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4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21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6篇
基础医学   30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513篇
内科学   1007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45篇
特种医学   180篇
外科学   555篇
综合类   3118篇
预防医学   248篇
眼科学   125篇
药学   805篇
  36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168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早期诊断率不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切除的中晚期,5年总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微无创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具有相对安全、高效、创伤小、便捷等优点,在控制胰腺肿瘤进展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都得到了一定改善。目前应用于胰腺癌的主要微无创治疗技术有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射频/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不可逆性电穿孔、化学消融、光动力治疗以及经皮125I粒子植入术等。本文就微无创治疗技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骨科术后患者禁食禁饮时间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且麻醉方式为全麻及椎管内麻醉的患者4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4月1日至4月25日刚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22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7月24日至8月14日已开展品管圈活动的204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禁食禁饮时间以及品管圈成员的成长情况。结果品管圈目标达成率为124.9%;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术后禁食禁饮时间显著缩短,由活动前的238.5 min缩短为61.1 min(P0.05);全员6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平均成长值为3.4。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缩短了骨科术后患者禁食禁饮时间,同时提高了全员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EFNB2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以膀胱癌细胞系T24、5637、J82和UM-UC-3细胞为研究对象,选用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系SV-HUC-1细胞作为阴性对照。通过慢病毒载体转染shRNA-EFNB2进行敲低实验,然后分别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FNB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Vimentin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系SV-HUC-1细胞相比,膀胱癌细胞系中EFNB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其中以T24细胞表达最高(P<0.01)。敲低T24细胞系EFNB2基因表达后,T24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P<0.05);细胞周期虽然尚未有显著变化,但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并且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5),促凋亡蛋白B...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糖尿病足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静脉血标本作为试验组(糖尿病足组),另外取98例非糖尿病足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糖尿病组),101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受检对象外周静脉血中HMGB1、MMP9和AGE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足组患者和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HMGB1、MMP9和AGE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组患者相比,糖尿病足组患者HMGB1、MMP9和AGE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组患者血清中HMGB1的表达量与AGE(r~2=0.31)和MMP9(r~2=0.77)的表达量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外周血中HMGB1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其可能是糖尿病足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5.
诱导移植器官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是克服免疫排斥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当前器官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NKT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T淋巴细胞,同时表达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标记,具有较为恒定的TCR α和独特的CDld限制性,通过调节Th1和Th2细胞发育参与免疫调节,在诱导免疫耐受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球约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我国约1.3亿,其中1/4为慢性乙型肝炎,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目前主要依靠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治疗。但目前各种药物对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清除均无良好的效果,难以彻底清除病毒。因此,研究其他治疗策略,仍然具重要意义。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基因通过某种途径导入细胞而发挥治疗作用,是极具潜力的抗乙肝病毒治疗策略。本仅对部分慢性乙型肝炎基因治疗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血管性痴呆(VD)的发生率亦有所升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关VD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本主要对VD的危险因素,分类,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简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PBL在泌尿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问题教学为基础的教学(Prob lem-Based Learn ing,PBL)是将整个教学过程纳入到真实的临床问题中,并围绕若干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的方式[1-2]。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一直采用“填鸭式”教学,它往往缺乏活力,缺乏时代的气息,教材内容重复,知识成旧,忽视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包含颈外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颈外静脉包含在颈阔肌肌皮瓣内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先形成蒂在颌缘下包含颈外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待口腔肿瘤切除后,将肌皮瓣经口底隧道引入口腔修复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7例,肌皮瓣均无血运障碍,100%存活,其中有2例发生口面痿,经换药后痿口完全闭合。结论将颈外静脉包含在颈阔肌肌皮瓣内有助于肌皮瓣血循环的改善和存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肋骨切除术在HIFU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肋骨切除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hg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e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右叶中晚期肝癌分为肋骨切除组(36例,43病灶)和非肋骨切除组(32例,40病灶),随访两组患者HIFU联合TACE后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总平均随访(11.9±11.4)月,两组中位生存期及1、2年生存率分别依次为13月、52.3%、21.8%与12月、46.8%、17.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155);其病灶完整消融率和消融体积>80%比例分别依次为46.5%、79.1%与37.5%、67.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切除术不能有效提高HIFU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