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15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85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内源性大麻素诱导人肝癌细胞MHCC97H凋亡中Caspase-3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内源性大麻素(AEA)是否诱导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细胞凋亡、以及Caspase-3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于AEA(100 μmol/L)作用细胞前后,应用Annexin V Binding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Caspase-3、bcl-2及bax的mRNA表达.结果 AEA作用细胞3、6、12、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13±2.17)%、(27.04±3.21)%、(34.98±7.74)%及(81.35±9.71)%,其中24 h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12.72±0.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A作用细胞24 h,细胞的Caspase-3活性由142.0±5.8增加至226.0±6.4(P<0.01);Caspase-3 mRNA的表达由0.24±0.13升高至0.54±0.32(P<0.05);如预先加入Caspase-3抑制剂(Z-VAD-FMK)后再加入AEA,则细胞的Caspase-3活性不再升高90.0±4.3.RT-PCR方法 未检测到bcl-2 mRNA及bax mRNA的表达.结论 AEA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MHCC97H具有凋亡诱导作用,Caspase-3参与了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92.
 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宣告人类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此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蛋白质水平对基因的功能进行验证,高通量的蛋白质组(proteome)研究方法应运而生,为筛选有价值的生物蛋白标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而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近年来亦已成为研究基因表达功能的强有力工具之一,它可在转录水平对蛋白质的表达进行调控,这两种新兴研究技术的已经互相成为重要的补充。本文将在简介蛋白质组技术、RNAi技术后,对RNAi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现状简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肝癌以及癌旁肝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预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从1999年至2006年我所9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随机选取105例制成组织芯片,随访至2010年3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并半定量分析肝癌以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HIF-2α的表达,分析HIF-2α高低组主要临床相关资料的差异,并评价其与患者复发、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肝癌中HIF 2α表达高低和预后无显著相关性。肝癌癌旁肝组织中HIF-2α阴性患者57例,1,3,5年生存率(92.7%,74.5%,58.6%)、无瘤生存率(80.1%,58.6%,44.6%)和早期复发(19例)显著好于癌旁HIF 2α阳性患者(46例)的总体生存率(75.4%,50.3%,41.0%)、无瘤生存率(55.1%,35.3%,22.9%)和早期复发(2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结果提示癌旁HIF 2α高表达为术后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HIF-2α可有效预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和预后。  相似文献   
94.
缺氧增加肝癌细胞胚胎干细胞基因表达促进恶性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缺氧对原发性肝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体内、外缺氧模型,比较缺氧对MHCC97H肝癌细胞成瘤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细胞增殖周期,CD90、CD133标记的肝癌干细胞数量以及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样基因Oct4,Nanog,Sox2等的表达分析缺氧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缺氧促进MHCC97H肝癌细胞运动(t=2.792,P=0.023)、侵袭(t=7.624,P<0.0001)、转移(x~2=5.507,P=0.031)潜能,并增加软琼脂集落形成(t=3.292,P=0.011)和裸鼠皮下成瘤率(x~2=8.571,P=0.015).在缺氧环境中,MHCC97H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Oct4,Nanog,Sox2等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缺氧促进MHCC97H肝癌细胞成瘤和转移等恶件表型与获得胚胎干细胞样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寻求人8号染色体上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证据.方法 前期通过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方法(MMCT),将正常人8号染色体导入到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株C5F中获得的微细胞杂交克隆Ne08/C5F-1~10和大鼠肝癌细胞株CSF,分别被接种到6~7周龄雌性BALB/CA裸鼠皮下进行自发转移实验,观察皮下成瘤及肺部大体转移灶形成情况,肺组织连续切片并计数镜下转移灶,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微细胞杂交克隆均能皮下成瘤,微细胞杂交克隆的自发转移实验发现有6个杂交克隆出现肺转移表型的明显抑制(P<0.05),其中2个杂交克隆肺转移表型发生完全抑制.结论 人8号染色体对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株CSF的成功导入改变了CSF的转移表型,提供了人8号染色体上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直接的功能证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胆汁对体外培养条件下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以探讨胆汁在胆道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术中抽取胆囊息肉病人的胆汁,过滤除菌后稀释成不同浓度加入到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中,观察和检测胆汁对成纤维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胆汁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表型转化.MTT检测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的光密度值随着加入胆汁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浓度依赖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凋亡率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胆汁促进胆道瘢痕的形成和胆道瘢痕性狭窄的产生.