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35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为了研究乳腺癌中的HPV16感染对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检测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SP法共检测了52例乳腺癌和16例乳腺良性瘤HPV16和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HPV16和hTERT蛋白在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瘤组。统计分析表明,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HPV感染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HPV16感染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其致癌机制可能是通过某种途径引起hTERT蛋白表达增加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为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约有10%的非妊娠妇女,30%的妊娠妇女阴道中有假丝酵母菌寄生而无症状。70%妇女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次。白色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是主要病原体(80%~90%),其他如光滑假丝酵母菌(candida glabrata)、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andida parasilosis)等占少数。  相似文献   
23.
胰胆管异常连接(APBDJ)可引起多种胆系胰腺疾病,尤其是其恶变倾向更引人注目,APBDJ并发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PDDU)癌临床既少见,又难发现,我们近期发现了2例并发PDDU癌的APBDJ病例,现将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4.
1实验材料药品:扶正消瘤颗粒,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制剂室提供;环磷酰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131021703;升白片,成都地奥集团天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ff26497。试剂:RPM(?)1640、SDDM(sigma);FACS溶血素由哈尔滨市血液病研究所提供。仪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uber,BD公司。动物:昆明种系小鼠,体重(18±5)g,雌性,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  相似文献   
25.
PCR-SSCP分析法检测胃癌中p27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 5例早期胃癌组织和 32例进展期胃癌及其各自的正常胃粘膜组织 ,进行p2 7抑癌基因的突变检测。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在早期胃癌组织中检出突变率为 2 0 .0 %( 1/5 ) ,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突变率为 2 1.9%( 7/32 )。实验结果表明 ,p2 7基因在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中均有较高突变频率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2 7基因突变在胃癌中与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位置、组织分化程度、Borrma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p2 7基因外显子 1是该基因突变的集中区域 ,且以第 1-90密码子区域突变率最高 ,p2 7基因外显子 2突变率最低。结论 证实了p2 7基因突变发生于早期胃癌形成阶段 ,属于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人卵巢癌SKOV3荷瘤鼠模型,通过检测扶正消瘤颗粒对SKOV3荷瘤鼠的抑瘤作用以及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来研究该药对卵巢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皮下接种于40只小鼠背部,3周后成荷瘤鼠模型。分组给药,各组分别灌胃给药(ig)0.25mL连续10天。用碳粒廓清法检测扶正消瘤颗粒对动物模型网织内皮细胞系统的影响, 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模型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1)肿瘤细胞接种后1周即可触及肿瘤结节,3周后瘤体积达(107.7±20.1)mm3,给药后扶正消瘤颗粒3个剂量组的抑瘤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2)给药10天后3个剂量组K值均有非常明显性提高,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NK细胞的标志分子在模型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剂量和大剂量组各标志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扶正消瘤颗粒对人卵巢癌SKOV3荷瘤鼠模型具有抑瘤作用,并可提高网织内皮细胞系统和NK细胞系统的活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在显微镜下计算细胞密度,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利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在倒置纤维镜下观察白藜芦醇处理Hep-2细胞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及计算集落形成率。结果:各浓度的白藜芦醇均可使细胞生长曲线降低,细胞倍增时间延长。白藜芦醇也可以明显抑制Hep-2细胞形成集落,并发现白藜芦醇对细胞形态的影响与药物的剂量有明显的关系。结论:白藜芦醇对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生长的抑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改造后的血管生成抑制相关肽(21肽)抗血管生成活性及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皮下移植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抑瘤作用机制。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进行Hela细胞株皮下接种裸鼠造模,21肽治疗3周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1肽对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结果21肽组平均抑瘤率可达51.89%,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肽组肿瘤组织的PCNA、VEGF呈低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1肽具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可明显地抑制裸鼠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其抑制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新生血管形成和调解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9.
外科     
  相似文献   
30.
子宫肌瘤(myoma of uteras)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因很多患者无症状,或因肌瘤很小,因此往往是在体检过程中发现,其中有许多患者由于对子宫肌瘤性质的不了解而产生紧张、恐惧、抑郁情绪,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社会活动功能,加之对是否选择手术疗法的顾虑,更使患者加重了心理负担,从而使生活质量下降,我们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1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并观察万拉法新药物治疗后社会功能改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