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3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间歇导尿患者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入院时间将我科10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实施间歇导尿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水计划宣教,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管理患者执行饮水计划,即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主题选定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检讨。结果观察组患者执行饮水计划依从率(72.8%)显著高于对照组(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落实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间歇导尿患者执行饮水计划的依从性,有利于膀胱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腰腹肌肌力训练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将86例经治疗并取得治愈和显效的腰椎盘间突出症患者按治疗结束的时间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对照组只给予腰部防护知识教育。随访1年观察两组复发率,并分别于治疗后6和12个月进行腰椎功能评定。结果:训练组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7.76,P&;lt;0.0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即时的腰椎功能评分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t=0.69,P&;gt;0.05);训练组治疗后6和12个月时腰椎功能评分较治疗后即时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1.92,1.95,P&;lt;0.05),6和12个月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0.65,P&;gt;0.05);对照组治疗后6和12个月时的腰椎评分与治疗后即时相比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2,13,1.87。P&;lt;0.05)。6和12个月的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t=0.57,P&;gt;0.05);训练组治疗后6和12个月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83,2.79,P&;lt;0.01)。结论:腰腹肌肌力训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改善腰椎功能、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分级和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测量颈脊髓体积及颈椎管容积比值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疗效中的早期预测价值。 方法:对82例CSM患者进行SEP检测和颈椎MRI测量,在治疗前、治疗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应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患者颈脊髓功能进行评估。计算第6个月JOA评分的改善率,以对SEP分级及颈椎MRI测量脊髓体积/颈椎管容积早期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 结果:SEPI级和Ⅱ级、颈脊髓体积/颈椎管容积低比值组患者JOA评分在治疗前与SEPⅢ级和Ⅳ级、颈脊髓体积/颈椎管容积高比值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时JOA评分均明显高于SEPⅢ级和Ⅳ级、颈脊髓体积/颈椎管容积高比值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SEP分级、颈椎MRI测量脊髓体积/椎管容积分别与第6个月的JOA改善率的比较,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SEP分级及颈椎MRI测量预测患者非手术治疗预后不良(JOA改善率≤25%)的敏感性分别为74.2%、83.9%,特异性分别为86.3%、88.2%,准确性分别为81.7%、86.6%。 结论:SEP分级和颈椎MRI测量均能早期对CSM患者疗效进行预测,临床上将两者结合使用,有利于早期选择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4.
25.
本文从临床、解剖学、组织学等方面探讨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与末端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腰_3横突末端承受的拉应力最大,损伤是导致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的主要原因,腰_3横突末端血管受累,局部组织供养障碍是导致腰_3横突末端组织病理变化的主要环节,腰_3横突痛的病理属于末端病的改变。  相似文献   
26.
颈椎前软组织内交感神经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对注入家兔颈后交感神经节的32P顺行追踪到颈椎前软组织。结果:(1)实验组动物标本所测比活度高于仪器本底和对照组的4倍以上。(2)宏观放射自显影(MaARG)显示实验组颈椎前纵韧带、椎前筋膜的光密度明显加深。结论:从功能上证实了交感神经有分支直接对颈椎前纵韧带和椎前筋膜起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临床上遇到难治的、复杂的腰腿痛,如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马尾损伤等,首先要明确诊断,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病情轻重及复杂因素来采取针对性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根据笔者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出疑难腰腿痛应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8.
随着近些年生物技术的发展,脊柱减压已经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非手术方法[1].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是集航天科技、骨科学、运动医学、生物工程学、人体生物力学等多项前沿科技成果而开发的一套安全、无痛、无创、高效的治疗椎间盘相关疾病的高科技医疗技术.它的技术核心是在有病变椎间盘处采用非手术体外减压的方法,来治疗椎间盘疾病.作为一种先进的物理治疗手段,目的在于向已突出和退变损伤的椎间盘提供科学有效的非手术脊柱减压,通过扩大内在椎间盘的空间,减轻突出程度和通过治疗降低内在椎间盘的压力来减轻患者的疼痛[2].有关其减轻或消除椎间盘相关疾病引起的腰背部疼痛、肢体麻木及坐骨神经痛等作用机制,现已被国外学者证实.近年来,我国引进该项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优势.但对采用该方法治疗能否保持其疗效稳定的康复护理方案,文献报道较少.现将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总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9.
30.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采取伸肌治疗策略与屈肌治疗策略对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伸肌治疗组和屈肌治疗组,两组均接受除上肢以外部位的常规康复治疗,伸肌治疗组对偏瘫上肢伸肌群(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行电针、肌电生物反馈、手法快扣、运动想象等康复治疗;屈肌治疗组针对上肢屈肌群(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行相同治疗。3周为1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每疗程结束时进行肱二、肱三头肌的均方根值(RMS)、协同收缩率(CR)、Fugl-Meyer上肢功能(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 结果:每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肱二、三头肌的RMS值、FMA-UE及MBI评分均显著好转(P<0.01)(P>0.05);第四个疗程结束后伸肌治疗组的伸肘时CR值小于屈肌治疗组(P<0.05)。 结论:两种早期康复策略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肌力、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早期采用伸肌治疗策略能更有效地减轻上肢伸肘时的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