程中的佐剂作用。方法构建对照质粒pET28a-PRL-3和佐剂-PRL-3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ET28a-PRL-3-MT、pET28a-TBhsp-PRL-3和pET28a-TBhsp-PRL-3-MT,并纯化其表达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的抗血清效价,选取效价最高的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PRL-3 mAb,并进行类和亚类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上述4种PRL-3相关的重组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出相应的融合蛋白,其中PRL-3-MT融合蛋白免疫组抗体效价高于其他组;用该组小鼠进行细胞融合并筛选获得均为IgG类的10株分泌PRL-3 mAb的细胞株。结论 MT在PRL-3 mAb制备中可以发挥较为明显的免疫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42.
样本质量是整个样本库的核心,样本应该在尽可能严格的条件下进行采集、处理、保存、运输以及后期加工.样本库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将对样本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除了严格质量管理的制度外,新技术的不断研发、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将有助于评估影响样本质量的因素,从而制定或改进有关样本的标准流程以尽量减少样本质量的变化,保持样本的原有性质.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Bev)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11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Bev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54例进行分析。Bev 5 mg/kg静脉输注每2周1次或7.5 mg/kg静脉输注每3周1次,联合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或以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化疗进行治疗。按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每6周评价1次。按美国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判定标准(NCI-CTC)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54例中男26例,女28例;中位年龄50(24~73)岁。初治22例,21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RR)为33.3%(7/21),疾病控制率(DCR)为100%(21/21);中位疾病无进展(PFS)时间11.3个月,总生存时间(OS)20.9个月。全部54例中,部分缓解(PR)12例(23.5%),稳定(SD)32例(62.7%),进展(PD)7例(13.5%),3例无法评价疗效;中位PFS 8.4个月,中位OS 15.5个月。主要3~4度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9例(16.7%),粒细胞减少13例(24.1%),粒细胞减少性发热1例(1.9%);3度恶心、呕吐2例(3.8%),3度腹泻3例(5.7%)。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蛋白尿2例(3.8%),血压升高1例,鼻衄2例,痔疮出血2例,但均为1~2度。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对于初治患者疗效较好,且未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4.
临床实践中,很多肿瘤因具有了多药耐药性(MDR)而对抗肿瘤药治疗无效,其中一重要的机制是与多药耐药转运蛋白相关。ABCG2是ABC转运超家族的一个成员,可转运包括拓扑替康、伊立替康等细胞毒药物,但ABCG2具体的蛋白结构及如何转运这些结构不同的底物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近期ABCG2基础研究成果及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研究的进展。这些研究提示ABCG2在食管癌、胃癌、肠癌中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可能与预后相关。同时ABCG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影响ABCG2蛋白的表达、分布和功能,从而可能导致肿瘤对相关药物的耐药性及作为提示预后差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在梗阻性黄疸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等胆心反射现象,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57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接受PTCD治疗中并发胆心反射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 B-cell lymphoma/leukemia-2, Bcl-2 )、细胞周期素A2(cyclinA2)和磷酸肌醇3激酶( 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 PI3K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Bcl-2、cyclinA2和P13K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58例)、乳腺正常组织(14例)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乳腺正常组织相比,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el-2表达降低,而cyclinA2和P13K表达增高(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Bcl-2在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出现转移复发的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A2在转移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表达(P〈0.05),但在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状态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13K在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期的患者中高表达(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转移复发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Bcl-2低表达、eyclinA2和P13K高表达可能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相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仍然存在明显不同的预后状态,这使得根据临床分期的治疗规约存在实际上的不足.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为主的手段寻找与患者预后生存相互关联的分子标志物,对胃癌进行更细节的分子分型,从而为个体化的诊疗提供依据.一些标志物可以用于胃癌的靶向性治疗,HER2抗体是目前指南中唯一通过的靶向类药物.随着靶向类药物的不断研发与演进,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靶向类药物进入胃癌临床.  相似文献   
48.
解读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2013直肠癌治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致力于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不断获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宾时更新临床实践指南,引领结直肠及肛门部疾病的最新治疗.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国际上的指南都是根据本地区的临床证据得出的.对于直肠癌的治疗.本指南主要起到参考、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而并不是严格规范。我们应当准确地了解他们真正的内涵,根据中国国情,客观地分析国际指南对我们的指导作用,结合临床多学科的协作,为我国直肠癌患者提供最优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9.
魏晋  于玲  谭宏宇△ 《天津医药》2020,48(7):650-653
目的 探讨术中影响肝癌患者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的麻醉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接受根治性手 术治疗的177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第5天ALT恢复正常或小于术前值的患者归为ALT恢复组(n=78),ALT 未恢复正常且高于术前值的患者归为ALT未恢复组(n=99)。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术后ALT 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LT恢复组中术后第5天ALT值、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值和乳酸升高值低于ALT未 恢复组,ALT恢复组中切除范围超过3个肝段和术后体温<35.5 ℃的患者占比低于ALT未恢复组,而手术时间≤180 min 的患者占比高于 ALT 未恢复组(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乳酸升高值较高(OR=1.526,95%CI: 1.105~2.107)、CVP 降低值较高(OR=1.170,95%CI:1.017~1.346)、手术切除范围较高超过 3 个肝段(OR=2.487, 95%CI:1.185~5.216)是ALT未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乳酸升高值、手术切除范围超过3个肝段、CVP降 低值影响肝癌患者术后ALT恢复。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提高对紫杉醇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发挥紫杉醇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并分析2014年7月—2016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上报的81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不良反应.结果 发生紫杉醇不良反应的乳腺癌患者年龄以50~59岁居多,发生时间基本出现在输注30 min内,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胸闷憋气(88.89%)、骨髓抑制(77.78%)、皮肤瘙痒(33.33%)和血压下降(33.33%).51例为首次输注,1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过敏史.结论 应用紫杉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先进行预处理方案及试验量输注,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患者输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出现不良反应积极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