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5篇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光明  宋文  汪军 《安徽医学》2007,28(4):304-305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8例肋骨骨折患者行胸部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每例患者分别获得3幅图像(一幅标准图像,一幅软组织像,一幅骨组织像),比较标准图像和骨组织图像对肋骨不同节段骨折的显示率。结果58例患者共发现153处肋骨骨折,标准胸片对肋骨后段、腑段和前段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97·6%、86·7%和93·1%,总的显示率为90·8%;而骨组织像对各段肋骨骨折的显示率均为100%。经统计学检验χ2=102.124,P=0.000。结论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其骨组织像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72.
舌体大小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舌体大小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MSCT)对正常人和OSAHS患者的舌体大小进行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测量正常人和OSAHS患者的舌体大小,包括舌体长度、舌体最宽处的宽度、中纵切面面积,舌体厚度。通过OSAHS患者与正常人、轻度OSAHS患者与中重度OSAHS患者舌大小的各指标的比较,研究舌体大小与OSAH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个体的舌大小测量参数的测量均值均小于OSAHS患者个体(P<0.05);轻度OSAHS患者舌体大小的各指标测量均值均小于中重度OSAHS患者(P<0.05);舌体大小的临床分级与OSAHS严重程度有关。结论舌大小和OSAHS发病密切相关,特别是中重度OSAH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正常人及病理状态下轴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图像上脑室内脑脊液伪影(VCSFA)的表现,及其在对比剂增强前后的变化。方法262例患者分为3组,A组颅脑无异常者126例,B组无占位效应的脑内病变101例,C组有占位效应的颅内病变35例,均行头颅FLAIR检查,其中52例行静脉注入对比剂后的增强FLAIR检查。记录各脑室系统的VCSFA并进行比较。结果VCSFA的发生率为55.0%,以四脑室最为常见。侧脑室者多位于孟氏孔附近呈椭圆形,三脑室者多为片状,四脑室者常在上部呈圆形,导水管者则位于其末端呈圆形。A组和B组的VCSFA发生率分别为57.9%、54.5%,均高于C组的45.7%。VCSFA的发生与三脑室直径无关。2.8%的VCSFA在相位编码方向上可见搏动伪影,15.4%的患者增强前后VCSFA发生变化。结论VCSFA是FLAIR图像上的常见现象,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占位性病变和对比剂对VCSFA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MRI局部一致性(ReHo)的方法,探讨血氨正常高间接胆红素肝硬化患者脑功能的改变。方法 分别对53例血氨正常高间接胆红素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6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采用ReHo方法分析,比较并获得2组ReHo值的差异性脑区。将2组差异性脑区的ReHo值与间接胆红素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肝硬化组ReHo值增高的脑区包括左背外侧额上回、左眶部额上回、左顶下缘角回、左中央前回、右尾状核、右豆状壳核、右岛叶、右嗅皮质(P均<0.001),ReHo值降低的脑区包括左枕上回、左枕中回、左楔叶、左岛盖部额下回、右中央旁小叶、右楔前叶、右枕中回、双侧舌回及双侧小脑(P均<0.001)。肝硬化患者右岛叶和右豆状壳核的平均ReHo值与间接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r=0.32,P=0.021)。结论 血氨正常高间接胆红素肝硬化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存在增强和减弱,间接胆红素浓度与部分脑区功能相关,高间接胆红素对成人脑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情绪加工中唤醒度的作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检测参与情绪性图片编码加工相应激活脑区,探讨不同情绪唤醒度所涉及的特异性神经机制。方法20名健康被试,视觉呈现彩色高、中、低情绪唤醒度情景图片,要求对图片进行情绪强度判断,同时实时fMRI扫描,利用SPM2对功能数据进行ANOVA分析。结果高唤醒度主要激活杏仁核、海马、前额眶回和扣带回,而中唤醒度主要激活颞中回、前额背外侧、海马、额上回和枕部皮层。结论不同唤醒度情绪加工涉及不同的神经通路,杏仁核和前额叶不同亚区与情绪的唤醒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下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MRI特点,探讨MRI对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下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MRI表现,总结其不同影像学征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囊壁特征及侵袭性特点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大小、瘤周水肿、瘤内出血、T2信号均匀性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在两组肿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对软组织肿瘤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82.61%和80.77%.