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31.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及不同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C,n=10)和高脂组(HF,n=25)。12周后,HF组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20只,并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n=10)和西格列汀干预组(SP组,n=10)。分别测定干预前后体质量(BW)、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清RBP4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不同组织RBP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NC组相比,DM组、SP组BW、FBG、TG、TCH、LDL-C、FINS、HOMA-IR、RBP4升高,HOMA-β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干预后,SP组较DM组FBG、TG、TCH、LDL-C、FINS、HOMA-IR、RBP4降低,HOMA-β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NC组相比,DM组附睾脂肪、肌肉组织RB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DM组相比,SP组附睾脂肪、肌肉组织RB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RBP4水平升高,附睾脂肪、肌肉组织RBP4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西格列汀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RBP4水平及附睾脂肪、肌肉组织中RBP4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2.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又称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肝脏代谢应激性损伤疾病,以肝细胞脂肪过量蓄积、代谢平衡失调为主要特征[1]。NAFLD病机复杂,发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故长久以来人们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研究解毒泄浊方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脾肾亏虚夹湿浊证患者疗效及对肾功能和钙磷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3月来院就诊的终末期CRF患者62例为样本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将患者按照入组顺序进行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进行血液透析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解毒泄浊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周时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和钙磷代谢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32%(28/31)和67.74%(2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29);治疗8周时观察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和食少纳呆等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508、4.236、3.265、4.293,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磷离子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低于对照组(t=4.757、4...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观察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脑病(DE)肾虚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DE肾虚瘀阻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在均予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45例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组45例予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包括思维迟钝、倦怠嗜卧、脑转耳鸣、舌脉)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及视空间能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9%(40/45),对照组总有效率77.8%(35/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思维迟钝、倦怠嗜卧、脑转耳鸣、舌脉评分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思维迟钝、倦怠嗜...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DegAsp)2次/d与基础-餐时胰岛素4次/d注射方案对新诊断T2DM BG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60例,佩戴扫描式葡萄糖监测仪(FGM)1周后随机分为IDegAsp组及基础-餐时胰岛素(BB)组,每组各30例,强化治疗3周后再次佩戴FGM 1周。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后IDegAsp组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高于BB组(P<0.05),葡糖糖波动水平(IQR)、低血糖持续时间(HopD)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B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IR与△FPG、△2 hPG、△IQR、△平均葡萄糖值呈正相关(P<0.05),与△HpoD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QR、△HpoD是△TIR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IDegAsp 2次/d优于基础-餐时胰岛素4次/d注射方案,具有减少低血糖风险、降低BG波动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