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联合腕踝针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以及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SAS 9.4统计软件生成随机序列,按1∶1的比例将符合根除H.pylori适应证的初治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四联疗法联合10 d腕踝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停药后4周消化道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10 d后、停药后4周消化道中医症状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H.pylori计数变化情况,统计治疗10 d后H.pylori根除率;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评估安全性。结果 70例患者全部纳入分析。2组治疗10 d后和停药后4周消化道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消化道中医症状疗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10 d后H.pylori根除率及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良好。结论四联疗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可明显改善H.pylori感染患者消化道症状,安全性良好,但与单纯四联疗法治疗比较未提高H.pylori根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草渣中的总黄酮体外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方法将甘草渣中的总黄酮提取物制成不同浓度溶液,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检测甘草渣中总黄酮对体外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结果甘草渣中的总黄酮在0.25~25 mg/m L范围内对·OH自由基清除率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0.53%、59.89%、65.64%、69.30%、80.06%。结论甘草渣中的总黄酮有明显的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EPR技术和试验结果可用于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有效活性成分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周期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组织中1-磷酸鞘氨醇(S1P)受体在梗死区的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过程中对梗死区血流恢复及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造成大鼠左室大面积心梗,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 h观察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过程中血流的变化情况。然后处死大鼠,取其心肌组织,提取组织中的RNA,采用实时定量荧光技术(PCR)测定心肌组织中S1P受体mRNA在梗死区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6 h,大鼠心肌血流量和心肌微血管壁通透性随时间节点的增加均明显降低;术后12 h,这种趋势趋缓。术后6 h,S1P1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结扎梗死大鼠梗死区的S1P2受体mRNA在术后各时间节点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术后6 h,结扎梗死大鼠梗死区的S1P3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强,但术后12 h出现较为明显的表达抑制现象。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肌血流恢复和新生血管早期可能与S1P1受体mRNA下调有关,随后与S1P2受体mRNA、S1P3受体mRNA逐渐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血清sICAM-1、ET、NO水平,比较两组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瘀证中医症状评分、血清sICAM-1、ET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 观察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比对照组高(88.46%与69.23%,P<0.05); 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相近(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 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0.38%与75.00%,P<0.0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对感染科护理质量及护士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科护士分层管理前后各6个月的患者及全体护士,将患者分为分层组(254例)与分层前组(213例)。观察分层管理前后两组护理质量及护士心理状态、安全防护行为的差异。结果分层组在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护理无差错率方面均高于分层前组(均P<0.05);分层后焦虑( SAS量表)和抑郁( 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分层前(均P<0.05);分层组在垃圾分类,注射器使用后单手复帽,接触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戴手套,操作前后洗手,正确佩戴口罩和帽子方面合格率均高于分层前组(均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且对改善护士心理状态及安全防护行为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刚  张玉洁  周梅  赵峰 《新疆医学》2010,40(1):34-36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在大中城市逐渐高居女性恶性肿瘤榜首,且随着乳腺癌检测及诊治水平的提高,单侧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普遍延长,在一侧乳腺癌治疗后对侧乳腺发生癌的机会也在增加,因此在一侧乳腺癌术后估计对侧乳腺再发生癌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双侧乳腺癌的了解和研究有限,且结果不一。现将本院2000年-2008年确诊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根据关节镜栏的情况进行关节镜清理关节腔并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钠,给药1次5周,2mL次,连续给药5周后判定治疗效果。观察关节镜清理配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关节镜清理配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能有效缓解疼痛等症状,改善关节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刺山柑总生物碱乳膏局部外敷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皮肤胶原沉积情况。方法 48只小鼠随机分为刺山柑组、青霉胺组、模型组、正常组各12只,正常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博来霉素(30 mg/d)制备SSc模型,制模成功后,刺山柑组背部注射部位外敷500 mg/kg刺山柑总生物碱乳膏,青霉胺组灌胃给予125 mg/kg青霉胺,模型组及正常组外敷不含药物乳膏基质。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胶原蛋白沉积情况,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皮肤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细胞核因子(NF-κB)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皮肤组织TLR4、MyD88蛋白。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胶原蛋白沉积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山柑组及青霉胺组胶原蛋白沉积明显减少(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增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刺山柑组及青霉胺组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 刺山柑总...  相似文献   
9.
近视眼屈光度≥-6.00 D时,称为高度近视眼(HM)。HM发展出现病理改变时,称为病理性近视眼(PM)。儿童青少年HM的眼底可出现豹纹状眼底、周边视网膜变性、视盘倾斜、视盘旁区萎缩弧、脉络膜萎缩薄变、眼底微循环障碍及后巩膜葡萄肿等特征;当发展为PM时,可出现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圆顶状黄斑、近视性黄斑病变、单纯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Fuchs斑、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等改变。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HM眼底改变,而对儿童青少年HM的关注较少。本文中笔者对近年来儿童青少年HM眼底改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5,(7):854-856
目的:观察益血补肾类中药配伍对糖尿病早期肾病(END)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61例END患者依据抽签结果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7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血补肾方。治疗6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淀粉样蛋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51%,对照组总有效率51.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4517,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β2-MG、UAER、SAA、IL-6、TNF-α、hs-CRP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FGB、HbAlc以及BUN、Ccr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血补肾方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疗效确切,且能显著抑制肾脏炎症性损伤,利于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