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 观察手法牵伸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患儿头部偏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MT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及手法牵伸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手法牵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测量2组患儿头部偏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包括健侧侧屈和患侧旋转);同时记录患儿治疗周期。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头部偏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2组患儿头部偏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1个月、2个月时观察组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头部偏斜角度[(1.50±2.98)°]及患侧颈部被动旋转角度[(89.67±1.27)°]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侧颈部被动旋转角度[(90.00±0.00)°]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另外观察组患儿治疗周期[(3.23±1.50)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手法牵伸可有效改善CMT患儿头部偏斜角度,增加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而且相较于单纯手法牵伸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手法牵伸能进一步改善CMT患儿临床症状,缩短其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42.
目的:进行家庭使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慢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探讨。方法:选择在社区康复机构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成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2周时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后以及12周后随访,2组FMA-UE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mCIMT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3.
背景:儿童和青少年脑瘫的康复期望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导康复实践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与干预,改善儿童和青少年脑瘫的健康状态。 目的支持、改进和完善指南核心专家组提出的儿童和青少年脑性瘫痪临床实践指南(CANDLE)选题架构层次。 设计:范围综述。 方法:检索英文数据库(谷歌学术搜索)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灰色文献检索谷歌和百度网站;检索起止日期为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2日。纳入儿童和青少年脑瘫知识合成类文献(指南、共识、系统评价、范围综述)。根据谷歌学术搜索网站默认的智能排序依次筛选,阅读题目和摘要初筛直至连续50篇均无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为止;筛选保留文献下载全文再筛;再筛保留文献的参考文献与保留文献查重,不重复文献行题目和摘要筛选。自制文献数据提取表,提取文献一般特征;范围综述界定问题:《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儿童青少年》(ICF CY)运用状况,功能是如何被表述的,儿童脑瘫康复的评估、发育、交互等如何被总结归纳的;6名数据提取员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总结结果,CANDLE核心专家成员通过讨论回答范围综述界定的问题。 主要结局指标:指南选题总体框架层次。 结果:372篇文献纳入本文范围综述,指南、共识、系统评价和范围综述均呈现随年份逐步增多趋势,英文范围综述2010至2018年7篇,~2022年42篇。英文文献研究者最关注干预技术、评估技术和功能状态,中文文献中干预技术占比66.7%。181篇英文干预技术文献中,涉及37种技术。整体架构采用了ICF CY或ICF理念4篇,部分采用了为78篇。47篇共识和指南中,9篇共识和7部指南以功能为切入,与运动和姿势相关的功能切入点包括:肌张力、移动、手部活动、继发肌肉骨骼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休闲活动。104篇(31%)文献单独论述评估方法,采用基于共识的健康测量工具遴选标准(COSMIN)方法20篇。9篇(3%)单独阐述发育特性对功能的影响。41篇(12.1%)通过相关性、影响因素等方法分析了各种功能之间以及与背景性因素的交互作用。 结论:范围综述支持、改进和完善了CANDLE总体架构,修正为以功能为切入点建立8个维度,以ICF CY定位、评估、发育、交互性、干预5要素表现维度,在要素下产生选题。  相似文献   
44.
目的预测广州地区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低传代UL144基因B细胞表位。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改进型自我优化预测结构(SOPMA),Garnier-Osguthorpe-Robson(GOR),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HNN)预测二级结构,隐马尔可夫模型(TMHMM)预测跨膜结构,分别用HoppWoods、Zimmerman、Janin、Welling、Flexibility预测亲水性、极性、可及性、抗原性、柔韧性。结果预测HCMV UL144编码产物包含176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为8.97。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主要位于31-42、57-63、71-78、87-93、96-100、127-131氨基酸区域。TMHMM预测UL144氨基酸序列为一次跨膜蛋白,其跨膜区域为134-156氨基酸区域,胞外及胞内区域分别为:1-133、157-176氨基酸区域。亲水性位于39-47、108-117、124-131、157-164区域;表面可及性区域为22-30、39-50、94-103、105-132、156-164;极性区域位于17-37、39-54、69-77、81-89、94-104、106-136、156-164;抗原性区域位于21-26、97-102、107-125、127-136;柔韧性区域位于27-47、56-71、85-95、101-106、108-118、123-131、156-172。结论综合各项参数,UL144基因106-125、94-102、21-30氨基酸区域抗原指数(AI)较高,预测该区域内或其附近为B细胞表位的位点。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矫形头盔对斜头畸形婴儿头颅重塑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114例4~12月龄的斜头畸形婴儿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入选婴儿均给予矫形头盔治疗,头盔佩戴时间从每日1 h逐渐增加至每日23 h,治疗总时长(100±5)d。治疗前、治疗约(100±5) d后应用Spectra scanner 2.0激光扫描数据采集系统对不同月龄(4~6、7~9、10~12月龄)、性别、畸形程度(Ⅲ、Ⅳ、Ⅴ级)的斜头畸形婴儿进行头颅扫描和数据采集。采用径向对称指标(RSI)、颅骨不对称性(CVA)、颅顶不对称性指数(CVAI)分析治疗前后颅形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不同月龄、性别及畸形程度的斜头畸形婴儿经矫形头盔治疗后,RSI、CVA、CVAI值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6月龄婴儿改善程度最明显,RSI、CVA、CVAI分别较治疗前改善39.11%、44.64%、45.49%。不同月龄、性别间的RSI、CVA、CVAI差值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头畸形Ⅳ级的婴儿改善程度最明显,RSI、CVA、CVAI分别较治疗前改善44.14%、47.01%、48.75%。斜头畸形III级婴儿与Ⅳ级、Ⅴ级婴儿间的RSI、CVA、CVAI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矫形头盔能有效对斜头畸形婴儿进行头颅重塑,改善头颅不对称性。4~6月龄开始进行矫形头盔治疗的疗效较明显,且畸形程度越轻,头颅形态越容易得到矫正。  相似文献   
46.
47.
48.
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暂时性抽动障碍是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一般起病年龄多见于4~7岁,在近年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患儿是在婴儿期发病,越来越多的幼儿期暂时性抽动障碍患儿前来就诊,对这部分患儿,常规的氟哌啶醇首选用药治疗不良反应尤为明显,影响了治疗的安全性及依从性。本文仅从药物治疗方面选用了肌苷和氟哌啶醇治疗作了相关对比,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价盐酸托莫西汀治疗首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47例首诊的ADHD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评估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服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2周后,Conners父母问卷品行因子、学习问题因子和多动指数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23.41%,不良反应有食欲下降8例,嗜睡4例,头晕3例,头痛3例,腹痛2例,实验室等辅助检查无异常;治疗4周及8周后,Conners父母问卷品行因子、学习问题因子、心身障碍因子、冲动-多动因子、焦虑因子和多动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为80.85%和85.11%,8周后不良反应有食欲下降3例,嗜睡2例,头晕1例,头痛2例,腹痛1例,其他1例,白细胞下降2例(无临床意义).结论 盐酸托莫西汀治疗ADHD效果好,起效较慢,无严重不良反应,使用安全,但要及时处理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学校恐怖症儿童的焦虑情绪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31例学校恐怖症儿童(研究组)和43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了评估.结果:研究组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1);EMBU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偏爱被试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 (P < 0.01),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干涉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偏爱被试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与患儿的焦虑情绪呈负相关,而父母亲的严厉惩罚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则是患儿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1).结论:学校恐怖症患儿存在广泛的焦虑情绪,不良和矛盾的养育方式是患儿焦虑情绪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