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评】 乳腺癌一直被认为是低免疫原性的“冷肿瘤”,因此免疫疗法在乳腺癌中乏善可陈。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亚型,治疗方案有限却又极具侵袭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NBC肿瘤突变负荷较大,肿瘤细胞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表达量较高,肿瘤微环境中富含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故推测其可能是一种对免疫积极应答的“热肿瘤”。IMpassion130是全球首个在晚期TNBC患者中获得阳性结果的Ⅲ期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首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不管在意向性治疗分析集(intention-to-treat)人群还是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人群,均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期中分析显示,PD-L1(+)人群OS延长将近10个月。继化疗、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以后,IMpassion130研究开启了免疫治疗的新希望,为TNB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和获益机会。 其次,PD-L1(+)人群OS获益更明显,提示PD-L1表达检测可能是一种富集将从免疫治疗获益的TNBC患者的有效途径。入组患者中PD-L1(+)比例高达40.9%,意味着相当比例的TNBC患者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目前PD-L1表达检测大都基于免疫细胞而不是肿瘤细胞,如何准确检测肿瘤组织PD-L1表达、不同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如何利用更多免疫活性标志物富集更有效人群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再次,免疫制剂可能需要其他药物来帮助引爆免疫系统,提高疗效。紫杉类药物是针对乳腺癌有效的药物之一,但既往研究提示紫杉醇治疗前需要用糖皮质激素预处理,后者可能影响免疫治疗效果。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不需要激素预处理,还具备免疫调节功能,不影响阿特珠单抗介导的免疫治疗效应,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最佳拍档。 综上,本研究为TNBC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和新选择,有望改变现有晚期TNBC的临床治疗标准,未来还需探索更多生物标志物精准筛选免疫治疗获益的人群,让TNBC患者预后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几年在国际杂志上相继发表过一些meta分析/系统评价,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行.在和这些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总感觉目前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我国的地位很"尴尬",比如某单位规定:系统评价/meta分析不能作为职称晋升的依据.前段时间,大名鼎鼎的Science杂志揭露了中国地下论文买卖市场,Meta分析/系统评价更是躺着中枪.在工作中,笔者也经常遇见一些同行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存有偏见,甚至完全不屑于顾.对此,笔者要不就是欲言又止,要不就是有口难辩.的确,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办:把自己的思想装近别人的脑袋;把别人的钞票装进自己的钱包.在此,笔者借科研时间这个平台,谈谈自己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几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周剂量奈达铂治疗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疗效及毒性。方法选取49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奈达铂每周化疗同步放疗(同步组)24例和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25例,两组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剂量60~66Gy。同步组奈达铂30mg/m2,每周1次,连续6周。结果同步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87.5%,单放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2~3度白细胞下降54.2%,明显高于单放组的20.0%(P<0.05),同步组3度血小板下降3例,单放组无3度血小板下降病例。两组2~3度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32.0%)。结论奈达铂每周化疗同步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骨髓抑制加重但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个体化确定肺癌放疗ITV的必要性和应用千伏锥形束CT(kVCBCT)个体化确定肺癌放疗ITV 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每位患者行1次常规定位CT扫描和3次kVCBCT扫描。根 据常规定位CT勾画的可见肿瘤病灶为GTV,以GTV为基础,根据肿瘤所在肺叶的位置,外扩固定边界形成 IGTV,称之为IGTV-p;根据kVCBCT勾画的可见肿瘤形成IGTV-c。GTV、IGTV-p和IGTV-c分别外扩5 mm,形 成CTV、ITV-p和ITV-c。比较ITV-p和ITV-c的体积;ITV-p叠ITV-c体积;比较CTV和ITV-c的体积;以 COM/SUM比值为参数,评价kVCBCT确定ITV的重复性。结果患者ITV-p和ITV-c的体积分别为(150.1±87.3 ) cc与(88.0±54.3) cc,二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1)。ITV-p叠ITV-c体积为 (67.1±32.4) cc。CTV与ITV-c比较,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COM/SUM比值为(63.0± 8.2)%。结论根据常规定位CT,“群体化”确定肺癌放疗ITV存在不足,锥形束CT可以用于个体化确定肺 癌放疗的ITV。  相似文献   
5.
