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价采用国产可重复使用吻合器进行PPH术的安全性及疗效,以降低手术费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2年7月以来连续进行的92例脱垂痔行吻合器痔切除术(PPH术)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 90例完成手术。2例因吻合器机械故障手术失败改行痔切除术。手术时间20~35分钟,平均住院日5.3天。术后并发症:尿潴留24例,麻醉性镇痛剂止痛23例,术后直肠出血3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半年内痔核再次脱出2例。结论 采用国产可重复使用吻合器进行PPH术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应注意掌握吻合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与其相关的并发症。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椎板开窗(OLD)与经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椎旁肌的损伤.方法对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采用OLD(OLD组),30例采用MED(MED组),术中不同时间段切取受牵拉的椎旁肌标本,切片观察肌肉的病理改变和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并对术前和术后1个月椎旁肌的肌电图(EMG)和MRI...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战时部队卫生救治机构卫勤指挥需求,按照"平战结合,以战为主"的原则,综合利用powerbuilder、oracle、xml、formula one等技术,建立了高效稳固的战救卫勤指控信息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集数据库、数据通信为一体,并具辅助决策指挥功能的综合性软件.主要描述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法治疗小儿衣原体肺炎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之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92例小儿衣原体肺炎,按1∶1分为两组,每组为46例。试验组用红霉素针剂25 mg/(kg·d)滴注,每日1次,连续7 d,后改阿奇霉素口服10 mg/(kg·d),3 d后停药4 d。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d),每天1次,3 d后停药4 d,再口服同样剂量,3 d后停药4 d。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之间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率及总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7.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45%(P<0.05);试验组的退热、止咳症状时间,湿啰音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5.2%和17.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衣原体肺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通过对椎体后部结构的测量,为下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结果 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b3、4,L4、5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b3、4,L4、5椎间盘,需咬除L3或L4椎板下缘小部分,显露L5S1椎间盘,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同时切除少部分黄韧带,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完成髓核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17.
疝区腹膜折叠法修复巨大壁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出一种复数次术后复发的巨大腹壁疝的有效方法。方法 利用巨大腹壁疝其丰富的囊壁组织即腹膜,切开后提起,在缺损区双侧自基底部反复折叠逢合,形成一5~7层的条索状腹膜组织,以加固缺损区。结果 所形成的太的腹膜组织具有生物活性对韧性强,经对10例反复术后复发的巨大腹壁疝病人的修复后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 此法原位取材、简便牢靠,即避免了使用阔筋膜游离移植存在的异位创伤、供区有限、并发肌疝等问题;又  相似文献   
18.
刘旭明  ;杜爱民 《湖南医学》2014,(10):1980-198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胃肠道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GIVM 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及30例健康人肠黏膜中促血管生成素‐2(Ang‐2)、Notch‐1、DLL4的表达;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50 mg/L、100 mg/L、200 mg/L沙利度胺对HUVEC细胞Ang‐2、Notch‐1、DLL4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50 mg/L沙利度胺组中Notch‐1的mRNA表达量减少,100 mg/L沙利度胺组中Ang‐2,Notch‐1的mRNA表达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00 mg/L沙利度胺组中Ang‐2,Notch‐1,DII4的mRNA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50 mg/L沙利度胺组中 Ang‐2、Notch‐1的蛋白表达量下降,100 mg/L ,200 mg/L沙利度胺组中的 Ang‐2, Notch‐1,DLL4的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GIVM组织中血管扩张扭曲。Ang‐2的表达明显增高。DLL4和Notch‐1的表达在病变组织中亦明显增高。而胃肠道血管畸形(GIVM )患者非病变组织及健康体检者正常肠黏膜组织中Ang‐2、Notch‐1、DLL4均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结果】GIVM 与Ang‐2、DLL4和Notch‐1的表达密切相关,且沙利度胺可抑制Ang‐2、DLL4和Notch‐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跌倒造成的意外损伤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第6位死亡原因,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跌倒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了促使老年人跌倒的机体内在因素,及环境危险因素,并介绍了预防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本刊 2 0 0 2年第 6期刊登了有关应力骨折的 1篇临床研究(邓文 )和 1篇综述 (岳文 ) ,对应力骨折的防治介绍了很好的经验 ,但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1 所谓“应力性骨膜炎”岳文鉴别诊断中提到“骨膜炎” ,可以理解为指近年来一些论文中所称“应力性骨膜炎”。应力骨折是反复作用于骨组织的微小损伤积累的最后表现 ,骨膜应该包括在骨组织内。临床上部分应力骨折X线片上只出现骨膜下骨增生 ,而无明显骨折线 ,故被部分作者称为“应力性骨膜炎” ,从而造成诊断上的紊乱。实际上 ,这种所谓“应力性骨膜炎”的发生机制和损伤性质与一般应力性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