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脑梗死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63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脑梗死患者,根据血管造影结果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再根据狭窄的部位将狭窄组分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Ⅰ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Ⅱ组)及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组(Ⅲ组);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之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263例患者无狭窄95例,有狭窄168例,狭窄率63.87%,其中Ⅰ组66例(25.10%),Ⅱ组57例(21.67%),Ⅲ组45例(17.11%);共278处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颅内动脉狭窄共119处(42.81%),颅外动脉狭窄159处(57.09%);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见(82处),而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54处)。2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吸烟、高纤维蛋白原(FIB)是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低ApoA-Ⅰ与头颈部动脉粥样狭窄负相关,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高血压(5.463,2.74510.872),吸烟(3.675,1.92110.872),吸烟(3.675,1.9217.031),FIB(3.672,1.8177.031),FIB(3.672,1.8177.418),ApoA-I(0.295,0.1347.418),ApoA-I(0.295,0.1340.652)。结论 1脑梗死患者合并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比率高,尤以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居多。2脑梗死患者合并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累及颅外动脉主要是颈内动脉颅外段,而颅内动脉则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多见于多支病变。3年龄,吸烟,高血压,高FIB,低ApoA-I是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该危险因素有可能降低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率。4合并高血压、吸烟及颈动脉斑块人群更加容易发生颅内外动脉并存狭窄,而合并有高甘油三酯患者易发生单纯颅内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2.
衰老及延缓衰老是当今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热点课题, 寻找延缓衰老的方法对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及延长健康寿命意义重大。聚焦衰老干预研究, 即通过研究人体基本衰老过程, 把衰老作为一个整体器官机能衰退或者通过"治未病"来延迟、预防或减缓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药物干预在延缓衰老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 但其在延缓衰老的效果判定标准、干预衰老途径及方法等方面仍有不同意见, 争议较多。老年医学领域的临床医生对于什么是延缓衰老策略、目前具有前景的延缓衰老药物主要有哪些、人类干预衰老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等关键问题的认知上需要更新掌握。为此, 我们召集延缓衰老药物干预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 全面梳理和总结了目前延缓衰老的热点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前和临床应用证据及进展, 形成《延缓衰老药物干预研究中国老年医学专家共识(2024)》(简称《共识》), 《共识》旨在为促进延缓衰老药物向临床转化提供依据, 同时为提高中老年保健医疗水平提供帮助, 共同促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PARγ在癫持续状态后大鼠脑内的表达。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癫组(n=10),制备锂-匹罗卡品癫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分析方法,观察对照组和造模成功的癫大鼠脑内PPARγ的表达分布和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分析方法,观察锂-匹罗卡品模型大鼠脑内PPARγ的表达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PPARγ在正常大鼠脑内呈弱阳性表达,且主要表达在神经元上;癫持续状态后在星形胶质细胞上呈强阳性表达,神经元形态的细胞上亦有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癫持续状态后PPARγ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大鼠癫持续状态后星形细胞上PPARγ表达增加,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为癫的神经保护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484-1485
目的:提高医师识别造影剂脑损害的能力,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976例应用碘普罗胺行脑血管造影后发生脑损害患者的情况,分析脑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976例中,8例患者发生造影剂脑损害,发生率0.82%;8例患者术前CT表现为颞顶枕叶梗死2例(25%),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2例(25%),颞顶、颞枕、顶叶梗死及未见异常各1例(分别为12.5%);2例(25%)患者既往有药物过敏史。8例患者脑损害表现发生于用药后5~1680min,平均(306.9±525.7)min,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者7例(87.5%),无菌性脑膜炎2例(25%),皮质盲、昏迷及抽搐发作各1例(分别为12.5%);所有患者经地塞米松、盐酸异丙嗪等抗过敏,甘露醇、呋塞米利尿脱水,依达拉奉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及补液对症等治疗后其急性脑损害表现完全消失,症状持续28~120h,平均(60.9±29.4)h。结论:造影剂碘普罗胺可引起急性脑损害,对造影术中、术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者,需高度警惕排查该病。  相似文献   
5.
