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其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体内后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研究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大鼠局部创面后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脾脏及胸腺中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切除SD大鼠背部皮肤建立2cm×2cm创面,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覆盖经预处理的再生多孔丝素膜,将已切除皮肤的表皮盖在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对照组仅覆盖自身表皮层。于术后第3,14,28,56,90天观察创面愈合及丝素膜的残留情况,采用双色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脾脏及胸腺中CD3+CD25+/CD3+T细胞百分率。结果与结论:植入早期,两组均可见局部、轻微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至28d后,炎症细胞逐渐减少,并且在整个动态观察过程中,两组结果一致。实验组外周血中活化T细胞在14d之前呈一过性升高,随后开始下降,至28d以后,活化T细胞水平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脾脏与胸腺T细胞均有少量活化,随后即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胸腺中CD3+CD25+/CD3+T细胞的阳性率较脾脏微高,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再生多孔丝素膜对T淋巴细胞的激发作用较小,引发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不同局部皮肤温度环境中的纺织品触觉认知神经能力和相关情绪脑功能区。方法对18名健康受试者进行fMRI研究,采用相同牛仔布,分别对前臂局部皮肤进行不同(低、中、高)温度调节后,进行相同触觉刺激。结果高温条件下,触觉感觉更多为情绪相关的特征功能区激活;中温条件下,触觉感觉更多为辨识相关的特征功能区激活;低温条件下,触觉感觉为基础特征功能区激活。顶岛盖区在3种温度条件下都有显著激活,激活范围和程度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加。结论利用脑背侧空间触觉脑功能区和脑腹侧频率触觉功能区的协同作用,局部皮肤温度增加可提高触觉敏感性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背景: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其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体内后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研究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大鼠局部创面后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脾脏及胸腺中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切除SD大鼠背部皮肤建立2cm×2cm创面,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覆盖经预处理的再生多孔丝素膜,将已切除皮肤的表皮盖在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对照组仅覆盖自身表皮层。于术后第3,14,28,56,90天观察创面愈合及丝素膜的残留情况,采用双色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脾脏及胸腺中CD3+CD25+/CD3+T细胞百分率。结果与结论:植入早期,两组均可见局部、轻微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至28d后,炎症细胞逐渐减少,并且在整个动态观察过程中,两组结果一致。实验组外周血中活化T细胞在14d之前呈一过性升高,随后开始下降,至28d以后,活化T细胞水平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脾脏与胸腺T细胞均有少量活化,随后即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胸腺中CD3+CD25+/CD3+T细胞的阳性率较脾脏微高,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再生多孔丝素膜对T淋巴细胞的激发作用较小,引发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4.
背景: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其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体内后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研究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大鼠局部创面后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脾脏及胸腺中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 方法:切除SD大鼠背部皮肤建立2 cm×2 cm创面,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覆盖经预处理的再生多孔丝素膜,将已切除皮肤的表皮盖在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对照组仅覆盖自身表皮层。于术后第3,14,28,56,90天观察创面愈合及丝素膜的残留情况,采用双色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脾脏及胸腺中CD3+CD25+/ CD3+T细胞百分率。 结果与结论:植入早期,两组均可见局部、轻微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至28 d后,炎症细胞逐渐减少,并且在整个动态观察过程中,两组结果一致。实验组外周血中活化T细胞在14 d之前呈一过性升高,随后开始下降,至28 d以后,活化T细胞水平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 0.05);脾脏与胸腺T细胞均有少量活化,随后即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胸腺中CD3+CD25+/ CD3+T细胞的阳性率较脾脏微高,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 > 0.05)。说明再生多孔丝素膜对T淋巴细胞的激发作用较小,引发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再生多孔丝素膜在创伤局部应用后的降解吸收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切除背部皮肤建立创面,面积为2cm×2cm。将125I标记的再生多孔丝素膜覆盖在创伤面,再将切除皮肤的表皮层盖在再生多孔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在术后3h和3、6、13、20、27、34、41、48、55d,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进行显像,示踪至同位素信号消失。处死大鼠,取创面皮肤经HE染色后对其中的炎症细胞进行分析。脾脏细胞经双色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25+/CD3+T细胞的比率。结果大鼠种植再生多孔丝素膜55d,SPECT显像的同位素信号基本消失。创面皮肤下HE染色观察到少量的炎症细胞,未观察到残留丝素成分。实验组脾脏中CD3+CD25+/CD3+T细胞的百分率为(7.34±1.85)%,对照组为(7.18±0.3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再生多孔丝素膜创面局部应用可在2个月内完全降解吸收,对免疫细胞的激发作用较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创面修复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6.
