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8岁,主因"言语不利1个月"以"脑梗死"收入院。查体: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神清,言语不利,唇无紫绀,咽无充血。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发怒张。胸廓对称,呼吸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报道1例双侧脑裂畸形伴巨大灰质移位患者,临床仅表现为右侧肢体轻度瘫痪。经2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Frenkel训练法对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有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进行训练,治疗组同时接受Frenkel训练法。康复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和四肢本体感觉功能评分法,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训练后,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体感觉障碍能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应用Frenkel训练法,不仅有利于其感觉功能进一步康复,而且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亚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优势与非优势大脑半球功能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分析卒中后听觉失认的临床特点、诊治和康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4例以听觉失认为首发症状的脑卒中住院患者。结果 4例患者均以听觉障碍起病,并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既往有一次或多次脑血管病史,检查后确诊为卒中后听觉失认。经综合康复,所有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可独立步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部分患者环境音辨别改善,但言语听理解能力改善不明显。结论 卒中后听觉失认临床少见,预后不良,应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行言语感知训练,并加强非语言交流方式训练,提高交流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 分析2例患者病例特点及康复治疗过程.结果 和结论运动疗法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下肢功能恢复差的患者及早配戴下肢矫形器有助于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7.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进行性的代谢性骨病。如果能够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是可以防治的。但是,由于骨质疏松在发展至骨折之前症状极少,大部分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故疗效往往欠佳。目前,对骨质疏松的防治较为困难,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骨质疏松的病因不清,危险因素不详;②尚无简便易行且普遍公认的评价方法;③目前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经治的6例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以双下肢麻木、乏力、二便障碍为主要表现,脑脊液常规表现蛋白升高明显,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结论 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一旦发生,对各种药物治疗均不敏感,预后差.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运动保持困难(MI)对左侧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为预测左侧偏瘫患者的康复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4例脑卒中左侧偏瘫患者,通过Joyn等编制的MI评定量表,分为MI组31例,对照组33例。2组除有、无运动保持困难外,其余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给予传统康复训练。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上田敏偏瘫手指功能评定表、偏瘫上肢能力评定表、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等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对2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常规康复训练1个月后,MI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除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立位平衡、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上述各项指标除下肢运动功能外(P〉0.05),其余各项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训练2个月后,2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MI组患者除上、下肢运动功能外,其余各项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保持困难对脑卒中左侧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显著负性影响。但传统康复训练对具有运动保持困难的左侧偏瘫患者的各项功能提高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只是提高程度明显受到影响。说明运动保持困难可以作为左侧偏瘫患者康复预后较差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在对这类患者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运动保持困难对康复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背景脑卒中及脑损伤所致偏瘫后易造成继发性骨质疏松,其骨密度值和骨矿含量是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性的有效参数.目的通过对偏瘫患者骨密度值及骨矿含量的测定与分析,探讨偏瘫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特点.设计病例分析.对象选择1999-03/2002-05在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偏瘫患者156例.男87例,女69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7.0±5.3)岁;病程19 d~1年,平均病程(5.0±3.5)个月;疾病类型脑梗死89例,脑出血67例;瘫痪侧别左侧79例,右侧77例.方法所有患者使用LUNAR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从头部至足部进行全身扫描,测量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病程偏瘫患者中骨质疏松发生率.②不同部位瘫痪患者的骨矿含量.结果15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病程在3~6个月骨质疏松发生率最高(44%,16/36),病程在9~12个月骨质疏松发生率最低(21%,7/33),总体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1%(48/156).②病程在3个月内47例患者中有9例为弛缓性瘫,均患有骨质疏松,其中2例发生骨折.病程3~6个月36例患者中有3例为弛缓性瘫,也患有骨质疏松.③上肢患侧的骨矿含量明显低于健侧[(154.76±43.91)g,(172.59±43.78)g,(t=3.591,P<0.001)].下肢患侧的骨矿含量与健侧基本接近[(463.41±309.28)g,(464.11±86.45)g,(t=0.027,P>0.05)].结论偏瘫患者的骨量变化随偏瘫时间的不同有不同的变化.上肢患侧的骨矿含量低,下肢患侧骨矿含量接近正常,这是由于下肢较早的进行功能锻炼,说明骨量的大小与运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