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19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2篇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On-X机械主动脉瓣膜临床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On -X双叶机械主动脉瓣膜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从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6月 ,以 2 2例应用On-X机械主动脉瓣膜的主动脉瓣替换术病人为研究对象 ,选取同期接受St.Jude双叶机械主动脉瓣 (18例 )和MedtronicHall单叶机械主动脉瓣 (2 0例 )病人为对照组。通过术后体表心动超声和彩色多谱勒检查 ,观察三种人工心脏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3组病例术前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均无手术死亡及术后近期死亡发生。术后 3~ 6月心动超声随访 ,On -X组Pmax为 2 0 .3± 6 .2mmHg ,与St.Jude组 2 5 .4± 6 .7mmHg,MedtronicHall组 31.8± 17.0mmHg,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组Pmean、Vmax和Vmean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On -X机械主动脉瓣膜具有优良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42.
低能量治疗性超声促进药物溶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应用低能量治疗性超声对全血细胞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的体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低能量治疗性超声能够促进药物溶栓的效果,与单用药物溶栓比较,效果可提高32.59~39.31%,并用对形成3天的血栓也有效;超声促进药物溶栓的效果与超声强度和超声处理的时间成正比(r=0.70,0.91);药物浓度增加与超声助溶全血细胞血栓成正比(r=0.90)与纤维蛋白血栓并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43.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迄今唯一无创伤检测心脏能量代谢的方法,与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它主提供生物体内化学组分的信息.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 3种不同人工瓣环后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 18例二尖瓣瓣环成形术患者 ,其中 6例硬环 (A组 ) ,6例闭合软环 (B组 ) ,6例C型软环 (C组 )。利用TomTec工作站对人工二尖瓣瓣环舒张末面积、收缩末面积、最大左右径和前后径进行测量分析 ,且所有测量结果均与实际大小进行对照。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从多种视角观察人工二尖瓣瓣环的全貌 ,并可对人工二尖瓣瓣环面积、最大左右径和前后径进行三维测量 ,其测量值与实际大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r分别为 0 .89、0 .79和 0 .89)。A组瓣环面积随心动周期的变化率 [(1± 0 ) % ]显著小于B组和C组 [分别为 (2 1± 11) %和 (18± 8) % ]。A组瓣环前后径的变化率 [(1.85± 2 .47) % ]明显低于B组及C组 [分别是 (9.17± 12 .3 2 ) %和 (17.77± 3 .99) % ] ,3组间左右径变化率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可显示人工二尖瓣瓣环的整体形态 ,准确地定量分析人工瓣环的面积、左右径和前后径。人工二尖瓣闭合软环和C型软环比硬环更接近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45.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联合冠脉内支架术(IVS)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冠脉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再狭窄仍有20%~30%[1],这已严重制约了PTCA以及IVS的临床应用,同时也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参与引起再狭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冠脉本身的弹性回缩、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新一代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技术(ELCA)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例球囊治疗失败的复杂冠脉病变患者,其中1例为球囊无法通过病变,另1例为球囊不能充分扩张病变。借助于ELCA技术,以能量40~60mJ/mm~2、频率30~40次/s为技术参数对复杂冠脉病变处的斑块进行消蚀2~4次,耗时不超过10min。结果:ELCA导管均能顺利通过病变,球囊均能充分扩张并植入支架,完成再血管化,2例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新一代ELCA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特点,可作为治疗复杂冠脉病变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微刨术中引导封堵缺乏边缘的房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患者23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用以确定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封堵成功,TEE显示20例无残余分流,3例少量残余分流;但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且右房右室较术前缩小(P<0.05),肺动脉压力下降(P<0.05).结论 TEE在微创术中引导缺乏边缘的房间隔缺损封堵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内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DCM患者和31例正常志愿者应用超声技术获取左心室的全容积图像。计算左室17节段达到收缩期最小容积点的时间(Tmsv),并计算出左室16节段、12节段及6个基底段达到Tmsv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即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和Tmsv6-Dif)。结果DCM组的各项收缩不同步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1)。与DCM伴左室收缩功能轻度减退组相比,DCM伴左室收缩功能中重度减退组的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等指标均显著增高(均P<0.01)。所有受检者的全容积三维法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与二维Simpson法的测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12,P<0.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其定量分析软件能在同一心动周期内比较左室各节段的同步性,并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为临床评价左室内不同步提供了简便、直观、无创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组织多普勒提示有左心室非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例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前和起搏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Tei指数,同时测量二尖瓣血流E、A峰,E/A,左室舒张充盈时间占心动周期的比例,E峰减速时间,肺静脉血流S波、D波,二尖瓣环Em/Am。根据以上参数将舒张功能减退分为3期,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心室机械不同步,比较起搏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起搏前,11例患者E峰和A峰融合,形似单峰,无法测量E、A峰值及E峰减速时间,所有患者左室舒张充盈时间缩短。起搏后1周,所有患者E峰和A峰分离,5例患者为第2期的舒张功能降低,7例患者为第1期的舒张功能降低。左室舒张充盈时间占整个心动周期的比例由起搏前的(34.5±2.9)%提高到(46.4±5.7)%(P<0.01)。左室射血分数由起搏前的(26.8±7.6)%提高到(37.7±10.1)%。左房内径在起搏后1周明显缩小(P<0.05),左室收缩非同步指数由起搏前的179.2±48.3下降到103.4±58.2(P<0.05)。结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由于心脏收缩的不同步,二尖瓣血流E、A峰融合较为常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左室舒张充盈改善,体现了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0.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DTI)、组织同步显像(TSI)和组织追踪技术(TT)评价心脏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减的疗效。方法采用DTI、TSI和TT技术,在ECG监测下起搏器开放和关闭时采集12例充血性心力衰减患者的心尖四腔心、心尖二腔心及心尖长轴观的二维及TVI图像,脱机分析左室EF、左室纵向延迟收缩(DLCs)的比例、QRS距左室各节段收缩速度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SD),QRS距左室各节段舒张早期速度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d-SD),二尖瓣瓣环平均收缩速度峰值(LV-Sm),四腔心切面右室侧壁瓣环收缩速度峰值(RV-Sm),并根据组织同步成像图的色彩半定量心室不同步指数,比较每位患者起搏器启闭时各参数变化,并比较Ts与TS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左室收缩功能指标LVEF由起搏关闭时(35.25±11.36)%增高至(44.42±9.93)%(P<0.001),LV-Sm由(3.41±0.65)cm/s增高至(4.79±0.98)cm/s(P<0.001)。右室收缩功能指标RV-Sm由(6.79±1.82)cm/s增高至(7.74±1.90)cm/s(P<0.001)。左室机械不同步指标DLCs比例由起搏器关闭时(35.16±6.41)%降低至(20.31±10.36)%(P<0.001),Ts-SD由(95.17±40.56)ms下降至(54.86±19.42)ms(P<0.01),Td-SD由(87.16±20.51)ms下降至(59.52±29.90)ms(P<0.05),TSI指数由2.13±0.15下降至1.62±0.32(P<0.001)。Ts值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