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Wang R  Yang Z  Zhu JM  Wang JL  Yang HX  Wang Q  Zhai GR  Li Z  Yu M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0):672-675
目的 探讨线粒体三功能蛋白酶( MTP)α亚单位G1528C基因突变,在重度子痫前期及溶血、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计数(HELLP综合征)孕妇及其新生儿中的携带情况.方法 北京地区汉族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前期组)孕妇及其新生儿130例(其中合并肝损害18例),HELLP综合征(HELLP组)孕妇及其新生儿10例,同期无妊娠期特发性肝损害等并发症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正常孕妇90例及新生儿5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3组孕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血中MTPα亚单位G1528C基因突变的携带情况.实验中阳性对照标准为西方白种人的G1528C杂合子标本.结果 3组孕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血中的MTPα亚单位G1528C基因电泳图中均无与阳性对照标本中相应分子质量的条带出现.结论 MTP的α亚单位G1528C基因突变可能不是北京汉族人种常见的突变位点; MTP缺陷在北京汉族人与西方白种人之间可能存在着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检测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亚型α、β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1例患者的增生期子宫肌瘤组织及6例配对增生期肌层组织中ERamRNA,ERβmRNA和IGF-I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所有标本均以ERαmRNA表达为主,ERβmRNA表达微弱.ERαmRNA在肌瘤中表达高于肌层,ERβmRNA在肌瘤中表达低于肌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F-I mRNA的表达在肌瘤中高于肌层(P<0.05).ERαmRNA与IGF-I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72,P=0.014);ERβmRNA与IGF-I mRNA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肌瘤中IGF-I mRNA表达增高,ERαmRNA与IGF-I mRNA表达呈正相关,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ERα上调IGF-I mRNA的表达促进肌瘤生长.  相似文献   
33.
妊娠期糖尿病的转归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艳  张运平  刘晓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46-2648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42天的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4~1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并在产后42天行OGTT的175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OGTT的结果(按照WHO标准)进行再分类,即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过高(IFG)和血糖正常,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75例GDM孕妇,产后42天行OGTT,有99例(56.6%)血糖正常(Ⅰ组),76例(43.4%)血糖异常(Ⅱ组),其中7例(4.0%)IFG,55例(31.4%)IGT,14例(8.0%)DM;②单因素分析显示:Ⅰ组的平均年龄小于Ⅱ组(P<0.05);Ⅱ组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明显多于Ⅰ组(P<0.01);Ⅰ组产后42天的体重指数(BMI)均值小于Ⅱ组(P<0.05)。Ⅰ组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的血糖均值低于Ⅱ组(P<0.05)。两组孕妇的文化程度、身高、家庭月收入及孕产次无显著差异。③广义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影响产后42天空腹血糖的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及年龄;影响OGTT2h后血糖的因素除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复查时的体重指数。结论:有近一半的GDM孕妇产后仍有糖代谢异常,应根据其相关因素给予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34.