6.
7.
2011年3月10-12日,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CSCO)联合主办了第八届"中国肺癌高峰共识会",来自全国的500多位专家,讨论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型肺癌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放疗为食管癌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疗效并不理想。目前认为肿瘤在PET-CT上高摄取的区域可能与放射抵抗有关。本文通过观察放疗前和放疗中两次PET-CT所显示的食管原发病灶18F-FDG高摄取区域的空间位置关系,从而推测依据放疗前的PET图像上所显示的食管癌原发灶高18F-FDG摄取的信息进行区域选择性加量放疗的可行性。方法:入组2011—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初治食管鳞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放疗前和放疗40 Gy时(第2次同步化疗前)分别行18F-FDG PET-CT扫描。在第1次PET图像上原发灶勾画首先以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2.5、5和40%~70%SUVmax-pre为阈值在PET图像上自动勾画得到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2.5pre、GTV5pre、GTV40%pre、GTV50%pre、GTV60%pre和GTV70%pre。在第2次PET图像上,以SUV=2.5和70%~90%SUVmax-dur为阈值勾画得到GTV2.5dur、GTV70%dur、GTV80%dur和GTV90%dur。计算两次PET图像上以阈值自动勾画的区域的空间交集分数(overlap fraction,OF),即两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交集的体积与两个ROI相对较小的体积的比值。结果:共入组22例患者。所有患者的原发灶SUVmax、SUVmean均有显著下降(P=0.003和P<0.0001)。残留高摄取区域与治疗前GTV50%pre的OF达到70%以上,其中热点区域GTV90%dur完全处于原发灶的高摄取区域内,OF达到100%。以不同阈值勾画的体积有很大差异,而放疗前和放疗中的食管癌原发灶高代谢区域尽管体积变化很大,但空间位置保持相对的稳定。结论:放疗中食管鳞癌原发灶的SUV显著下降,但食管癌原发灶残留的18F-FDG高摄取区域仍然较稳定的落在治疗前原发灶GTV及治疗前PET上所显示的18F-FDG高摄取区域内,提示依据治疗前PET图像来选择性对食管癌原发病灶的部分区域进行局部加量放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能谱CT研究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及其图像质量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前列腺外周带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发现38个病灶,包括前列腺癌20个、前列腺增生18个.患者均行三期动态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CT能谱成像,在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和40~140 KeV各组单能量图像上测量和计算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记录每个病灶CNR最高的图像所对应的KeV值,每个病灶测量3次(选取3个不同层面),计算其均值.对不同期相的140 kVp图像和50 keV图像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5级评分法)和客观评价(CNR),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为(50.7±1.53) keV.不同期相50 keV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88±0.64、3.88±0.64和3.63±0.74,140 kVp图像的相应评分分别为2.63±0.52、2.88±0.64和2.50±0.54.病灶在不同期相50 keV图像上的CNR(32.42±5.06、36.02±5.80和34.97±4.14)均高于140 kVp图像(13.45±3.53、20.86±4.34和21.14±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检查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为50 keV,其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普通混合能量图像,有利于前列腺外周带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虽然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有进一步提高 ,但鼻咽癌放疗的总体疗效没有明显提高 ,五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 0 %— 6 0 % ,5年累积局部复发率达 2 0 %— 30 % [1 ] 。加速超分割是综合利用加速分割和超分割的特点 ,分割剂量较常规分割方式小 ,但比超分割方式分割剂量大 ,分割次数较常规分割增多 ,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予相对高的剂量 ,可能减少放射治疗过程中克隆源性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的机会 ,同时又不增加正常组织的后期放射损伤。本研究试图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能否提高鼻咽部原发灶控制率 ,相应地提高生存率。材料和方法一 研究对象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