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60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699篇
综合类   296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5篇
  4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2 毫秒
81.
目的了解新兵训练期间卫生防疫工作情况,查找新兵卫生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为下一步深入有效地开展新兵卫生防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查看资料,现场实地检查,与新兵座谈交流,卫生防病常识考试等方式,对新兵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全面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新兵卫生防疫工作存在医疗卫生保障相对薄弱,对群体性疾病发生防范措施不够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兵训练组织实施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结论各新训单位应针对新兵特点、天气变化等,加强卫生医疗保障,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合理、科学安排训练,确保做好新兵卫生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82.
83.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管壁的增厚、变硬和弹性减低。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特定类型,指动脉管壁由于钙和脂肪物质在管壁堆积而变厚。尽管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有较明确的原因即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传统和非传统危险因素,我们对传统危险因素已逐步认识。随着对血管危险因素的再认识,非传统危险因素开始被关注,这将对血管早期风险评价提供依据。现就非传统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尿流率特点,为尿道狭窄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Dantec尿动力学检验仪,对10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患者进行手术矫治前、后的尿流率测定,分析其尿流率特点.并选择10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0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患者的尿流率曲线明显低平,最大尿流率降低,排尿时间显著延长.尿道狭窄矫治术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得到提高,排尿时间缩短,其中3例患者的尿流率曲线接近正常.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尿流率曲线为特征性的低平曲线,尿流率明显降低.因此,尿流率测定可以作为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一种修补3、9点处女膜破裂的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处女膜3点和/或9点破裂的患者,采用改良的三层缝合法处女膜修补术,术后达到处女膜孔径恢复至容一眼科镊柄大小(5~6mm);术后1个月复诊。结果本组共65例患者,其中41例(63.1%)患者于术后1个月复诊,38例完全愈合,愈合率为92.7%,3例均有一处裂口裂开,但未至基底部,不影响效果。有效率为100%。结论应用改良的三层缝合法修复处女膜3、9点破裂的患者,切口愈合率较高,有微型紧缩阴道的作用,能模拟处女的正常生理状态。其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正>显微外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并不断成熟普及的一项重要的外科基本技能。它的特点在于,借助光学放大,使外科技术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弥补了肉眼情况下手术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从而被广泛应用到多个外科领域[1-2]。要想成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为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乳房再造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5例10侧成人新鲜下肢尸体标本进行乳胶或氧化铅动脉灌注,解剖观察后区域血管的形态及分布,测量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血管数量、管径、血管蒂长度及伴行静脉管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股后区穿支皮瓣切取的手术模拟。 结果 股深动脉第1穿动脉发出4~9支穿支供应股后区皮肤,以肌皮穿支为主,偶可见肌间隔穿支;降支优势较多,优势穿支多发自股后内侧。血管蒂长为(10.6±2.6)cm,其外径为(2.2±1.0)cm,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8±0.8)mm与(2.1±1.8)mm。   结论 股深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存在个体差异,尤以第1穿动脉对其影响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确保皮瓣切取的安全性与精确性。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欧洲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指南》进行解读,介绍循证医学证据下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方案选择及物理治疗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究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对COPD稳定期患者平衡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稳定期Ⅱ级(中度)COPD患者60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膈肌功能情况、肺功能、平衡能力及步态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大吸气压(MIP)、膈肌厚度、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出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比例(MVV)、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单腿站立测试(OLS)、起立—步行测试(TUG)、5次坐立试验(FTSST)、步速、跨步长、左侧步长、右侧步长、双腿支撑时间及步态周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IP、膈肌移动度差值、FEV1%、OLS、ABC量表得分、步速、跨步长、左侧步长及右侧步长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TUG、FTSST、双腿支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可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膈肌运动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步态维持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