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约占肱骨骨折的1/3,且骨折发生率有增长趋势。肱骨远端骨折易累及关节面,术后并发症高发,同时影响功能恢复。肱骨远端骨折的成功治疗取决于骨折的正确复位,固定的稳定性和刚度,以及适当的康复锻炼。该文回顾近年文献,对当前的治疗理念,常用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的利与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及早期功能锻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降钙素原(PCT)及乳酸水平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36例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随机选取60例非感染患者为非感染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41名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NLR、PCT、乳酸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CT、乳酸指标及三者联合检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NLR、PCT、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 ROC诊断模型分析结果,三指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均具有较高的早期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均>0.7。三者联合检测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度为94.4%,特异性为81.7%。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NLR、PCT、乳酸水平显著升高,该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O2.4mm系统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掌侧手术入路的18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运用AO2.4mm系统复位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术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无明显丢失,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评定标准:优1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8.9%。结论采用AO2.4mm系统治疗老年患者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分析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治疗足拇外翻的疗效.方法 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钢板内固定、拇囊肿切除、拇内收肌切断、第一跖骨头骨赘切除治疗足拇外翻28例32足.结果 术后足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骨夹角、第一、五跖骨夹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AOFAS评分为(49.2±4.1)分,术后为(85.6±5.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无第一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足拇外翻患者,应用上述方法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红外线照射治疗对颈腰椎后路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的效果,探讨红外线照射在治疗颈腰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颈腰椎后路术后脂肪液化患者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对照组17例.观察组使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发生脂肪液化的切口,1次/d,时间为20min.将切口愈合的时间与单纯清洁换药组进行对照.结果 红外线照射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6.17±0.43d,明显少于对照组8.47±0.43d (P<0.01).结论 红外线照射治疗能明显促进颈腰椎术后脂肪液化切口的愈合,该方法不失为一种治疗颈腰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盖宁对老年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患者益盖宁20Uim每周2次,加服碳酸钙每日750mg另48例患者单纯服用碳酸钙每日750mg作为对照。结果:益盖宁对患者疼痛和骨密度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能有效提高骨转换率,且益盖宁的副作用较轻。结论:益盖宁长期治疗可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痛。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肌腱细胞是一种高分化的细胞,其增殖相对缓慢,在体外经多次传代后甚至丧失增殖能力,因此有必要建立肌腱细胞良好的体外分离、培养模式。目的:探讨兔肌腱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新西兰乳兔趾屈肌腱,显微镜下剥离腱外膜,采用Henderson分步酶消化法分离肌腱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的F-12培养液进行培养、传代。结果与结论:通过不同的酶消化分离可获得较纯肌腱细胞,体外培养细胞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增殖能力和传代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分离培养的第2代腱细胞Ⅰ型胶原抗体染色呈阳性,而Ⅲ型胶原抗体染色呈阴性,证明所获细胞为肌腱细胞。提示肌腱细胞能够在体外分离、扩增和传代。  相似文献   
18.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的肌肉和神经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肌肉坏死与神经变性,从而引起的相应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和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2003年8月19日,我科收治了1例因外伤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通过海上救援行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及时有效地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使患者不仅保住了患肢而且肢体的功能得以完全恢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物性功能重建方式应用于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术的作用。方法选取1996-07/2003-0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诊疗的四肢关节周围恶性肿瘤(Enneking分期Ⅱa~Ⅱb)患者6例,在瘤段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后,分别予以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或骨水泥填充,重建关节周围肌腱的止点。结果6例患者随访9个月~8年。①6例Enneking肌骨骼肿瘤术后功能评分为69%~87%。②4例骨移植术后获得满意的骨性愈合,1例骨水泥重建术后见轻度骨吸收。结论生物性重建适用于近关节骨肿瘤恶性程度较低,外科边界与关节面有一定距离的病例,并能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随着群众性卫生运动的开展和减毒活疫苗的应用,脊髓灰质炎的流行传染得以控制,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目前,除了散发病例外,大量的是过去遗留下来的后遗症,因此防治工作仍十分重要。对于后遗症的手术治疗,经过多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是肯定的。我科自1960年至1975年底共收治2700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瘫痪畸形的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术后随访的950例(外地病人随访不到和资料记录不全者除外)治疗结果作一分析,其中随访时间2~16年,平均为9年8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