正李斯特菌属(listeria)分为2个群7个种,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亦称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是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可引起血液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美国多中心研究表明LM脑膜炎占细菌性脑膜炎的8%~[1],欧洲和北美的研究报告在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脑膜炎中LM脑膜炎占5%~10%[2],国内尚无相关数据。LM脑膜炎与其他类型脑膜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34例SC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鞘内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鞘内组还予鞘内注射药物,对其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2.4%(11/34)的SCD患者有贫血,58.8%(20/34)的患者MCV、MCH、RDW-SD均升高,67.6%(23/34)的患者血清Vit B12水平降低,34.4%(11/32)颈髓后部斑片状或长条状异常信号,25.0%(7/28)胸髓后部有异常信号,肌电图阳性率85.7%(24/28),体感诱发电位阳性率87.0%(20/23)。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鞘内组较常规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Vit B12水平可以作为诊断SCD的有力证据,MCV、MCH及RDW可以作为SCD诊断的参考指标。脊髓MRI阳性率较低;肌电图及SEP等检查可协助诊断。静脉补充VitB_(12)是治疗SCD的有效手段,且静脉给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SCD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卵巢穿刺取卵术后脑水肿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COH和取卵术后脑水肿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采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后获卵30枚, 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予羟乙基淀粉500 mL扩容。取卵术后8 h突发烦躁、意识模糊、呕吐, 血生化指标检查示低钠血症, 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示双侧卵巢增大, 内见多个囊肿;头颅CT示脑水肿。高渗盐和甘露醇治疗12 h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症状缓解。取卵术后第5天因腹腔积液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放腹水。取卵术后第7天因血浆D-二聚体升高予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血栓。2周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COH和取卵术后脑水肿发生率低, 但其症状重且可能危及生命。低钠血症可能是此患者脑水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492-149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45例,根据是否并发DEACMP,分为并发DEACMP 46例患者(观察组)和未并发DEACMP 99例患者(对照组)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期昏迷时间、接受高压氧治疗时间、脑血管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史及头颅CT/MRI等因素与发生DEACMP的相关性。结果:145例患者中,DEACMP发生率31.72%;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40岁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60.9%和76.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昏迷时间<12h7例(15.2%),25~48h10例(21.7%),>48h15例(32.6%),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O中毒后接受高压氧治疗时间<2h和>4hDEACMP的发生率分别为8.7%和63.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头颅CT/MRI异常DEACM发生率为80.4%,显著高于对照组43.40%(P<0.01);观察组既往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昏迷时间、接受高压氧治疗时间、头颅CT/MRI异常、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均为DEACM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DEACMP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尤其年龄、昏迷时间、接受高压氧治疗时间、头颅CT/MRI异常、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等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 Survivin 与骨肉瘤分期、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方法:我院67例骨肉瘤患者及同期21例良性骨软骨瘤,以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凋亡抑制蛋白 Survivin 表达情况。分析骨肉瘤、良性骨软骨瘤 Survivin 阳性检出率,并对不同分期(Ennecking 外科分期)、组织学分型(WHO 骨肿瘤分类标准)及 Survivin 表达对3年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结果:67例骨肉瘤患者 Survivin 阳性者45例,阳性率67.16%,21例骨软骨瘤患者检出 1例,阳性率4.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Ⅱa 期阳性检出率33.33%较Ⅱb -Ⅲ期的82.61%显著低下(P <0.05)。阳性率普通中心型>毛细血管扩张型>表面型,与表面型比较普通中心型及毛细血管扩张型阳性率均显著较高(P <0.05),普通中心型与毛细血管扩张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Survivin 阳性及阴性生存率分别为68.89%、90.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个月阳、阴性生存率分别为57.78%、77.27%(P >0.05),24个月阳、阴性生存率分别为42.22%、54.55%(P >0.05),36个月阳、阴性生存率分别为28.89%、45.45%(P >0.05)。结论:凋亡抑制蛋白 Survivin 与骨肉瘤分期、病理组织学有较强相关性,对骨肉瘤患者预后亦有一定预测价值,将其作为骨肉瘤新的治疗靶点及观察指标具有可行性。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Ⅰ-Ⅱa stage positive rate (33.33%)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82.61% of Ⅱb -Ⅲ stage(P <0.05).With the positive rate of general central type >telangiectasis >surface type, compared with surface type ,positive rates in general central type and telangiecta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0.05),and the positive rates between the general central type and telangiectasis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In 6 months of follow -up,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urvival rates of Survivin were 68.89% and 90.91% re-spectively,which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In 12 months,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urvival rates were 57.78% and 77.27% respectively(P >0.05).In 24 months,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urvival rates were 42.22% and 54.55% respectively(P >0.05).In 36 months,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urvival rates were 28.89%and 45.45% respectively(P >0.05).Conclusion:There is a certain extent predictive value of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Survivin and osteosarcoma stage,histological,and also for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西妥昔单抗对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C)肝转移患者肝功能和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0例晚期CC肝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晚期CC常规治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妥昔单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肝转移灶直径、肝功能变化和非肿瘤肝组织病理表现,分析伊立替康联合西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癌胚抗原(CEA)、CA19-9水平和转移灶直径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均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为29.1%,疾病控制率为76.4%;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58.2%,观察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肿瘤肝组织外观淤血、水肿和窦状隙扩张伴肝萎缩、坏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58.2%(32/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6%(2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西妥昔单抗对患者肝功能可造成一定影响,随着患者肝脏细胞损伤的修复,该影响可逐渐降低。该方案在晚期CC肝转移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均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