结论:囊壁特征及侵袭性特点在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MRI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通过模拟冠状动脉静态模型分析比较能谱CT宝石能谱成像(GSI)与混合能量成像的图像质量.材料与方法 采用模拟冠状动脉静态体模,体模内共3支相同的模拟冠状动脉,管腔内斑块采用人造混合斑块(120 kVp下CT值约60.0-148.6 HU)伴有三种不同程度狭窄(25%、50%及75%).在3支模拟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入3种不同浓度的对比剂进行扫描,模型内对比剂碘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6.25 mgI/ml、7.89 mgI/ml、14.06 mgI/ml,分别将其定为A、B、C组.采用GE Discovery CT 750 HD扫描仪,采集120kVp下的混合能量模式(包括混合能量标准扫描和混合能量高清扫描标准重组)及GSI能谱扫描模式;每支模拟冠状动脉分别在每种狭窄处选取4个层面的感兴趣区进行测量,分别测量管腔内CT值、模拟斑块的CT值及背景噪声,计算各层面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noise ratio,CNR).同时由两名专业影像医师根据图像显示情况对感兴趣区的轴位及冠状重组图像进行评分.通过CNR及主观评分的比较评价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结果 比较GSI序列40~140 keV图像的CNR,A~C组均在50~60 keV具有较好的CNR,比较60 keV单能量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不同狭窄率条件下A~C组CNR,除A组浓度25%及75%狭窄率的CNR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B、C组浓度单能量60 keV扫描模式CNR值均高于混合能量扫描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狭窄率条件下A~C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60 keV单能量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相比,在对比剂浓度较低时(A组及B组)其评分均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比剂浓度相对较高的C组内50%及75%狭窄率的GSI 60 keV单能量图像与混合能量模式图像比较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模型运用宝石能谱CT扫描,在60 keV时能够获得最佳图像质量,优化图像的CNR,较冠状动脉常规混合能量扫描模式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通过模型试验,探讨能谱CT扫描所测量CT值与碘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GE公司标准体模,内装8支不同浓度含碘溶液,依次为0.4、0.7、2、5、10、20、30 mg/mL及50 mg/mL.使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进行GSI及传统混合能量(80、100、120 kVp及140 kVp)扫描,球管转速为0.8 r/s,选择相同层面,测量相同大小感兴趣区内含碘溶液的CT值.对各管中碘浓度和相应CT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GSI(50~140 keV,间隔10 keV)及传统混合能量扫描模式下,CT值与碘浓度均呈线性正相关.采用GSI模式所测CT值在与碘浓度间拟合度(r2=0.998 24~0.999 96)较混合能量模式(r2=0.996 40~0.997 36)更佳,且可以通过调节keV改变组织间CT值对比.结论 采用能谱成像技术可以得到单能量图像,该图像下可以得到更精准的CT值,与传统混合能量扫描相比,能够更好地反映碘含量的高低及碘浓度的变化,适合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9.
磁共振成像在肝性脑病研究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成像及波谱技术的应用可无创性地揭示大脑结构和代谢状况的变化。近10a来该技术应用于肝性脑病的研究,从影像学角度阐明了许多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为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监测提供了一种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80.
CT虚拟结肠镜检查中窗技术对病变测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CT虚拟结肠镜(CTVC)肺窗和软组织窗技术在测量结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洗净的新鲜猪大肠一段(约150cm),人工模拟息肉样病变24枚,用胶水随意将其固定于肠壁内各处。将猪大肠充满空气后置于盛满水的容器中,采用64层CT以相同的扫描参数对其连续扫描10次,将所得数据经0.625mm重组后传至GEAW4.2工作站。运用CTVC专用软件重组出结肠的轮廓和肠腔内模拟病变的情况,由2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运用专用的CTVC测量工具对每个模拟病变的最大直径进行测量。分别在肺窗(窗宽1000HU,窗位-700HU)和腹部软组织窗(窗宽400HU,窗位40HU)下各测1次,共测量10次,并求出每个模拟病变测量10次后所得直径的平均值,将所得结果与模拟病变真实直径进行对比。结果24枚模拟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病变与肠壁之间的关系均得到良好的显示。每次测量的模拟病变的最大直径与病变真实直径均较接近,平均值大多数略小于真实直径,少数略大于真实直径。运用肺窗技术所测得的病变最大直径的平均值为(5.97+2.50)mm,模拟病变的真实直径的平均值为(6.28+2.47)mm,2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1,p=0.669);而在腹部软组织窗位下所测量的结果为4.38intn,与病变真实直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1,p=0.010)。结论CTVC对于结肠病变的筛查具有无刨或微创的优点,可重复性强。在CTVC检查中宜采用肺窗技术对病变大小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