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吞咽训练能否缓解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就诊的老年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5)与对照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处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2周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的程度,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吞咽障碍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5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两组均接受理疗和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组同时接受BIODEX平衡仪下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下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BIODEX平衡仪进行评定。随访1 年,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稳定性极限指数与姿势性稳定指数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ODI、稳定性极限指数与姿势性稳定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1 年内,对照组复发5 例,治疗组2 例。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功能,提高运动控制能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MJDS)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年女性,可引起关节弹响、疼痛及下颌运动受限等症状。该病病因复杂,物理疗法作为其常用方法[1],疗效不一,因此寻长一种简单、有效、迅速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我科近 2年来共收治 TMJDS患者 156例,男57例,女99例;年龄20~78岁,平均36.43岁。均经口腔科检查确诊,主要为咀嚼肌功能紊乱类和关节结构紊乱类,除外器质破坏类[2]。1.2治疗方法:治疗按仪器种类选择随机分为四组。微波组用上海产MTC—3…  相似文献   
4.
不同内固定方法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3种内固定方法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髌骨分离骨折手术患者分为钢丝环扎组、钢丝张力带组及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每组各30例,进行术后早期规范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并对术后2,3,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做出对比评定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术后两三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比较,钢丝张力带组、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明显优于钢丝环扎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远期评定可吸收线张力带组优于钢丝张力带组及钢丝环扎组。结论:钢丝张力带、吸收线张力带组由于内固定稳固,术后可早期的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更符合现代骨科功能康复的治疗理念,吸收线张力带组在术后被动运动训练时无膝关节皮肤异物刺激感,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饮食结构向高脂、高糖和高热变化 ,导致了疾病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HPL)是诱发冠心病、高血压及脑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所以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药物和饮食控制固然可治疗及预防高脂血症 ,但长期服药不仅产生副作用 ,还增加经济负担 ,使病人难以长期坚持。Sop ko等[1] 研究表明 ,单纯饮食控制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没有运动加饮食控制理想。他将 2 3例正常中年男性志愿者分为限制饮食摄入组和限制饮食摄入加有氧运动组进行对比研究 ,经过 12周发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3~6岁儿童图形命名能力研究,了解不同年龄与性别儿童图形命名能力的特征与规律。方法 运用“认知能力评估与康复训练仪”图形命名测试模块,2018年3月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对上海市781名3~6岁儿童进行测试,采用多元方差分析进行年龄与性别的差异比较。结果 1)不同年龄儿童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性别儿童在两者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与性别无交互效应(P>0.05);2)各年龄组儿童对平面图形的命名得分明显高于立体图形;3)在平面图形命名顺序上,儿童最先习得圆形、五角星与心形,最后习得平行四边形与正六边形;4)在立体图形命名顺序上,儿童最先习得球体、正方体与长方体,最后习得圆柱体与圆锥体。结论 3~6岁儿童图形命名能力发展存在年龄差异,且有特定的习得顺序,对临床中图形认知障碍儿童的干预训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也为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对青年女性膝关节肌力的影响。方法 20名健康女大学生,用等速测试仪,以60°/s角速度,测量无贴扎、肌内效贴扎、安慰贴扎3种状态下的膝关节屈伸向心性收缩及离心性收缩相对峰力矩;用表面肌电图测试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的肌电振幅均方根值(RMS)。结果向心性收缩时,肌内效贴扎时伸肌相对峰力矩明显高于无贴扎、安慰贴扎时(P0.01),屈肌相对峰力矩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内侧肌在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明显低于未贴扎时(P0.01);股外侧肌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明显低于未贴扎时、安慰贴扎时(P0.01);股直肌RMS标化值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离心性收缩时,肌内效贴扎时伸肌、屈肌相对峰力矩均明显高于无贴扎、安慰贴扎时(P0.01);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在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低于未贴扎时(P0.01);股直肌RMS标化值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可以提高股四头肌向心性、离心性收缩肌力,增加腘绳肌离心性收缩肌力,提高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的肌纤维募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种内固定方法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髌骨分离骨折手术患者分为钢丝环扎组、钢丝张力带组及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每组各30例,进行术后早期规范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并对术后2,3,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做出对比评定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术后两三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比较,钢丝张力带组、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明显优于钢丝环扎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远期评定可吸收线张力带组优于钢丝张力带组及钢丝环扎组。结论:钢丝张力带、吸收线张力带组由于内固定稳固,术后可早期的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更符合现代骨科功能康复的治疗理念,吸收线张力带组在术后被动运动训练时无膝关节皮肤异物刺激感,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与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为护理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护理循证方法提出实践问题,按照循证证据检索数据库的“6S”分类模型,检索与“成人肝脏移植术后早期活动”相关的证据,包括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和证据总结。结果 共纳入证据9篇,包括临床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3篇、证据总结1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并对相关证据进行汇总,最终从7个维度总结了22条最佳证据。结论 肝移植术后患者需开展早期活动,需要有专业的实施团队、实施前充分评估安全性、运用专业的辅助工具、实施过程中进行安全监测及疼痛管理;管理者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早期活动实施及安全观察等方面的培训,降低住院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