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状况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对19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急性盐水负荷试验,确定盐敏感性高血压125例,非盐敏感性高血压65例,分别进行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同步释放试验,对炎症因子指标HsCRP,IL-6进行检测。结果与盐不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相比,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血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高糖负荷后血糖水平与血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HsCRP,IL-6水平较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且其非特异性炎症因子水平高于盐不敏感者。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陕北地区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临床分析。方法:选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551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组(432例)及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伴缺血性脑卒中组(119例)。将收集到的各项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因子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方程。结果: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房颤病程(〉1年),左房附壁血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P均〈0.05。建立了预测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概率的Logistic回归方程。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年龄(〉60岁),房颤病程(〉1年),hsCRP水平升高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均〉0.7);左房附壁血栓,INR降低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均〉0.9)。结论:本研究所探讨出的危险因素及回归方程对于非瓣膜病性房颤伴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的筛选及早期的一级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外周动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和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将300例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外周动脉IMT和斑块的超声检测,而后评估外周动脉IMT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在冠心病组外周动脉IMT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颈动脉0.94 vs 0.58毫米,颈动脉窦1.27 vs 0.65,股动脉1.47 vs 0.70,P值均〈0.01)。而且三支冠脉病变组IMT值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0.05)。结论外周动脉IMT值可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并且可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4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并需要及时处理的心血管病急症之一,经过有效的治疗可转化为稳定型心绞痛,但也可能迅速进展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的缺血性胸痛有各种不同表现类型,目前已趋向将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它与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差别主要在于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跟踪式宣教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视力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配152例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n=76例)和观察组(n=76例),对照组于出院前1 d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跟踪式宣教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负性情绪、自我管理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变化,对比干预6个月后的视力康复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于白内障认知情况、护理知识掌握度、定期复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反复感染情况及精神心理共6个方面康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跟踪式宣教干预可纠正白内障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明显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视力等康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究人文关怀理念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医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法舒地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效果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液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相关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相关指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相对干预前,干预后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包括LVEF升高、LVEDd下降、LVESd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LVEF升高程度、LVEDd、LVESd降低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和治疗方面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等方面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给予法舒地尔治疗的同时结合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北京和甘肃6家三甲医院的睡眠中心确诊为OSAS的623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风险组(302例)和对照组(321例)。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终点为发生骨质疏松风险。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Cox回归分析老年男性OSA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48.5%(302/623)老年男性OSAS患者筛查出骨质疏松风险。与对照组相比,骨质疏松风险组年龄更高,舒张压更低,腰围更小,吸烟比例更多,睡眠参数中平均脉氧饱和度更低,甘油三酯、尿酸和C反应蛋白、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相比对照组含量更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55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中,年龄(HR=1.029,95%C...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R间期、QTc间期以及QRS波时限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选择稳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通过进行治疗患者临床有效率提高明显,并且其相关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使其生命质量得到十分明显提高,同时不会使不良反应有所增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首次静脉冲击剂量1.5μg/kg,之后以7.5μg/(kg·min-1)的速度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心舒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内径(LADD)、心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检测治疗前后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和抗利尿激素(ADH)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91.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SD、LVEDD、LADD明显降低,CI和LVEF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观察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E、ADH、ET-1水平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NE、ADH和ET-1水平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预测AHF患者近期死亡的价值。方法103例AHF患者均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并进行随访。截至2019年12月,生存71例为生存组,死亡32例为死亡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入院时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FFA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等指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HF患者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FFA对AHF患者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有心肌梗死病史比率(59.38%)及血清NT-proBNP[(5059.09±1674.26)ng/L、FFA[(1.34±0.25)mmol/L]水平均高于生存组[23.94%,(3479.48±1235.18)ng/L、(0.97±0.17)mmol/L](P<0.05),eGRF水平[(55.31±16.74)mL/(min·1.73m2)]低于生存组[(76.25±16.46)mL/(min·1.73m2)](P<0.05);2组年龄、性别比例、AHF家族史比率等一般资料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病史(HR=6.810,95%CI:1.247~37.191,P=0.027)、NT-proBNP(HR=1.001,95%CI:1.000~1.002,P=0.002)及FFA(HR=1662.223,95%CI:21.54~8489.731,P=0.001)是AHF患者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eGFR(HR=0.927,95%CI:0.881~0.976,P=0.004)是其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FA以1.185mmol/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AHF患者近期死亡的AUC为0.904(95%CI:0.844~0.964,P<0.001),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90.14%。结论心肌梗死病史、血清NT-proBNP及FFA水平是AHF患者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血清FFA对AHF患者近期死亡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