完整的胆道黏膜在防止胆汁对成纤维细胞作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9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vaccine (PA) on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veness of th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 MHCC97L with metastatic potential. Methods Proliferation, growth curve, plate efficiency, flow cytometry, transwell invasion assay, cell motility assay, scarification tes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 protein activity were evaluated after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PA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Results PA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and plate efficiency of MHCC97L cell markedly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IC50 of cells treated with PA for 48 h and 72 h was 3.1 ×108/ml and 1.9 × 108/ml, respectively. The doubling time increased and plate efficiency decreased gradually when cells treated with 0.5 × 108/ml, 1 × 108/ml and 2 × 108/ml PA (P<0.01). PA could induce cell cycle arrest at the G1 phase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y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The average amount of invading cell per field in cell invasion assay and motility assay were 4. 8 ± 1.3 and 8. 8±2.2 when cells treated with 1× 108/ml PA,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 6±2. 1 and 15. 6±1.2 ) (P<0.01) Scarification test showed that the metastatic ability of cells treated with 1 × 108/ml PA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between cells treated with 1 × 108/ml PA and control group,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was found regarding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MP2 in supernatant of cell culture. Conclusion PA can inhibit proliferation and plate efficiency of HCC cell line MHCC97L, which is in part mediated by the cell cycle arrest at the G1 phase. PA could inhibit invasiveness of HCC cell line MHCC97L, which is unrelated to the VEGF and MMP2 protein activity.  相似文献   
98.
一个多世纪以来,肝癌的治疗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病理学"的基础上,即采用外科、放疗、化疗、介入和局部治疗等方法消灭病理证实的肿瘤.然而近年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进步,这个背景已逐步变成"病理一生物学".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建立近交系LEWIS→BN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分析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该模型的稳定性,并总结该模型区别于常规使用的SD、Wistar等封闭群大鼠间原位肝移植的特点。方法 实验组选择近交系雄性LEWIS及BN大鼠各30只分别作为供、受体,对照组选择雄性BN大鼠各9只作为供、受体。采用Kamada“二袖套”法实施原位肝移植术,不吻合肝动脉;于术后3、5、7、9、11、13、15 d处死受体获取肝脏组织,用中性甲醛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以判定急性排斥的程度。结果 原位肝移植术成功率约为74%,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依次为:肝上下腔静脉出血,门静脉出血,麻醉意外和其他;LEWIS→BN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徘斥现象,而BN BN组则无排斥现象。与封闭群大鼠肝移植比较,该模型具有自身特点,即在排斥出现的时间、程度和结果转归上表现并非完全一致,然而所有受体均出现了排斥现象。结论 大鼠肝移植是目前研究肝移植理想模型,本研究采用Kamada的“二袖套”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去势治疗后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去势治疗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3例随机分为2组,HIFU组为去势手术后行HIFU治疗12例,对照组为单纯去势手术11例。HIFU组平均年龄为(70.92 ± 2.04)岁,初始PSA为(117.75 ± 40.93)ng/mL;对照组平均年龄为(73.27 ± 1.31)岁,初始PSA为(119.44 ± 44.68)ng/mL。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静脉血5 mL,两次抽血时间间隔约6周。检测项目包括CD19+、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VEGF、TGF-β1、IFN-γ和IL-2。HIFU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对照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两组差值对照取对数采用t检验,取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HIFU组患者HIFU治疗后TGF-β1(P=0.046)显著降低,CD19+治疗前后无变化,IFN-γ和IL-2较治疗前上升,VEGF较治疗前下降,但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去势术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显著上升(P=0.020),CD19+、IFN-γ和IL-2较前下降,VEGF和TGF-β1比治疗前上升,但均无显著差异。HIFU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IL-2(P=0.0151)呈显著上升,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P=0.023 0)、VEGF(P=0.001 7)和TGF-β1(P=0.000 6)呈显著降低。结论 HIFU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去势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机体抗肿瘤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机体免疫抑制和分泌免疫促进因子等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