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平衡垫训练对偏瘫儿童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博爱医院偏瘫儿童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60min,观察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40min及平衡垫训练20min,共4周。训练前后分别对2组儿童采用10m步行测试(10MWT)、“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患侧站立阶段百分比、患侧步长、步宽、动态及静态压力中心(COP)椭圆面积进行评定。结果:训练4周后,2组10MWT及动态COP椭圆面积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UGT及静态COP椭圆面积均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训练后,2组步宽均显著减小(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侧步长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观察组患侧站立阶段百分比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衡垫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偏瘫儿童的平衡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姿势控制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关键问题。而维持坐位对于脑瘫儿童执行手部前伸动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因素。与正常儿童的姿势控制相比,脑瘫儿童的协同作用及动作策略表现较差,患儿有产生特定方向性调整的能力,但是在募集特定方向性调整的能力方面,则表现出明显的发育迟滞。目前,有关脑瘫儿童姿势控制的运动疗法主要包括应用特制座椅、倾斜和改变座椅面和角度以及各种平衡训练,而缺少对某一种特定治疗方式在脑瘫儿童中应用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机器人康复训练能否替代人工训练。方法:将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次;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上肢机器人训练1次,2组均训练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MACS)、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定量表(MUUL)进行评定,测量患侧肘关节、肩关节水平位主动活动度(ROM)。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2组MUUL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MACS评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降低(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内收RO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增加(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外展及肘关节ROM较训练前均有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促进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与人工效果相当,在某些方面要优于常规人工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语教学模式在临床运动疗法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找出最佳的适合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2007 级和2008 级康复治疗专业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对照组学生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个年级学生随堂考试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英文试题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P<0.05) ,但两组总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赞成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结论临床运动疗法学双语教学不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步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终极目标在生物力学水平上的体现,对儿童心理和运动独立性的形成均有重要意义.痉挛型脑瘫儿童需要提高步行功能以获得独立的移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传统的步行训练操作标准无法规范统一,评定指标不能标准量化.下肢康复机器人以高强度、重复性运动为特征,是近年来改善神经疾患步行移动功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简单...  相似文献   
6.
早期物理治疗对改善脑瘫高危儿的远期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将患儿父母作为治疗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的早期物理治疗方案,对于患儿的运动发育有较大影响。脑瘫高危儿的早期治疗主要包括Vojta 法、Bobath 法及Doman-Delecato 法等,而其中Vojta法呈现出决定性优势。目前还缺少一种特定的治疗方案在脑瘫高危儿中应用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儿童下肢康复机器人原厂弹簧足部升降器无法较好地实现小腿较短患者踝关节背屈的问题进行改进并验证改进效果。方法 下肢康复机器人足部升降器,Lokomat儿童下肢康复机器人(瑞士Hocoma公司生产)。根据足部升降器结构原理对其中的弹簧长度进行了优化改进。定制螺旋部分长度分别为原有弹簧(65 cm)三分之二长度(43 mm)和三分之一长度(22 mm)的两种弹簧,进行对照试验。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接受符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适应证的患儿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8.21岁;下肢长度280~400 mm,平均下肢长度337.14 mm;10例小腿长度≤330 mm,4例小腿长度> 330 mm。分别使用3种长度的弹簧足部升降器进行训练,采集踝关节的角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统计学计算后,分析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和踝关节最大变化范围。结果 与设备原厂足部升降器相比,改进后的足部升降器解决了小腿长度较短儿童患者无法较好地实现踝关节背屈的问题。使用22 mm长度弹簧足部升降器时的踝关节跖屈-背屈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复促通疗法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SHCP)儿童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HCP儿童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每天给予常规康复训练60min,观察组每天给予反复促通疗法训练60min,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10m步行测试(10MWT)评价步行速度,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侧下肢处于支撑中期和摆动中期时髋、膝、踝关节角度以及处于足跟着地期时踝关节角度。结果:训练后2组自选步行速度(SWS)和最快步行速度(MWS)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训练后患侧下肢处于支撑中期时与训练前比较,2组患侧髋关节屈曲角度明显降低(P<0.05),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增加(P<0.05),患侧踝关节背屈角度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各项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患侧下肢处于摆动中期时与训练前比较,2组患侧髋、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患侧下肢处于摆动中期时观察组患侧踝关节背屈角度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