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测定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患者和正常孕妇多功能蛋白酶(large muhifunctional protease,LMP2)基因多态性及夫妻共享率,探讨该基因与S-P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例S-PE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0例正常孕妇及其配偶作为对照。所选孕妇均为单胎初孕,孕35~40周。各取2ml外周静脉血抽提DNA,应用PCR—RFLP方法进行LMP2基因分型。结果 LMP2R/H在S-PE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53.9%和35.5%,P〈0.01),LMP2R/R在S-PE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孕妇组(41.2%和58.5%,P〈0.01)。LMP2R/H在S-PE组的夫妻共享率与正常孕妇组的相比显著增高(24.5%和10.5%,P〈0.01)。结论 LMP2R/H很可能为S-PE发病的易感基因;而LMP2R/R可能是S-PE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2.
尤瑶瑶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94-395
脊髓损伤患者存在永久性的功能障碍,只有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持续终生性的康复训练,脊髓损伤患者才可极大限度的减轻功能障碍,绝大多数患者可以生活自理,回归社会。虽然脊髓损伤康复分为早期、系统、强化以及慢性适应阶段,但对于每一阶段康复治疗所考虑问题的基本的思维、基本策略对治疗效果却是最为关键的;康复治疗师对于看护人员的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后的康复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剖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治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7%和3.3%,对照组分别为70%和26.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术治疗结肠息肉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针对A组β溶血性链球菌M1和M12蛋白的复合多肽;构建含M蛋白基因(emm基因)1型和12型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基因及其保守区J14肽基因的GST标签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和优化GST融合蛋白的表达.方法:在NCBI Genebank和Olig0 6引物设计软件中选择分别编码M蛋白emm基因1型和12型信号肽后35个氨基酸及其相同的保守区14肽基因序列(全长270 bp),通过重叠PCR(Overlap PCR)合成所需的核苷酸序列,经测序确定序列完全和设计的相匹配后,将该重组片段克隆到pGEX-4T-1表达载体中,阳性克隆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建立稳定表达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株系(pE/B);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来检测在不同时间(O、2、6、8、18和24小时)和温度(25℃、30℃和37℃)以及不同浓度(0.01、0.1、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GST融合蛋白(GST/emm)表达情况,并对诱导表达的GST/emm切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成功构建含有emml和emm12抗原决定簇及M蛋白保守区J14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稳定表达,在1 mol/L IPTG诱导6~8小时达高峰,不同温度下均有过量表达;质谱检测诱导蛋白GST/emm条带结果正确.结论:成功构建A组p溶血性链球菌的emm1型和emm12型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诱导GST/emm表达,为下一步研究GST/emm的纯化、酶切以及免疫原性的鉴定和疫苗研制打下夯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TGF-β1及AngⅡ分别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Smad信号途径中Smad2蛋白的表达。方法:分别建立TGF-β1及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组以及AngⅡ组。以碘化丙啶(PI)染色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中RNA的表达量以间接反映心肌细胞肥大。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相关肌球蛋白重链β亚型(β—MHC)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磷酸化Smad2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TGF-β1及AngⅡ诱导的培养心肌细胞中肥大相关蛋白β1-MHC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I染色检测表明,TGF-β1组及AngⅡ组PI的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及AngⅡ均可明显上调磷酸化Smadz(p-Smad2)的表达(P〈0.01)。TGF-β1组与AngⅡ组p-Smad2表达峰值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达峰的时间有所不同。结论:TGF-β1及AngⅡ单独均可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在此过程中p-Smad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TGF-β1与AngⅡ促进p-Smad2蛋白表达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0~2011年医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分离送检痰液病原菌,采用API系统鉴定菌种,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1年呼吸科送检痰标本1 560份,检出病原菌501株,检出率32.12%,其中革兰阳性菌184株,占36.72%,革兰阴性菌296株,占59.08%,真菌21株,占4.19%。分离菌株数居前4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98株)、肺炎克雷伯菌(81株)、金黄葡萄球菌(78株)和大肠埃希菌(61株)。革兰阴性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苯唑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现出较高的耐药性。病原菌的耐药率2011年高于2010年。结论呼吸科痰液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明显,且呈逐年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置气囊造瘘管和普通硅胶管两种不同造瘘管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2012年6月将109例符合筛选条件的需要行mPCNI。处理的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气囊造瘘管组(A组)和普通硅胶管组(B组),A组58例,B组51例。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前术后和拔管前血红蛋白、肾功能、中段尿培养、结石负荷、术中手术时间、术后尿外渗、造瘘管脱落、术后出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留置造瘘管时间内平均每天的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平均术后血红蛋白变化、输血情况及介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介入、术后发生SIRS、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每天VAS评分、超过12小时的尿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平均血红蛋白变化上,术后1天和2天,A组变化小于B组,A组输血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B组。结论:mPCNL后留置气囊造瘘管可能是一种比较全面、安全和保险的选择。在保证引流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术后的输血和住院费用,降低造瘘管脱落风险,且并不增加患者术后的不适和SI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毒灵对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大鼠TGF-smad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腺嘌呤灌胃造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大鼠模型,予尿毒灵2个月后TGF/smad指标测试。结果:TGF-β1、Smad3、Smad4、PAI-1在模型组的表达均较空白组有明显增加,P〈0.05;尿毒灵组上述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尿毒灵组与尿毒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灵具有很好的降低TGF-β、Smad3、Smad4、PAI-1在肾脏小球、间质、小管的表达。推断尿毒灵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Smad转导通路,而达到抑制肾小球、肾间质、肾小管纤维化,从而起到对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大鼠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磁刺激线圈放置方式对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及最短潜伏期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健康志愿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经颅磁刺激(TMS)治疗仪及肌电图仪进行检测。首先以左侧第一骨间背侧肌(FDI)皮质运动点为刺激靶点,分别调整“8”字型线圈放置方向[包括线圈手柄向后与Cz-外耳门连线垂直(PA)、手柄向前与Cz-外耳门连线垂直(AP)、手柄朝下与Cz-外耳门连线平行(LM)]及刺激强度,并确定各方向的静息运动阈值(rMT)基强度;随后分别按照PA、AP及LM方向放置TMS线圈,每20秒刺激1次,120%基强度,连续记录10 min MEP数据,最后对所测MEP数据进行组内重复测量信度分析。 结果 以PA、AP方式放置线圈时所测MEP波幅明显高于以LM方式放置线圈时所测MEP波幅(P<0.05);不同线圈放置方式对MEP潜伏期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以PA、LM方式放置线圈时所测MEP波幅[ICC=0.747,95%可信区间(0.296~0.942)]及最短潜伏期[ICC=0.757,95%可信区间(0.325~0.945)]的组内重测信度优于以AP方式放置线圈时所测数据。 结论 国产“8”字型磁刺激线圈放置方式对MEP波幅及潜伏期稳定性具有影响作用,建议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合的磁刺激线圈放置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标准的87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手段规范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补肺益肾方汤剂,治疗时间21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实验组总显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显效率为56.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肺益肾方治疗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疗效确切,改善其临床症状、肺功能、阻断病情恶化,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