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9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40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701篇
内科学   193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科学   275篇
综合类   1448篇
预防医学   464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970篇
  6篇
中国医学   1130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41.
路志正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多年,不仅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疾病的诊疗,亦很有特色。笔者于2003年有幸侍诊左右,耳濡目染,略有所得,不揣浅陋,举述验案二则。健脾祛湿行水治疗闭经、不孕患者某,女,32岁,已婚,2003年10月9日初诊。主诉:月经稀少10余年,闭经2年。患者15岁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测定养坤丸中黄芩苷和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与芍药苷能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为养坤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氧气加压舱消除静电措施之一——舱内自动加湿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64年至今全国共发生氧舱事故29起,其中火灾事故达27起,而且3/4以上是在氧气加压舱内发生的,绝大部分又是静电引起的。防范氧舱事故,主要是防范火灾事故,特别是静电所引起的火灾事故。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SSBL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广州海珠区石溪中医院收集的945株大肠埃希菌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K-B法进行药敏实验,然后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45株大肠埃希菌中SSBL检出18株,检出率为1.9%。ESBL(+)与ESBL(—)大肠杆菌相比,二者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于同类药物,SSBL(+)与ESBL(+)菌株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对青霉素类加酶抑制剂,头孢三代加酶抑制剂相比则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SBL检测及耐药分析与监测,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根据,对减少细茵耐药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5.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是由于胚胎期肺组织在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出现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肺部畸形[1] ,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 ,本病报道率逐年增加[2 ] ,我院自 2 0 0 0~ 2 0 0 2年共确诊2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例 1,男 ,11月 ,因“咳嗽 ,气促 2d”入院 ,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 ,平素体弱 ,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曾2次因“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 ,其父母体健 ,非近亲婚配 ,母孕期间健康 ,无化学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PE :T 36 .3℃ ,R 5 0bpm ,P 16 0bpm ,WT 8kg ,SaO2 87% ,神清 ,烦燥 ,哭闹。呼吸促 ,可见鼻扇、口周微…  相似文献   
46.
1 引言用 FDG(脱氧葡萄糖 )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恶性肿瘤的成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 FDG成像提供了体内组织葡萄糖代谢。最近 10 a,很多研究着重用 FDG PET来诊断肺癌和为肺癌分期 ,良好的临床结果表明 FDG PET是为这种目的的最精确非侵入性方法。然而 ,由于昂贵的专门的 PET扫描仪 ,回旋加速器 ,实验室支持 ,维护和操作所导致的设备的高费用阻碍了 FDG PET的广泛应用。为了调查 FDG SPECT在肿瘤学中的适用性 ,对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 (SPECT)的 FDG成像进行了研究 ,SPECT配备有 5 11Ke V的超高能量准直器。然而 ,由于与专门的 PET相比 ,它的较低的敏感性 ,较低的空间分辨率以及有限的探测效率 ,FDG SPECT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最近 ,为配套探测 Muehllehner等引入一种改进的双头γ相机。这种方法提供的空间分辨率和系统敏感性比 SPECT系统要高 ,而与专门 PET相当。改进了的配套双头 γ相机已经应用于肿瘤学的 FDG成像。这种方法使 FDG研究可能应用于核医学科。在使用体模实验性研究中 ,使用双头正电子吻合探测γ相机 (PCD)...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Frailty评分对枸橼酸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MM患者72例,均予以枸橼酸伊沙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分为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比较2组Frailty评分;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化疗相关Ⅲ~Ⅳ级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Frailty评分对化疗相关Ⅲ~Ⅳ级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 72例MM患者均实施枸橼酸伊沙佐米治疗,总有效率为80.55%;出现不良反应70例、以乏力占比最高,发生率为72.22%,其次为淋巴细胞降低25.00%、贫血18.06%,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2例。Ⅲ~Ⅳ级组Frailty评分高于Ⅰ~Ⅱ级组(P<0.05)。70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均随访12个月,其平均生存时间(22.30±2.28)个月。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railty评分≥2分是MM患者发生Ⅲ~Ⅳ级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railty评分预测化疗相关Ⅲ~Ⅳ级不良反应AUC值为0.925(95%CI:0.816~1.00...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总结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脑电图特点,并探索脑电背景慢化分级、δ刷对临床评估的价值。  方法  纳入52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起病形式、合并肿瘤情况、辅助检查(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滴度、MRI报告和脑电图结果)、治疗情况和出院随访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脑电背景异常程度(EEG)、δ刷情况。  结果  52例患者中7例脑电图正常(14%),45例脑电图异常(87%),包括:轻度异常25例(48%),中度异常 11例(21%),重度异常9例(17%)。6例出现δ刷(12%)。脑电图检查时病情轻组有32例(62%),病情重组有20例(38%)。随访1年后,预后良好组有45例(86%),预后不佳组有7例(14%)。脑电背景异常程度越重、出现δ刷提示病情重、需要ICU治疗、预后不佳的比例增高(P<0.01)。脑电背景异常程度越重,CSF抗体滴度>1∶10的比例越高(P=0.035),脑电背景异常程度越重,启动二线免疫治疗比例越高(P=0.008)。合并肿瘤的患者出现δ刷的比例更高(P=0.012)。首发病例较复发病例出现δ刷的概率更高(P=0.023)。  结论  脑电慢化程度和δ刷在评估病情、预测预后结果上一致,EEG越慢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出现δ刷提示病情重、预后差。EEG慢化与抗MNDA受体脑炎的免疫状态相关,EEG越慢,免疫异常越重,临床上可动态检测患者的EEG以评估免疫治疗效果,若EEG慢化未改善应及早考虑加强免疫治疗。合并肿瘤的患者出现δ刷的比例更高,因此当出现δ刷时应积极排查肿瘤。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mRNA在乳腺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乳腺患组织nm23—H1的表达.结果:①淋巴结阳性的原发灶组织nm23—H1 mRNAA表达明显低于淋巴结阴性的原发灶组织,Ⅲ期乳腺患组织nm23—H1 mRNA水平较Ⅰ、Ⅱ期的明显低.②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与nm23—H1 mRNA的表达有显著性相关.结论nm23—H1基因mRNA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乳胰患转移过程中,nm23—H1 mRNA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广东汉族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特点 ,并与其它地区人群进行比较 .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 6 2例广东汉族健康绝经后妇女进行维生素D受体基因检测 .结果 广东汉族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频率分布为 :B 37.1% ,b 6 2 .9% ,基因型频率为 :B/B 14 .5 % (n =9) ,B/b 4 5 .2 % (n =2 8) ,b/b 4 0 .3% (n =2 5 ) .结论 广东汉族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其它地区人群的分布不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