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82.
改良冰敷压迫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娟  查孝英 《上海护理》2010,10(2):65-66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膝关节最常见的关节炎,在关节炎晚期,患者出现严重疼痛、关节畸形和活动障碍,需要进行TKA治疗。手术能非常有效地解除膝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TKA首先切除机体已经无法自行修复的关节面,用人工关节替代已损坏的关节,矫正肢体力线,消除膝关节疼痛,维持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但是TKA手术创面大、渗血多、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脑卒中二级康复临床路径的作用。方法:急性期治疗后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入院第1天由医生完成初期康复评定,制定康复措施,治疗组按康复临床路径每周一次Team会,对照组执行一般康复流程。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实现出院目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脑卒中二级康复临床路径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康复费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在胸腰段脊髓T10~L2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合并输尿管返流患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胸腰段脊髓损伤T10~L2排尿障碍合并膀胱输尿管返流患者26例,经膀胱尿道造影成像联合尿流动力学检测,将其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组(n=21)和逼尿肌无反射组(n=5),并对2组在输尿管返流点和漏尿点的膀胱容量、逼尿肌压以及膀胱顺应性进行测定,应用SPSS 14.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果经膀胱尿道造影成像联合尿流动力学检测发现,逼尿肌反射亢进组患者输尿管返流点的膀胱容量和顺应性分别为(122.46±87.89)ml和(5.94±4.96)ml/H2O,与逼尿肌无反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逼尿肌反射亢进组患者膀胱漏尿点的膀胱容量、逼尿肌压和顺应性分别为(210.81±69.72)ml、(42.29±9.57)cm H2O和(9.53±5.43)ml/H2O,与逼尿肌无反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逼尿肌反射亢进组输尿管返流点的逼尿肌压与组内膀胱漏尿点的逼尿肌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T10~L2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在膀胱容量较小、顺应性较低,伤后早期即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返流时逼尿肌压<40cm H2O;而逼尿肌无反射患者在逼尿肌压较低时亦会出现输尿管返流和膀胱漏尿。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自制的中药香囊对小学生感冒的预防作用,为后期推广中药香囊预防小学生感冒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某小学一年级342名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期为佩戴香囊期3个月和摘除香囊期2个月,比较两组小学生在这两个期间感冒发生率及发病后临床症状的差异,探索小学生佩戴中药香囊预防感冒的效果。结果 两组在香囊佩戴期间感冒发生率、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香囊摘除期间,两组感冒发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鼻塞、流涕、头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学生佩戴香囊期间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发生,减轻临床症状,摘除香囊后仍有一定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对社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应用间歇导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康复专科护士制订规范间歇导尿方法及实施康复护理提供帮助。方法选择社区2010年9月一2011年12月诊断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76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间歇导尿应用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76例患者中,48.7%排尿方式采用留置导尿;21.6%采用叩击或腹压排尿;5.3%采用间歇导尿。影响间歇导尿应用的主要因素:92.1%担心引发尿路感染;88.2%担心增加尿道损伤概率;82.9%认为留置导尿比间歇导尿经济,长期间歇导尿耗材费用增加;69.7%认为间歇导尿操作麻烦;65.8%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56.6%认为脊髓损伤无法恢复而安于现状;21.1%对腹压排尿的危害不了解。结论康复专科护士应根据影响脊髓损伤者应用间歇导尿的主要因素,制订合适的健康教育和间歇导尿操作规范,提高患者正确应用间歇导尿的认知状态,有利于患者正确使用间歇导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7.
<正>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临床科室正在广泛采用临床路径以寻求治疗的标准化。作为国内新兴学科的康复医学,康复治疗中遇到了其他学科曾经遇到的治疗中缺乏规范性的类似问题,采用康复临床路径对康复治疗进行规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究反重力跑步机步行训练对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招募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0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反重力跑步机步行训练。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的变化;利用EMED足底压力分析设备对两组研究对象足底压力相关指标(最大受力、峰值压力、接触面积)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康复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Lysholm评分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受力比较结果显示,常规治疗组患侧后足、第1趾和第3~5趾最大受力均小于健侧,MH3、MH4的最大受力均大于健侧,联合治疗组患侧后足、MH1和第2趾区的最大受力均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峰值压力比较结果显示,常规治疗组患者健侧的第1趾峰值压力大于联合治疗组;而组内患侧和健侧比较显示,常规治疗组患者患侧后足和第3~5趾的峰值压力小于健侧,患者患侧MH4的峰值压力大于健侧,联合治疗组患者患侧的后足和第1趾的峰值压力均小于健侧。接触面积比较显示,常规治疗组患者患侧的后足、MH1、第1趾和第3~5趾的接触面积均小于健侧。结论常规康复联合反重力跑步机步行训练对膝半月板损伤术后的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后Lysholm评分,使其足底压力分布更接近正常状态,这为该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比温针腰脊神经和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温针加拔罐的综合治疗,治疗组要求以椎间隙中点旁开3.5~4.5 cm为标志,在通过腰椎横突为安全进针点刺中病变椎间孔的脊神经并温针。对照组则直刺相应的腰夹脊穴1寸,其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80.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0.12,P0.01)。结论:以温针腰脊神经为主的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李丹  刘玲玉  靳令经  王茹 《中国康复》2023,38(10):621-625
<正>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脑卒中是我国乃至全球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2]。脑卒中患者常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73%~88%的首次脑卒中患者和55%~75%的慢性脑卒中患者可遗留上肢运动障碍[4-5],尽管物理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等多种康复治疗技术已经应用于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仍有约20%~30%的患者不适用这些康复策略[6]。因此,探索新的、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