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足月产妇阴道分娩镇痛对催乳素(PRL)水平、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充足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足月阴道分娩产妇124例,随机分为分娩镇痛组75例,对照组49例.分娩镇痛组产妇应用硬膜外电子镇痛泵持续泵入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先以0.125%罗哌卡因3 ml注入硬膜外腔,观察5 min无异常反应后再注入12 ml,将麻醉平面控制在胸10以下,以5 ml/h(0.104 m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罗哌卡因,直至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对照组为自然分娩产妇,不用任何镇痛措施.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两组产妇产前、产后0、2、6、12和24 h血清催乳素水平,记录泌乳始动时间和每日新生儿哺乳次数,并以新生儿排尿次数和哺乳后睡眠时间判断泌乳量充足与否,测量产后24 h的新生儿体重下降情况.结果 (1)两组产妇催乳素水平产后即开始升高,于产后2 h达到高峰,并于产后24 h维持在较高水平上.(2)分娩镇痛组产妇催乳素水平在产后2、24 h分别为(19.5±8.4)、(14.5±5.6)nmol/L,对照组产妇催乳素水平在产后2、24 h分别为(22.6±7.2)、(16.9±5.7)nmol/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娩镇痛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在产后24 h内者为73例(97%,73/75),泌乳量充足率在产后48 h内为73%(55/75),产后24 h新生儿体重下降(57±42)g;对照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在产后24 h内为45例(92%,45/49),泌乳量充足率在产后48 h为57%(28/49),产后24 h新生儿体重下降(62±40)g,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可影响产妇的催乳素分泌,但不影响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充足率.(2)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时,产妇催乳素仍处于较高水平,以满足泌乳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方法 585例单胎足月分娩的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裂伤组、侧切组、产钳组和剖宫产组,通过Hb与红细胞比容(HCT)计算校正出血量,比较各组估计出血量与校正出血量的差异,并比较各组校正出血量的差异及出血相关因素.结果 裂伤组估计出血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切组和产钳组校正出血量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和裂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伤组、侧切组、产钳组估计出血量明显少于校正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估计出血量与校正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低危产妇,阴道分娩出血量多于剖宫产,会阴侧切增加出血量.阴道分娩出血量估计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病原体及耐药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300例,术后诊断为产褥感染76例。分析产褥感染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支原体培养阳性者的药敏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根据应用抗生素是否是致病菌的敏感抗生素分为敏感组和耐药组,比较两组体温及血常规恢复时间。结果76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6.8%)、金黄色葡萄球菌(25.0%)。人型支原体(Mh)对交沙霉素、米索霉素、多西霉素敏感性100%。术前经过产程、术前诊断宫腔感染或可疑宫腔感染、破膜时间12h、合并阴道炎、产后出血的产妇感染率高于其他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组体温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常规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者应根据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应用抗生素,对有高危因素者应加强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围产期母儿结局.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产检和分娩的双胎妊娠25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胎盘绒毛膜性的不同分为两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组(monochrionic diamniotic twin,MCDA)62例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组(di...  相似文献   
38.
目的:调查产后不同时期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34名在海淀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产妇分别于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产后性功能障碍的因素。结果:收回有效调查问卷者315例,产后3个月FSD发生率86.7%,产后6个月FSD发生率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时,母乳喂养为主、丈夫较少参与家务、初产妇及产后抑郁是产后FSD发生的高危因素。产后6个月时,母乳喂养为主、丈夫较少参与家务、初产妇及产后抑郁均仍是产后FSD的高危因素,与产后3个月比较,新增加的高危因素为产妇未参加工作和会阴侧切分娩。结论:产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与生理、心理各方面因素有关,对有产后性功能障碍高危因素的产妇应重视,并注意控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9.
胎儿畸形相关环境因素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孕前咨询、孕期保健、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对胎儿畸形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所观察危险因素对于胎儿畸形的相对危险度(OR)及95%的可信区间(C I)。结果胎儿畸形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孕期感冒发热(OR=6.959)、病毒感染(OR=23.261)、孕期服用药物(OR=5.380)、孕期工作压力大(OR=9.764)、居住农村地区(OR=4.921)、家族史(OR=2.754)、不良孕产史(OR=2.297)、孕前后半年家庭装修或购置新家具(OR=4.883)、工作中接触有毒物质(OR=9.389),而增补叶酸(OR=0.125)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胎儿畸形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孕期感冒发热、病毒感染、孕期服用药物、孕期工作压力大、家族史、居住农村地区、不良孕产史、孕前后半年家庭装修或购置家具、工作中接触有毒物质;早期补充叶酸、加强孕期保健、普及产前筛查和及时产前诊断是减少先天畸形儿出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产妇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以期能为有效控制及减少胎盘植入的发生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723例产妇临床资料,以发生胎盘植入的78例产妇为胎盘植入组,按照月份以1:2的比例抽取156例未发生胎盘植入的产妇为对照组,分析引起胎盘植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80%(78/9723),粘连性胎盘植入占52.56%,植入性胎盘植入占47.44%,部分性胎盘植入占96.15%,完全性胎盘植入占3.85%;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流产史、产次、合并前置胎盘、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有产科合并症情况下产妇胎盘植入的发生风险性明显增加(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有前置胎盘、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引起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引起产妇发生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有前置胎盘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作为降低胎盘植入发生的一个干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