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41.
目的:观察精杞苏心胶囊治疗紧张情绪伴有亚健康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6例紧张情绪伴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治疗组服用中药复方提取物精杞苏心胶囊治疗,观察时间3个月;对照组口服补中益气丸,观察时间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两组之间的差异,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缓解情况及其之间差异,观察精杞苏心胶囊对FNM管襻数、长度、管径的影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变化及其之间差异,观察精杞苏心胶囊的安全性。结果:经3个月治疗,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主要症状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FNM管襻数、长度、管径的改善具有一定作用,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提高明显,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精杞苏心胶囊安全性观察指标服用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杞苏心胶囊治疗紧张情绪伴有亚健康具有明显疗效,精杞苏心胶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虚拟现实技术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Brunnstrom分期[分别为(4.19±0.73)和(3.29±0.70)分]、FMA-UE评分[分别为(51.10±8.05)和(37.14±7.69)分]、MBI评分[分别为(63.10±5.87)和(49.76±7.32)分]以及STEF评分[分别为(66.62±7.17)和(54.90±9.40)分]较组内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对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进行早期干预的高危儿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接受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和常规康复,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俯卧位、仰卧位、坐位、立位AIMS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俯卧位、仰卧位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坐位、立位AI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AIMS百分位数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早期感觉统合治疗,观察组的粗大运动发育水平在俯卧位、仰卧位及总体水平上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上的进步;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对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和吞咽生理指标的特点,探讨咽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且疑似脑卒中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169例,收集每例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部位、脑卒中类型、烟酒史、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既往病史、洼田饮水试验、咽反射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评分及改良曼恩吞咽能力(MMASA)评分。入组患者1周内完善吞咽造影(VFSS)及纤维内镜吞咽功能(FEES)检查,根据VFSS结果将169例患者分为咽期吞咽障碍组(92例)及非咽期吞咽障碍组(77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间的临床和吞咽生理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咽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咽期吞咽障碍的预测价值。 结果 咽期吞咽障碍组与非咽期吞咽障碍组的病程、脑卒中部位、气管切开状态、留置胃管、洼田饮水试验、改良曼恩吞咽能力(MMASA)评分、渗漏-误吸评级(PAS)、耶鲁咽部残留物严重程度分级评定量表(YPR-SRS)、会厌翻折、咽启动、舌骨上移最大距离、咽感觉、咽分泌物水平等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渗漏-误吸、咽部残留和咽分泌物是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渗漏-误吸评级、咽部残留分级、咽分泌物评分预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95% CI(0.838~0.942)]、0.741[95% CI(0.669~0.806)]、0.874[95% CI(0.814~0.920)],敏感度分别为75.0%、52.2%、84.8%,特异度分别为96.1%、94.8%、85.7%,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级、1分、1级。 结论 渗漏-误吸、咽部残留和咽分泌物为咽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渗漏-误吸评级、咽部残留分级、咽分泌物评分对咽期吞咽障碍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坐位压力生物反馈(PBU)疗法联合Flexi-bar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患者的效果。方法 2022年6至9月,招募徐州医科大学及周边高校CNSLBP大学生27例,随机分为PBU组、Flexi-bar组和联合组各9例。在常规康复指导的基础上,PBU组行PBU疗法,Flexi-bar组行振动疗法,联合组行振动疗法+PBU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Stabilizer压力生物反馈仪评估核心稳定性,采用iHandy水平仪测量腰椎重新定位误差(LJRE),B型超声测量双侧腹横肌厚度和多裂肌横截面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定;首次治疗后加测核心稳定性1次。结果 首次治疗后,3组双下肢滑动试验波动值、腹横肌重压测试值和多裂肌轻抬测试值均改善(|t|> 3.000, P <0.05),联合组的增强程度均优于其余两组(F> 10.909, P <0.001)。治疗3周后,除PBU组LJRE无显著性差异外,3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改善(|t|> 2.604, P <0.05)。...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癫痫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1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均采用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癫痫患者积极采取相应康复护理措施能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7.
钱贞  陈伟  李瑾  高民  张秋阳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5):4340-4345
目的 分析在健康青年人中应用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的可行性,以探索心肺适能评估的适宜设备。方法 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社会招募108例测试者于徐州市康复医院进行运动测试,均先后使用功率自行车和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测量试验过程中的心肺适能评估指标,采用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表评估最大运动负荷时呼吸困难和腿部疲劳的自感劳累程度,记录测试终止的原因。结果 108例测试者均顺利完成测试,达到终止标准而停止测试,未发生不良事件。使用功率自行车测试时,72例(66.7%)达到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水平;使用四肢联动测试时,102例(94.4%)达到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水平。功率自行车的绝对峰值摄氧量(VO2peak)、相对VO2peak、相对VO2peak/预测摄氧量(VO2pred)、峰值代谢当量(METpeak)、峰值心率(HRpeak)、HRpeak/年龄最大预计心率(APMHR)、峰值收缩压(SBPpeak)、峰值呼吸交换率(RERpeak)、达到VO2peak的时间(timepeak)、达到无氧阈时绝对摄氧量(绝对VO2AT)、达到无氧阈时相对摄氧量(相对VO2AT)、相对VO2AT/相对VO2peak均低于四肢联动,峰值负荷、呼吸困难评分、腿部疲劳评分均高于四肢联动(P<0.05)。四肢联动的相对VO2peak与功率自行车的相对VO2peak呈正相关(r=0.881,P<0.001);四肢联动的HRpeak与功率自行车的HRpeak呈正相关(r=0.845,P<0.001)。结论 四肢联动应用于健康青年人心肺适能评估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测试结果更贴近真实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聚焦式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6—2021-10诊治的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聚焦式冲击波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NRS评分、WOMAC评分以及各子集(疼痛、僵硬、功能评分)。结果 50例均完成为期1个月的康复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与对照组疼痛NRS评分、WOMAC评分(总分及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式冲击波可有效改善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症状和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作业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和任务导向性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健侧大脑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DCS),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康复评定,并在9周后进行随访评定。评估方式为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Jebsen Taylor手功能测试(JTT)、改良Barthel指数(MBL)、表面肌电图(EMG)。结果 治疗3周后评定及9周后随访,两组FAMUE和EMG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TT和MBI评分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3周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周后随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能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5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49-151
目的探究与分析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FMA评分、BI评分及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FMA评分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量表中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情感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能够提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