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6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3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4 毫秒
41.
目的探讨两种DNA提取方法(加热法、盐酸胍法)及不同浓度Taq酶对人白细胞抗原(HLA)-B27基因分型结果的影响。方法经柠檬酸右旋糖液抗凝的全血7人份,对比用加热法和盐酸胍法提取的DNA进行HLA—B27基因分型效果的差别;选取上述阴、阳性标本各1份,以Taq酶作浓度梯度试验,用浓度分别为每50微升0.3、0.6、1.2、2.4、4.8、7.2U6个梯度进行对比试验,摸索出HLA-B27基因分型试验中所需的最佳Taq酶浓度。结果用盐酸胍法所提取的DNA在HLA—B27基因分型实验中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加热法的内对照不清晰。Taq酶浓度在0.3U/50μL时条带不清晰,在7.2U/50μL时阴性标本易产生非特异性条带。结论盐酸胍法提取DNA优于加热法。不同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条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及Taq酶浓度。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TIGI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NK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阐明其在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4例SLE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外周血NK细胞表面TIGIT表达水平,比较SLE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SLE稳定组与SLE活动组之间NKT细胞表面TIGIT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实验室检查数据及治疗的相关性。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2变量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SLE组NK细胞TIGIT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SLE组NK细胞TIGIT表达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NK细胞TIGIT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SLE稳定组(P0.05),而SLE活动组NK细胞TIGIT表达MFI与SLE稳定组之间无差异(P0.05)。SLE患者中抗r RNP抗体阳性组外周血NK细胞TIGIT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对应阴性组(P0.05)。SLE患者NK细胞TIGIT表达百分率与C3呈正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呈负相关(P0.05)。经过治疗后SLE患者NK细胞TIGIT表达百分率可明显升高(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NK细胞TIGIT表达异常,与SLEDAI、自身抗体产生、炎症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我院2007年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为我院耐药性监测和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及鉴定:运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同时采用K—B法检测美洛培南和头孢派酮,舒巴坦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451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238株.非产ESBLs菌213株。产ESBLs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性具有较大差别。可选择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作为经验治疗药物。结论我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医院应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努力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细菌耐药率的产生。  相似文献   
44.
血液感染是临床上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随着各种血管留置导管技术的快速发展,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大量免疫受损宿主的出现,使血液感染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菌株比例也在增多,因此血培养已经成为血液细菌感染诊断和危重患者病情监控的重要手段,此时快速的血培养和准确的药敏结果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6年10月三年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7893份血液培养标本中874株阳性标本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Ⅰ CT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与病情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2006年4月至10月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RA患者57例(RA组)、非RA的其他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25例(非RA对照组)及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30名,采用ELISA定量检测测定血清Ⅰ CTP、抗CCP抗体,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RF、CRP.结果 (1)RF、CRP、Ⅰ CTP及抗CCP抗体在健康对照组、非RA对照组、RA活动组及缓解稳定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抗CCP抗体、RF、CRP在RA活动组中的浓度均高于其他组,而在健康对照组、RA缓解稳定组及非RA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Ⅰ CTP在RA活动组中的浓度高于RA缓解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而RA缓解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RA组RF、抗CCP抗体、Ⅰ CTP、CRP的阳性率分别为73.7%,52.6%,61.4%,56.1%.(3)Ⅰ CTP与抗CCP抗体、RF、CRP,抗CCP抗体与RF、CRP及RF与CRP在RA组中均呈正相关(rs=0.474,0.366,0.645,0.536,0.643,0.555,P均<0.05),且定性结果相关性显著(P均<0.01);在非RA对照组中无相关(P均>0.05).(4)RF和抗CCP抗体的联合敏感度为87.5%,联合特异度为49.9%.结论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与RF可降低RA的漏诊率.动态联合测定ⅠCTP、抗CCP抗体、RF、CRP能更有效地及时监测RA的疾病进展,对指导临床诊治及干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G)试验及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DF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2018年8月31日在本院治疗DFI患者66例(确诊2例、临床诊断24例、拟诊4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50例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其G试验及GM试验的检测结果,计算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通过ROC曲线确定最佳cut off值。结果在66例DFI的患者中,AML患者发病率最高(11例,16.7%);试验组GM试验及G试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08,P=0;Z=-5.646,P=0);GM试验与G试验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8%,82%;42.3%,98%;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100%,82%。GM试验诊断DFI的AUC为0.901,最佳Cut off值为0.455;G试验诊DFI的AUC为0.731,最佳Cut off值为10.97855,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5。结论 DFI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1,3)-β-D葡聚糖(G)试验及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有较大诊断价值,其中GM试验敏感度较高,G试验特异度高,联合诊断更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建立并评估检测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及其选择性剪接体(GSK3βΔex8+9)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方法提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CML急变期患者外周血或/和骨髓总RNA,分别扩增GSK3β及GSK3βΔex8+9目的片段并构建质粒标准品和标准曲线,建立qRT-PCR法并检测其重复性和特异性。结果成功扩增出GSK3β(133 bp)和GSK3βΔex8+9(219 bp)目的条带,建立了检测两目的基因的qRT-PCR法;相应的标准曲线显示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和0.999;两反应体系的重复性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2%;特异性结果显示,GSK3β反应体系扩增对照组mRNA仅显示GSK3β条带,GSK3βΔex8+9反应体系扩增对照组mRNA均无GSK3βΔex8+9条带出现。结论建立的qRT-PCR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用于GSK3β和GSK3βΔex8+9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耐药的NB4-R1细胞为实验对象,对细胞进行计数和细胞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姜黄素单用或联合ATRA对NB4-R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在细胞分化中的变化。结果显示,全反式维甲酸对NB4-R1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可增强姜黄素对NB4-R1生长的抑制作用。单用姜黄素或全反式维甲酸对细胞分化无影响,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明显诱导细胞CD11b表达,细胞在形态上呈明显分化特征。全反式维甲酸可在短时间内促进NB4细胞AKT第473苏氨酸磷酸化,而对NB4-R1细胞中的AKT磷酸化影响不大。姜黄素可以促进NB4-R1细胞AKT磷酸化,而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进一步增强AKT磷酸化。结论:PI3K/AKT通路失活可能是导致APL细胞耐药的因素之一,而姜黄素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逆转APL耐药,促进NB4-R1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0.
向临床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高质量检验报告,获得患者和临床医生的信赖与认可,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临床实验室必须进行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