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前列腺癌(PCa)细胞的转移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PCa组织中对基膜连接蛋白(LN),胶原Ⅳ型蛋白(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等细胞外基质(ECM)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PH组织中基底膜部位LN,COLⅣ及FN的染色呈连续线状分布,PCa组组织基底膜部位LN,COLⅣ及FN的阳性染色呈碎片状或断线状分布。COLⅣ在BPH与PCa组织中的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ECM在PCa组织中基底膜部位的明显缺失(非连续线状分布)可能是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分裂的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特点及其在胰腺炎病因学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14例胰腺分裂的ERCP、常规CT和B超(BUS)表现、血清淀粉酶活性和合并胰腺炎情况等作一分析。结果:(1)背侧和腹侧胰管长度分别为16.56±2.52cm和5.55±1.46cm。多数病例有背侧(10/14)和腹侧(8/14)胰管扩张及末端括约肌段缩窄(10/14)。背胰管内造影剂的排空多延迟(8/14)。(2)常规CT和BUS检查未见胰腺外形改变。(3)93%的病例合并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结论:(1)经小乳头插管行背胰管造影为诊断胰腺分裂的必要手段。(2)常规CT和BUS无确诊价值。(3)胰腺分裂患者易因小乳头缩窄使胰液排空受阻而引起胰腺炎。  相似文献   
3.
产后疼痛是困扰产妇的常见问题,如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阿片类药物滥用、产后抑郁和疼痛长期存在等不良后果。因此,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于2021年9月提出了针对产后疼痛的临床共识,专门对产后疼痛的一般管理、阴道分娩、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时及出院后疼痛的处置给出了治疗建议与指导,强调了阶梯式多模式药物镇痛方法与个体化用药原则。推荐临床用药可遵循“非阿片类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弱阿片类药物—强阿片类药物(必要时)”阶梯式给药原则,并可合理联合用药。对此进行简要介绍与要点解读。  相似文献   
4.
超声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飞  张益民  李林  刘瑞芳  何辉 《华北国防医药》2003,15(4):235-237,F003
目的 分析探讨多普勒超声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选择 13 2例淋巴结增大病例 ,按病理或抗感染治疗结果分为淋巴结炎 86例 (组 1)、淋巴结结核 14例 (组 2 )、恶性淋巴瘤 10例 (组 3 )、转移性淋巴结 2 2例 (组 4) ,用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 (CDFI)对其进行图像分析和数据测定。结果 组 1增大淋巴结周围多可见毛玻璃样炎性反应区 ,动脉血峰值流速 (Vp)为 ( 2 2 75± 8 0 0 )cm/s ,阻力指数 (RI)为 0 62± 0 0 3 ;组 2早期淋巴结周围也可见炎性反应区 ,后期有淋巴结融合、坏死液化及钙化 ,Vp为 ( 19 42± 13 2 2 )cm/s ,RI为 0 72± 0 0 9;组 3大多淋巴结内可见丰富的分支状或紊乱血流 ,部分有“穿结征”或动静脉分流 ,Vp为 ( 2 6 69± 2 0 3 5 )cm/s ,RI为 0 78± 0 2 3 ;组 4多有恶性肿瘤病史或可找到原发病灶 ,淋巴结内也可见动静脉分流现象 ,Vp为 ( 5 5 5 4± 41 87)cm/s ,RI为 0 81± 0 13。结论 ①异常形态淋巴结 +“穿结征”或动静脉分流其中一项可初步判定为恶性。②异常形态淋巴结 +高Vp及高RI则不排除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2种晶型在家兔体内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家兔单剂量交叉口服尼莫地平不同晶型胶囊, 采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非隔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利用方差分析、单-双侧t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尼莫地平晶型Ⅰ和Ⅱ的cmax分别为46.7和39.6 ng·mL-1,tmax为2.8和3.0h,AUC0→t为351.5和341.0 ng·h·mL-1。尼莫地平晶型Ⅱ相对于晶型Ⅰ的生物利用度为97.0%。结论尼莫地平2种晶型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
吴春叶  龚宝琪  屈瑾  李巍 《天津医药》2018,46(8):869-872
目的 研究双能CT (DECT) 成像、 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1β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5 年6月—2016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有关节肿痛并明确诊断为痛风患者 (痛风组) 76 例, 另抽取40例非痛风患者做为对照组, 其中类风湿关节炎33例, 骨关节炎7例。DECT检测所有入选患者的受累关节, 获取患者存在绿色结晶沉积的数目及堆积部位;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2组患者血清IL-1β水平。评价DECT和IL-1β诊断通风的临床价值, 绘制IL-1β的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 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 确定最佳诊断界值。结果 DECT共发现尿酸盐沉积病灶349处, 主要位于第1跖趾关节 (245处), 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假阳性, 3例为甲周伪影, 2例为足垫伪影。DE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7.5%, 血清IL-1β 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5.7%和90.0%, 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及特异度是100%和95.0%。IL-1β的AUC为0.929 (0.882~0.977), 最佳诊断界值为5 ng/L。结论 DECT联合血清IL-1β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痛风, 明确尿酸盐沉积部位,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现行的政策法规、相关规范及工作流程,笔者从场所选址、布局设计及废物处理等方面简要分析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建设的相关问题,并对病房的辐射防护及医患管理进行探讨,总结提出医院建设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方案、辐射防护的原则和要求,以及医患管理的初步意见,为医院建设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史文杰  王小杰  毛媛媛  宋申 《天津医药》2018,46(11):1209-1212
摘要: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 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宫颈鳞癌手术和 (或) 放、 化疗后血清SCC-Ag升高 (>1.5 μg/L) 患者, 18 F-FDG PET/CT 全身扫描查找有无复发和 (或) 转移灶。以病理学和 (或) 随诊结果为诊断标准, 评价PET/CT对宫颈鳞癌复发和 (或)转移的诊断效能。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 PET/CT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者44例, 阴性表现者8例。42例患者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复发和 (或) 转移, PET/CT诊断宫颈鳞癌术后复发和 (或) 转移假阳性3例、 假阴性1例, PET/ CT诊断宫颈鳞癌复发和 (或) 转移的敏感度为97.6% (41/42), 特异度为70.0% (7/10), 阳性预测值为93.2% (41/44), 阴性预测值为87.5% (7/8), 准确度为92.3% (48/52)。PET/CT显像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 (和) 或临床随诊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Kappa值=0.732)。结论 18 F-FDG PET/CT是宫颈鳞癌治疗后SCC-Ag升高患者复发和 (或) 转移的有效诊断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癫痫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序列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餐后口服左乙拉西坦片,起始剂量500 mg/次,2次/d,一周后加至1 0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二十五味珊瑚丸,1 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癫痫发作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癫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癫痫发作频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患者应用15 min肝胆期普美显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HCC患者,同一患者分别进行15 min和20 min普美显肝胆期延迟扫描(分为15 min组和20 min组)。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配合度评分、病灶检出率评分以及图像指标评分。结果:15 min组VAS明显低于20 min组(t=3.14,P=0.003),并且配合度得分更高(t=2.36,P=0.02);两组均表现出有效的病灶检出率(P=0.18);3个动态时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反映出良好的HCC血供情况(均P>0.05);两组对象图像指标评分(Cm和CER)结果对于HCC不同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以及低分化)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使用15 min普美显肝胆期时间检测与目前临床使用的20 min在影像结果上无显著差异,但是HCC患者的配合度更高,体验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