手机对男性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手机作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产生的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磁辐射波(electromagnetic waves,EMW)是否对人体产生潜在威胁也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初步的有关调查资料虽然存在研究设计的局限性,但是已有报道指出手机的使用与男性不育有关。近来的报道还指出,使用手机可以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动力和生命力降低、精子形态改变,从而影响精液质量。虽然过去大量研究指出手机使用可以导致男性不育,但是手机产生的EMW对男性生殖系统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有关手机辐射对男性生殖系统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树猛  刘茜 《中国临床康复》2014,(16):2594-2600
背景:三维纤维支架材料立足于模拟干细胞体内微环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维持干细胞的活性,保证组织修复或干细胞治疗的疗效。目的:综述纳米纤维三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与干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立足于这种材料的组织工程研究进展。方法:由作者在web of science以“tissue engineering, nanofiber scaffold, stem cel fate”为关键词,检索与干细胞组织工程和纳米纤维三维支架密切相关的研究。结果与结论:纳米纤维三维支架能够模拟干细胞微环境的物理结构,在其基础上进行表面改性可以进一步模拟微环境的化学信号,可为干细胞移植提供一个可靠的载体。纳米纤维三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子自组装技术、溶液相分离和静电纺丝技术等。三维支架材料可以调控包括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特定物理结构和生物化学表面的三维支架还可以在体外诱导干细胞向骨骼/软骨、神经或者肌肉等方向分化,还可以为干细胞移植提供适宜的微环境,保证干细胞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射频(radiofrequency,RF)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将电信息源(模拟或数字的)用高频电流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形成射频信号,经过天线发射到空中;远距离将射频信号接收后进行反调制,还原成电信息源,这一过程称为无线传输。  相似文献   
9.
目的:抗氧化性丝素蛋白(SF)胰酶水解工艺的优化。研究水解物对过氧化氢(H2O2)造成人肝癌Hep G2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丝素蛋白胰酶水解过程中反应时间、p H、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对水解工艺的影响。测定水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率。用不同浓度H2O2处理细胞24 h,测定细胞活性,选择合适浓度的H2O2损伤细胞。然后再将细胞分为空白组(不加药物处理),H2O2损伤组,H2O2损伤+5 mmol·L-1N-乙酰半胱胺酸(NAC)治疗组,H2O2损伤+10,20,30,50 g·L-1SF治疗组。观察细胞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最佳水解工艺是酶浓度6%,反应时间160 min,底物质量浓度20 g·L-1,p H 8,温度38℃,此水解条件下所得水解液对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为72.73%,水解物分子量在10 k Da以下,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率均提高。H2O2损伤细胞后细胞活性降低并且细胞中MDA含量增加(P0.05)。与H2O2损伤组比较SF治疗组中细胞活性升高,MDA的含量也降低(P0.05)。H2O2损伤细胞后,TNF-α含量上升,SOD,CAT的活性和T-AOC能力均下降(P0.05),SF治疗能降低TNF-α含量,提高SOD,CAT分泌量和增强T-AOC能力(P0.05)。结论:抗氧化性丝素蛋白水解物对过氧化氢致Hep G2细胞损伤有改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TNF-α含量,提高细胞活力和增加细胞中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刘茜  王秀梅 《中国临床康复》2014,(12):1907-1913
背景:自组装多肽类材料因其独特的设计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众多三维支架材料中脱颖而出。目的:综述RADA类离子互补型自组装多肽支架材料的结构和功能化设计,从细胞三维培养方面探讨多肽类材料作为细胞载体材料在细胞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由作者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检索有关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self-assembly peptide, tissue engineering;自组装多肽,组织工程”,检索文献量总计224篇,纳入包含多肽材料设计、功能化多肽材料、多肽材料用于细胞三维培养方面的研究,最终纳入48篇。结果与结论:从物理结构角度讲,多肽材料可以在生理环境中自组装成具有纳米级纤维和较高孔隙率的水凝胶,最大程度上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保障细胞生存在一个真正的三维环境中。从生物功能角度讲,多肽材料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复合特异性的生物活性短肽片断,赋予材料一定的细胞特异性,可以促进细胞的黏附、增殖或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