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绒毛滋养层细胞。方法: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绒毛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传代培养并纯化。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应用光镜、免疫荧光进行细胞鉴定。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体外侵袭能力。结果:原代培养滋养层细胞24h贴壁,7~10d首次传代,倍增时间3.42d,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7而不表达波形蛋白。结论: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可获得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绒毛滋养层细胞,能建立稳定的人绒毛滋养层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宫内发育迟缓(IUGR)儿出生后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胰岛素(Ins)及瘦素(Lep)的变化。方法选择141例IUGR儿为IUGR组,以同期出生的足月、适于胎龄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生后脐血IGF-1、IGFBP3、Ins和Lep的浓度。结果IUGR组IGF-1、IGFBP3、Ins和Lep的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IUGR组IGF-1与IGFBP3(r= 0.6434)和Ins(r=0.4367)、Ins与Lep(r=0.3461)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IGF-1与Lep、IGFBP3与Ins和Lep均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IGF-1、IGFBP3、Ins及Lep低下是导致IUGR的原因, Ins-IGF-1-IGFBP3及Ins-Lep轴各自调控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及万方、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手工检索山东大学图书馆和齐鲁医院图书馆1990年以后的妇科肿瘤方面的杂志。语种限英语和汉语。试验组为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的宫颈癌患者,有或无放疗,对照组单纯手术,有或无放疗。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为观察指标,通过合并相对危险度(RR)比较新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的3年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DFS)、5年OS及DFS、复发率、转移率。结果:共有13项研究244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较单纯手术组:④3年OS无差异(RR=1.09,95%CI:0.97-1.23,P=0.15)。②3年DFS无差异(RR=1.12,95%CI:0.99~1.26,P=0.07)。⑧5年0S提高(RR=1.09,95%CI:1.03~1.16,P=0.05);④5年DFS提高(RR=1.15,95%CI:1.04~1.26,P=0.004)。⑤复发率降低(RR=0.72,95%CI:0.58,0.88,P=0.002)。⑥转移率降低(RR=0.49,95%CI:0.30~0.80,P=0.04)。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患者的5年OS及DFS。  相似文献   
24.
200例0~2岁宫内发育迟缓儿的生长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200例宫内发育迟缓(IUGR)儿童的生长方式,研究对IUGF儿童的提前干预.方法分析200例IUGF儿童的资料,在出生后0、6、12、18和24个月随访测量其身高发育指标.结果剔除出生时有室息史、严重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失访者共10例.男88例,女102例,平均出生体重为(2270±390) g,其中103例(54.2%)出生体重≤2500 g.早产儿46例(24.2%).本组163例(85.8%)IUGR儿童在2岁前有生长追赶现象,女童生长追赶早于男童.结论 IUGR儿童有明显生长追赶现象.若在2岁前不能制订个体化的营养处方及时纠正营养偏离,部分IUGR儿童最终的生长将落后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25.
玫瑰花茶对产后抑郁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玫瑰花茶对产后抑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2~12月在金山医院分娩的产妇于产后2周进行EPDS评分及总体评估,将EPDS≥13分且符合条件的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玫瑰花茶15 g/d泡水饮,于产后4、8、12周分别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的EPDS评分及相关临床症状。结果:共179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组89例,对照组90例。两组的年龄、学历、职业构成、家庭收入、孕周、分娩方式、胎次及EP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8、12周的EP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 4,P<0.01);治疗组少乳、无乳及失眠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4 8,P=0.000 8);治疗组乳房肿块、便秘、厌食、疲倦乏力的阳性率也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玫瑰花茶能够降低产后抑郁患者的EPDS评分,并不同程度减轻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孕前体重指数(BMI)预测孕期增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518例,分析其身高、孕前体重及BMI与孕期增重的相关性。结果:在控制及不控制身高因素的影响下,孕前体重与孕期增重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在不控制孕前体重因素的影响下,身高与孕期增重无相关性;控制孕前体重因素的影响后,身高与孕期增重有显著相关性。在不控制身高及孕前体重因素的影响下,BMI与孕期增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控制身高及孕前体重因素的影响后,BMI与孕期增重的相关性不存在。结论:身高和孕前体重是孕期增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孕前BMI与孕期增重无相关性,故用BMI预测孕期增重的临床价值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内病灶大小用于预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及子宫内膜癌(EC)最佳阈值和AH及EC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就诊,因各种原因行宫腔镜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灶切除的绝经后女性共53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AH及EC的危险因素。按有无绝经后出血(PMB)分为两个亚组,分别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和病灶大小的最佳阈值。结果:(1)AH及EC的发生率4.32%,PMB患者和无PMB患者AH及EC的发生率分别为8.18%和2.67%。(2)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增厚、病灶较大、内膜边界不清、内膜血流信号丰富是AH及EC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厚度最佳阈值,非PMB患者为9.8 mm, AUC为0.718,敏感度66.7%,特异度78.7%;PMB患者为7.0 mm, AUC为0.832,敏感度85.7%,特异度76.0%。病灶大小最佳阈值,非PMB患者为12.7 mm...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比较分析11种超声参数预测胎儿体质量公式的准确性,探讨孕期体质量增加(GWG)对超声估测胎儿体质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分娩的502例单胎,足月分娩产妇孕期增重、分娩前7天内胎儿超声测量指标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计算并分析多种超声预测公式的准确性。根据孕期体质量增长标准,即单胎妊娠孕前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者孕期合理增重为12.5~18.0 kg, BMI 18.5~24.9 kg/m2者增重11.5~16.0 kg, BMI 25.0~29.9 kg/m2者增重7.0~11.5 kg, BMI≥30.0 kg/m2者增重5.0~9.0 kg,将病例分为GWG过少组(125例)、正常组(202例)和过多组(175例),分析不同GWG对于超声预测胎儿体质量准确性的影响。结果:11种超声参数预测胎儿体质量公式中,HadlockⅢ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绝对误差为186.64±149.28 g,相对误差为(5.52±4.18)%,在11种预测公式中误差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符合率分别为72.31%、86.25%,均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WG过少组、正常组和过多组利用HadlockⅢ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时,绝对误差分别为190.23±136.69 g、148.12±99.39 g、228.54±189.57 g,相对误差分别为(5.95±4.25)%、(4.40±2.78)%、(6.49±5.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dlockⅢ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准确性优于其他公式,但其准确性可受GWG的影响,临床中预测胎儿体质量时需多方面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P16、P53蛋白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病理科2006~2010年行阴道镜活检的患者360例,根据组织学诊断结果分为6组,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了P16、P53蛋白表达,并且进行了HPV定量及分型检测。结果:P16蛋白在正常组罕见表达,而病变组仅表达在病变部位,高级别病变组与低级别病变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正常组与病变组均有表达,低级别病变组表达弱阳性,高级别病变组表达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定量检测显示病毒载量在各病变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型检测表明,HPV16是病变组中感染最多的亚型,且随着病变加重,感染率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PV感染与P16阳性表达(r=0.99)、P53强阳性表达(r=0.74)存在正相关。P16对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效能与HCⅡ接近。结论:HPV与P16、P53蛋白共同作用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16蛋白联合HPV定量或分型检测对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