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64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145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溃疡病胆道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消化性溃疡(PU)伴胆道疾病是一种少见病症.其发生率因地域和年龄的不同,各家报道不一.Onstad et al[1,2 ]统计4250例黄疸患者,同时伴有十二指肠溃疡155例(0.36%).Ital-J-Gastroenterol(1991)[3 ]报告的PU BⅡ术后胆石症发生率为23.9%,未行手术的胆石症发生率为8.0%~8.5%.胡志前et al[4]报告的发生率为25.1%.吴彩新 et al[5]1998年报告的2441例PU患者确诊为溃胆症者21例(0.9%).从这些不同的统计资料表明,该病的真正发生率是多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该症发作时其症状可相互掩盖,术前漏诊率较高,而且对本症的命名尚未统一,发病原因及机制也不十分明确.PU伴胆道疾病实属少见,但近年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有进展,命名也有更新.  相似文献   
72.
患者,女,76岁。因高血压右侧大脑基底节出血作了血肿穿刺尿激酶引流术,术后第1天患者即清醒,术后第4~5天精神明显好转,语言清晰,对答如常,右侧肢体活动如常,左侧肢体仍瘫,但到了第6天患者再次昏迷。急作头颅CT检查发现出血灶积血很少,但血肿腔明显扩大,大量积气,并中线结构明显左移。考虑再次昏迷的原因是由“气脑”所造成,从引流管注入生理盐水将气体驱出,然后放出生理盐水,并采取措施不给气体再进入血肿残腔。经上述处理后患者恢复清醒,复查头颅CT积气量减少了3/5。以后患者精神状况逐日转佳。 讨论 老年患…  相似文献   
73.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产痛不仅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而且对母儿均有危害,从而导致宫缩不协调、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本文观察了鞘内(珠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吗啡与芬太尼进行无痛分娩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少见且临床误诊率较高的疾病,近年献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痹痛灵胶囊抗风湿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活动期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痹痛灵胶囊治疗,并作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 主要症状、体征如关节疼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握力、15m距离行走时间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各项理化指标如ESR,ASO,IgG,IgA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好转(P<0.01)。总有效率为100%。副作用轻微。结论 痹痛灵胶囊对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6.
4325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地住院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某医院1997~2008年住院患者的原始病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ICD-10进行分类。结果:前5位患者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结论:应加强前5位患者的疾病防治工作,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血浆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内皮素(endothelin,ET)及甲襞微循环在原发性高血压和有原发性高血压史的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分别测定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中NPY、ET的含量及使用微循环测定仪观察以上各组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中NPY、ET的含量增高,微循环异常积分增高(P均&;lt;0.01),但患者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gt;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微循环障碍,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这两类疾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氮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分为稳定型冠心病组(SAP)78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38例,并以62例正常人为对照组(CON),测定各组外周血NT-pro BNP,同时进行GRACE评分,对比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SAP组和ACS的GRACE评分和NT-proBN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ACS组显著高于SAP组(P0.05)。GRACE评分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NT-pro BNP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冠心病患者GRACE评分与NT-proBNP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3,P0.01)。结论:NT-proBNP水平与冠心病GRACE评分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致腰背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9月经椎弓根路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共67例86个椎体,男25例,女42例;年龄58~93岁,平均75.2岁。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渗漏、肺栓塞、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术后1d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37例术后1周内疼痛明显缓解,9例术后2周内疼痛缓解,1例疼痛缓解不明显。VAS评分术前(8.6±0.83)分、术后3d(2.2±1.1)分(P〈0.01)。有骨水泥外漏15例,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复查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2例PVP术后随访发现其他部位椎体骨折再次行PVP术。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所致腰背疼痛的一种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显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0.
总结了为20例肘部静脉穿刺失败或肘部静脉无穿刺条件的患儿经颈外静脉通路 PICC 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掌握颈部的解剖结构、掌握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做好 PICC 的护理等措施。20例患儿均置管成功,其中一次性颈外穿刺置管成功15例(右侧颈外静脉13例,左侧颈外静脉2例);2例右侧穿刺失败后转至对侧穿刺成功;1例右侧颈外静脉穿刺送管受阻改为对侧穿刺置管成功;2例左侧颈外静脉穿刺成功后错位至同侧腋静脉和对侧颈内静脉,重新调整后成功。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例,堵管1例,意外拔管1例;导管留置时间为2月~10月。认为经颈外静脉穿刺置入 PICC 弥补了肘部静脉无法穿刺或穿刺失败的不足,是困难血管患儿使用 PICC 的备选方案,其使用安全可行;熟练掌握穿刺和维护技巧可以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