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76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研究腮腺多形性腺瘤和瘤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分别从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和与其相对应的瘤旁组织中提取总RNA并纯化为mRNA,两种不同组织的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有荧光分子标记的探针,然后与Agilent人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杂交信号用Agilent扫描仪扫描,结果用ImgGene 3.0软件分析。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和瘤旁组织有差异表达的基因447个,其中表达上调185个,下调262个。结论:运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可以筛选出腮腺多形性腺瘤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缓激肽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对组织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和缓激肽β2受体拮抗组。检测各组之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浓度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缺血后处理,与对照组和缓激肽β2受体拮抗组相比,SOD和MDA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组织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缓激肽的释放相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后牙区Replace种植体埋入式愈合与非埋入式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采取区段随机化分组方法,将40例患者(95颗种植)随机分为A组(埋入式愈合)和B组(非埋入式愈合),比较种植体负重后1年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变化、牙菌斑、软组织炎症情况以及种植体存留率.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骨组织水平变化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余参数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2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变化A组和B组分别为(0.16±0.46mm)和(0.04±0.35mm),P>0.05,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种植体周牙菌斑聚集及软组织炎症情况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eplace种植系统非埋人式愈合可取得良好的种植体周软、硬组织以及骨整合,疗效良好.非埋入式可以替代埋入式愈合,作为Replace种植体植入的常规方案.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NF-kB信号转导通路在紫草素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IkBa,磷酸化-IKBa、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采用EMSA方法检测NF-KB的DNA结合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分析Caspase 3、8、9的活性.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经过紫草素作用的癌细胞,磷酸化-IkBa蛋白及NF-kB的DNA结合活性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Caspase 3、8、9在紫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被激活.泛Caspase阻断剂Z-Asp-CH2-DCB可以明显抑制紫草素引起的细胞凋亡(P=0.021.结论:紫草素诱导口腔鳞癌细胞的凋亡作用,至少部分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活性,继而调节其下游调亡调控分子,包括bcl-2家族及Caspase家族等来实现.应用紫草素特异性抑制口腔鳞癌中高激活状态的NF-kB通路,可望成为口腔鳞癌防治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5.
紫草素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草素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紫草素对Tca8113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紫草素对Tca8113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MTr检测显示.紫草素在0-5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P〈0.01).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核皱缩及凋亡小体,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到典型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亚G1期细胞明显增加,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紫草素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可用于口腔鳞癌化学防治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46.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虽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但血管瘤能否与动静脉畸形合并发生却一直存在争议。作者报告1例颌面部巨大、多发性血管瘤伴动静脉畸形的新生儿病例,经α-干扰素皮下注射治疗,血管瘤基本消退,而动静脉畸形依然存在。该病例报告证实,血管瘤可与动静脉畸形并存发生,且干扰素治疗重症血管瘤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江浙沪地区正常成年人颅颌面部结构形态特征的美学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方法:选取江浙沪地区正常者50例(男22例,平均年龄22.9岁;女28例,平均年龄21.2岁),拍摄颅面部CT,运用SimPlant12.02软件(比利时)对颅面部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研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成组t检验及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软组织测量值较硬组织测量值个体差异明显。颅颌面软硬组织结构均表现出显著的性别特征差异(P<0.05),但结构间的比例关系在男女间极为相近。结论:正常颅颌面三维结构间存在着比例协调的特征规律,研究建立的数据库可为颅颌面畸形的诊断分析、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变化与上颌骨上抬距离的关系。方法:选取10例患者.均为上颌骨垂直向发育过度导致开唇露齿和下颌骨后下旋转,而下颌骨发育正常,采用单纯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正其牙颌面畸形。拍摄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Reuleaux法测量实际的下颌骨旋转中心位置.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量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下颌骨平均自动旋转中心位于蝶鞍点下方49.350mm、后方17.100ram处。髁突中心位于蝶鞍点下方24.000mm、后方11.950mm处。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垂直向位置与ANS点的上抬量高度相关(P=0.008)。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垂直向位置与PNS点的上抬量高度相关(P=0.045)。结论:下颌骨旋转中心位于髁突外。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与上颌骨上抬幅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研究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结果,评估Ⅲ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1例,采用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三维CT重建测量,并对手术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以SPSS11.0软件包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后软硬组织变化有一定规律。下颌骨软硬组织移动在水平方向上高度相关(r〉0.9),而在垂直方向上呈中度相关(0.82〉r〉0.63)。上颌骨软硬组织移动则在2个方向上均呈中度相关(0.78〉r〉0.56)到弱相关(r〈0.6)。结论:与上颌骨相比,下颌骨的软硬组织移动变化呈现强相关性;而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关性也高于垂直方向。本研究得到的软硬组织移动比率对术前预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在体外癌变不同阶段表达的差异蛋白质。方法:以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癌变模型为对象,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分离和分析不同阶段细胞间的差异蛋白质点,采用LC-MS/MS质谱分析系统鉴定差异蛋白质点,采用Gene Ontology Annotation将已知差异蛋白质进行分类。结果: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得到差异蛋白质点54个,采用LC-MS/MS质谱鉴定后,共得到候选差异蛋白质45个。根据Gene Ontology Annotation分类,按细胞组成分布最多的差异蛋白质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按分子功能分布最多的是磷酸酶活性、催化活性、结构分子功能和钙离子结合功能,按生物过程分布最多的是代谢过程、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黏附与运动。结论: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中的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能够很好分离和鉴定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癌变模型中不同阶段细胞的差异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