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0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在精神疾病人群、心理亚健康人群、妊娠人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刺五加胶囊对抑郁症大鼠结肠氧自由基(OFR)和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及结肠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予以刺加五胶囊(300、600、900 mg/kg)与5-氨基水杨酸(5-ASA)灌肠给药2周后,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组织COX-2的表达.[结果]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MDA升高(P<0.01),SOD降低(P<0.01),COX-2表达升高(P<0.01);不同剂量的刺五加胶囊均可使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MDA降低(P<0.05),SOD升高(P<0.05),并能下调COX-2的表达(P<0.01).[结论]刺五加胶囊可能通过改变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MDA,SOD和COX-2的表达来改善其结肠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精神疾病发病率高,治愈率低,且容易反复发作。目前精神疾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是国际疾病分类、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依据调查问卷和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缺乏客观的检测指标来诊断精神疾病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近年来,数字媒体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有研究证实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在线群体、可穿戴设备及移动设备获得的大量与健康相关的数据,可用于对疾病的评估。在精神病学领域引入基于数字技术和机器学习的研究方法,有望通过对不同数字表型的精确分析,克服现有精神病学领域的诸多局限。本文对数字表型在精神疾病领域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移动设备、数字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芳香治疗对安宁科护士情绪及工作倦怠的影响,为芳香治疗的研究提供有关刎数据资料.方法 对研究组进行2个月的芳香治疗,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工作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SCL-90显示研究对象在8周芳香治疗后焦虑因子和抑郁因子分有显著减低.工作倦怠量表情绪衰竭、情感疏远显著高于常模,个人成就显著低于常模.治疗后情绪衰竭、情感疏显著减低.结论 芳香治疗可以改善安宁科护士焦虑和抑郁情绪,并改善安宁科护士的工作倦怠. ZHANG Kai-peng YANG Can WANG Gao-hua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张愷破(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杨灿(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王高华(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王惠玲(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高三学生情绪及相关因素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武汉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130名、普通中学高三学生121名进行测查。结果:①重点中学学生父母文化水平及家庭收入较普通中学低;②重点中学学生SDS得分高于普通中学,两类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性;③重点中学学生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程度因子得分低于普通中学学生;④学生SDS得分与EMBU的f1f、3f、5、m1、m3有相关性。结论:重点中学学生存在较多抑郁情绪,可能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不够有关。  相似文献   
6.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其特点是患者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的、不能自行克制的观念、意向在驱使自己做某些事。如反复洗手或洗一件衣服却觉得没洗干净:外出时,总担心门没有关好而反复检查:约会前,对着镜子试衣一两个小时才出门:上学前,不停地翻看书包,怕课本没有带上,等等。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适宜剂量。方法  12 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 4组 (每组 30例 ) ,分别以 2mg/d(2mg组 )、3mg/d(3mg组 )、4mg/d(4mg组 )、5mg/d(5mg组 )利培酮治疗 ,疗程均为 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 1,2 ,4 ,6 ,8,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评分 ,比较 4个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 12周末 ,各组PANSS总分减分率在各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2mg组阴性症状分低于其他 3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显效率 :2mg组为 6 7% ,3mg组为87% ,4mg组为 77% ,5mg组为 77% ,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反应 (EPS)占首位 ,EPS发生率 2mg组为 17% ,3mg组为 6 7% ,4mg组为 93% ,5mg组为 97% ;2 ,3mg组较 4mg、5mg组的EPS发生少且轻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的差异无显著性 ,2mg/d对阴性症状群的疗效明显差于 3mg/d、4mg/d、5mg/d。 2mg/d、3mg/d的EPS发生明显少、轻于 4mg/d、5mg/d。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适宜剂量为 3mg/d。  相似文献   
8.
王女士,近二年来跑遍了江城各大医院,为"头晕"、"颈椎病"、"肌肉跳动"、"胸闷"、"无力"、"睡眠障碍"等症状不辞辛劳,从磁共振、CT一直检查到胸片及各种脏器检查,然而一无所获,居然什么问题都没有发现,各科医生都说没有器质性问题,但自己感觉症状依然存在,为此大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120例,剂量10~30 mg/d;利培酮组120例,剂量2~6 mg/d.疗程6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变化和有效率为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第6周末,阿立哌唑组PANSS总分从基线的85.12分降至52.26分,平均减分32.86分;利培酮组从基线的86.89分降至50.30分,平均减分36.58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P=0.206).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64.3%,利培酮组为68.9%,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00,P=0.316).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5.0%和73.3%.阿立哌唑组对体质量(F=4.535,P=0.034)和血清催乳素(F=33.576,P=0.000)的影响较利培酮组小.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相似;但阿立哌唑较少引起患者体质量增加,对血清催乳素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儿童17例家庭训练情况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孤独症儿童长期家庭训练的现状及效果。 方法:观察对象为1998年武汉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作组调查的17例孤独症儿童,均为独生子女,其中男12例,女5例,当时年龄4.1~12.7岁,平均(8.1&;#177;2.5)岁。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标准。2006年该协作组采用自编的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情况调查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对17例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情况进行8年后的追踪调查,并作比较分析。 结果:1例女孩失踪,2例男孩失访,最后有14名孤独症儿童进入结果分析。①孤独症儿童长期家庭训练人员以母亲为主(占93%),常用训练方法是游戏疗法(占36%);患儿家长对孤独症知识比较了解(占86%),对长期训练的评价认为有效(占57%),而且对训练仍抱有信心(占64%)并坚持治疗。②经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检测,训练后儿童孤独症状有明显好转,1998年的平均总分77.02&;#177;18.35,2006年平均总分52.52&;#177;16.50,减分24.50&;#177;1.85,减分率为31.81%。但有7名儿童滞留家中。 结论:家庭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重要场所,长期家庭训练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