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引导徒手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徒手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乳腺癌经高频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枪徒手穿刺活检情况。结果36例可疑乳腺癌经超声引导徒手穿刺活检均取得满意的病理材料,病理诊断为乳腺癌,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诊断率100%,其中1例未明确病理组织学分型,对组织学分型诊断率为97.2%。所有穿刺活检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乳腺癌应用高频超声定位徒手穿刺活检可以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血管瘤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鉴别婴幼儿浅表血管瘤增生期与退化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将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39例患儿分为增生期血管瘤及退化期血管瘤,比较不同分期血管瘤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结果 血管瘤增生期24例,VI 0.51±0.11,FI 38.06±6.64,VFI 19.54±5.52;退化期15例,VI 0.32±0.15,FI 30.81±10.29,VFI 11.07±6.47。增生期VI、FI、VFI均高于退化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能实时、清晰、动态显示肿块的血流情况,并对血管瘤分期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对非创伤性下肢肿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非创伤性下肢肿胀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分析超声对非创伤性下肢肿胀原因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119例,下肢静脉血流淤滞或缓慢28例,腘窝囊肿破入小腿肌间隙伴血肿形成4例,膝关节腔积液3例,超声检查未见异常51例。结论超声对非创伤性下肢肿胀原因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非创伤性下肢肿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168例被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术前均经超声检查,对其二维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频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98.8%。乳腺癌的高频声像图特征有肿块形态不规则、毛刺状边缘、微钙化灶、纵横比大于1、局部浸润、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阻力指数大于0.70等。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pEGFP-N1基因的最佳转染方法。方法:以超声微泡造影剂、超声辐照、脂质体转染及其相互结合的方法,将质粒pEGFP-N1基因转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24h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率。结果:以超声+微泡+脂质体组基因转染效率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微泡与脂质体结合能明显提高pEGFP-N1基因在人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转染率,是一种较理想的基因转染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AR)对乳腺癌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经病理结果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乳腺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乳腺癌患者不同组织学分级间、不同临床分期间AR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以AR≥1.5为诊断恶性的标准,73例恶性,诊断符合率为69.52%。超声弹性成像AR在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Ⅰ~Ⅲ级的AR值分别为1.210±0.018、1.470±0.126、1.600±0.028,临床分期Ⅰ~Ⅳ期AR值分别为1.230±0.056、1.540±0.017、1.580±0.025及1.620±0.023,即AR在组织分级较高及临床分期较晚时增大。结论 AR可为乳腺癌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超声ClarifyTM血管增强(VE)技术联合CDFI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患者(186支肾动脉)分别行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VE技术联合CDFI检测,与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186支肾动脉中,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检出10支肾动脉狭窄,21支肾动脉显示不清,肾动脉显示率为88.71%(165/186);VE技术联合CDFI检出16支肾动脉狭窄,7支肾动脉显示不清,肾动脉显示率96.24%(179/186)。肾动脉造影检查发现22支肾动脉狭窄,2支闭塞。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的敏感度39.13%(9/24),特异度99.38%(161/162);VE技术联合CD-FI的敏感度58.33%(14/24),特异度98.78%(160/162)。结论 VE技术联合CDFI对肾动脉的显示率及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比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经手术或腹腔镜检查确诊为胆结石的患者中筛选出200例,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检查在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00例胆结石患者中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诊断为胆结石的184例,漏诊16例,诊断准确率及漏诊率分别为92.0%、8.0%;超声检查对典型胆囊结石、胆囊颈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100%,明显高于充满型胆囊结石及多发性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P <0.05。结论:将超声检查应用于胆结石的临床诊断可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作为胆结石的常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监测宫颈形态变化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223例孕妇分为足月分娩组134例和先兆早产组89例,分别于孕24、28、32及36周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宫颈形态长度的变化,以及宫颈指数,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足月分娩组中宫颈长度随孕周增大而缩短;先兆早产组孕妇的宫颈长度均较相应孕周的足月分娩组短,其中24、28及36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早产组各孕周的宫颈指数均较足月分娩组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先兆早产组中71例保胎成功,18例发生早产。先兆早产组中21例有宫颈漏斗形成,18例早产者均有宫颈漏斗形成。漏斗形成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6%;以足月分娩孕妇28周时的宫颈长度2.61cm为临界值,其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结论经阴道超声实时监测宫颈形态结构变化对预测早产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